降低人口质量,提升人口数量

降低人口质量,提升人口数量_第1张图片

一直以来,都有一个问题很困惑,那就是,为什么八九十年代,国人都特别特别穷,但都特别能生娃,特别想生,特别喜欢生,被罚款也生,被结扎也要生,要坐牢也要生。

当年在农村,一家3个小娃娃是偏少的了,一般5个左右属于正常,甚至一家7-8-9-10个兄弟姐妹的也并不少见。

多个娃多张嘴,多个开支多笔负担,怎么办?

最大的那个,必须就要和父母一起承担整个家庭的重任,分担父母的压力,带娃,打工,干农活,什么都要做;

兄弟家里没吃的怎么办,喝粥;

上不起学怎么办,那就不上学;

没衣服穿怎么办?小兄弟穿大兄弟的,好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生病了没钱医怎么办,挺着,看命够不够硬,挺不过去没了就再生一个...

当年的条件就是这么辛苦。但是生育意愿那是杠杠滴。

而现在,大家都物资生活丰富了不少,经济状况好了很多,就不说计划生育只能生一个了。

就算是放开紧箍咒,给你多生些,可是,从放开“双独二胎”,到放开“单独二胎”,到放开”全面二胎“,再到以后很可能的”放开生“,很多国人还是各种不愿生,少生呢?

生育率越来越低,老龄化越来越高。怎么搞的?

我之前也很好奇这个答案。

听说过,城市化就是最好的避孕药,以为这就是这个问题的答案。但不知所以然。但隐隐觉得不对。

后来,看了欧神的一篇文章,讲到《提高人口数量,降低人口质量》,觉得很有意思。

文章说,现代和建国初期,和城市化有关,但最大的区别其实是生育意愿的变化。

因为,从农村到城市,总是想出人头地的,生娃都有精英预期。你说你去城里混,自己是不是要混个人样?

你自己好不容易混到个人模人样,你要生娃,能比你混得还差吗?

那自然不行。自然最好是出人头地,展翅高飞,成龙成凤最好。

要有这样的超高预期,那生个娃,自然就都是拿钱,拿很多经济资源,金山银山堆起来的。

比如,先从胎教做起,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接着,要上好的幼儿园,要接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启蒙;要买学区房上好的小学,要去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夏令营;好不容易熬到了高考,你看大家都送出国了,你不让娃娃出去留个学,镀个金,见识下,好意思吗?

就算以上不能全做到,你这个本科出来的的大学生,出来奋斗,不至于你的娃以后还回农村下地吧?

不至于大学都读不上吧,总不至于去做小混混,堕胎,不务正业吧?

至少也得是个985,211,最好是个研究生以上,圆了父母的学历梦吧?

你想想,这些期望代表什么,背后都是白花花的钱啊,都是沉甸甸的资源啊!

普通家庭,把自己的娃用精英教育的方式来培养,即便是中产家庭,也就勉强供得起1-2个,再多了的确无能为力。

而以前,生娃的期望是什么呢?

从前生娃的期望就是: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长大,长大了出力,干农活,建房子,娶媳妇,生一大群娃,热热闹闹,光宗耀祖。

平安长大,和成龙成凤的生育预期差别,就是生育意愿差别的原因。

因为这样精英教育的城市化主流意识,导致了城市化的生育率总体偏低,老龄化严重。

而实际上,有些民族,有些群体,就是爱生多少生多少,于是人口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多,作为中华”多数“民族的汉族在当地,反而成了”少数民族“,某些地区,人口问题异常突出。

就拿社会来说,你看,精英人口,一线城市人口,五环内人士,等等,可能个体薪水很高,能力很强大,很精英范,但你看,仍有数亿级别的十八线人口,他们的平均素质可能没有所谓的精英人士高,然而,你精英人士用的知乎,还不是要下沉到最广大人民的范围当中去?不再那么阳春白雪?

你精英人士听不见看不着,不介意不注意的快手,还不是在广大劳动人民群体中茁壮成长,成为你不可忽视的消费力量?

民意代表,人大代表,投票等,人数基数大的,声音大,投票权大,权重高,你不得不被他们的习惯,文化,诉求所影响,所改变。

你看欧洲绿化,看美国拉美化,这不是活生生的栗子吗?

未来精英人士不能太追求质量,无视数量。唯有不断扩大队伍,不断强大声音,才能更加有影响力,才能更加茁壮发展,而不是慢慢消亡。

你可能感兴趣的:(降低人口质量,提升人口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