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旅行笔记(八)旁观者说

2018年6月24日(周日)

此番重游马来西亚,本是假借由头的浮生闲游,不料想,看得越多,越对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家着迷。

有相当比例的中国人到过马来西亚,相信绝大多数仅仅把马来西亚作为新马泰游的一站,极少中国游客会去坐这里的公共汽车和地铁,逛书店,跟除了导游之外的当地人聊天。但只有经历过这样的近距离接触,方有可能稍微深入地了解这个国家,不然的话,就像惯于在世界地图上插个小红旗的游客那样--到此一游了。

不少国人在心底里是不太看得起马来西亚的,尤其在中国经历了30年高速经济发展之后的今天。一则看不惯满大街戴头巾的穆斯林,隐隐然生怕有恐怖分子的嫌疑,那绝对是被媒体误导了。马来西亚的穆斯林,跟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的穆斯林一样,温和、有教养、待人真诚,同样可以套用勤劳勇敢这四个似乎只能是中国人才配用的词。国人拉黑马来西亚还源于神秘莫测的马航事件,200多条人命凭空消失了,四年多过去了,依然没有真相。滑稽的是,马来西亚政府发言人轻飘飘地说:那架原本飞向中国北京的飞机,坠毁在了南印度洋。没有残骸,没有证据,像孩子告诉大人我弄丢了一件玩具般地儿戏。这不能不说是这个国家的污点,也是我们去马来西亚坚决不愿意坐马航的理由,但世界上哪个国家是十全十美的呢?欧美有欧美的不足,南美又不靠谱得多,至于非洲,除了参团去看东非的动物大迁徙之外又几个人敢自己去溜达?日本可能是个理想的目的地,但又死贵,去中国的港台更是毁誉参半。认识到这个国家的不足,便于我们全面评估和了解它,而不是仅仅作为游客,吃喝玩乐后走人,除了记得去过,留下几张照片,其他统统不记得。

马来西亚虽然是个典型的穆斯林国家,但华人力量之强实属罕见(弹丸小国新加坡不算)。在马来西亚,一边是众多雄伟的清真寺,散落四周的佛教和印度教寺庙也随处可见,这些年,基督教教堂也在不断增加,各宗教和平相处,彼此尊重,这点并不容易做到,想想其他穆斯林国家吧,其他宗教很难有生存空间。以前听朋友讲过,在马来西亚,如果谁在公开场合说别的宗教的坏话是要坐牢的,听起来可怕,但不失为防微杜渐的政策措施。久而久之,民众形成了自觉的意识,也切切实实从和平相处的环境中受益良多。

作为过去的英国殖民地,马来西亚依然保留了很多当年宗主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习俗: 跟英国相似的法律体系,香港一样的英式电源插座,驾驶座在右边的汽车。当然,我觉得最让马来西亚受惠的是全民说英语的能力,这对接西方文化有先天优势。我注意到一个好玩的现象,虽然马来语是马来西亚的官方语言,但所有工作场所的文档都是英文的,所以本质上上讲马来西亚是个英语国家,不管马来语(法律规定每个公民都要学)还是中文,事实上已经沦落为方言。这里的中国人都是语言天才,上班说英语,学校说马来语,在家更是五花八门,汉语、客家话、福建话、广东话,取决于说话的对象,看他们谈话时随时切换语言的能力,在全球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也可以算是一种竞争力。心照不宣是,马来语被定义为官方语言似乎很有些照顾最大族裔颜面的意思,看来政府并不傻。

近年来,把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房价炒高后,喜欢炒房投机的国人又打起了马来西亚的主意,房产中介自然顺势推波助澜,宣传在马来西亚置业的种种好处。平心而论,马来西亚的确是中国人海外旅行和移民的理想目的地之一。距离适中,飞行5小时就到,还没有时差;经济发达虽不如欧美,但也有着相当完备的经济体系和完善的基础设施;除了气候稍热,马来西亚地广人稀,到处是我们梦寐以求的自然风光;最重要的两条是:物价便宜和食物可口,完胜新加坡和香港的高物价和西方的食物。加上有大量说纯正普通话的华裔,不会外语绝对没有生活困难。对比北上广的高房价,吉隆坡市区100人民币万左右的三房一厅公寓或者300万人民币左右的独栋房子的确很有吸引力。理智地思考这个问题,不是马来西亚房价低了,而是中国的房价实在高得离谱。马来西亚的人均GDP跟中国非常接近,不考虑其它方面的低物价,仅房价一项,马来西亚人的生活压力远比国人小,看着大街上马来西亚老百姓的笑脸,在不是幸福指数的缘故吗?

从历史文化方面看,马来西亚的多元种族结构和长期被殖民的经历,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眼花缭乱的混合文化,建筑物极有特色,各种文明痕迹有机地结合了起来。马来西亚的教育体系也有很深的英国印记,有钱的上私立学校,然后到英国留学,高薪有保障。普通人上免费的公立学校,完全没有经济负担。大部分华裔会选择上华文学校,用的拼音体系跟大陆完全一样,而且也用简化字而不是港台的繁体字,年轻人用微信的比例很高,倒会被误解为那里是中国的海外一省似的。不过,我们千万不可会错了意,用中文不等于认同中国,这里的华裔是如假包换的马来西亚公民,除了有上溯几百年前的共同血脉传承之外,跟我们没有共同点,包括所有的三观。

中国人似乎喜欢攀亲戚,五百年前是一家的想法大错特错,似乎马哈迪有点华人血统就会向着中国人,其实连百分百华人血统的李光耀也是坚定的反共人士,最近又在炒作英国的一位大臣是中国女婿,真会让人笑掉大牙。国与国是平等关系,中国要想对别国产生影响力,要么像好莱坞,或者是今天的Netflix打遍全球,要么像谷歌、脸书一样成为人们躲不过的社交工具,则影响力自然产生,而不是意淫全球华人一家亲,观点相同时说血浓于水,观点相违背时骂数典忘祖。本来就你是你,我是我,谁也没有义务因为血统的缘故做有违于他们国家利益的事,只有尽快认识到这一点,国与国的合作才能顺利开展。

必须赞一下支付宝和微信在这里的流行,相信背后有不少艰难的工作要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华裔人数加起来只有一千万多一点,受市场规模所限,华语文化传播并不太成功,这是中国的机会。听说几百马币的小米盒子在这里的华裔圈里开始流行,因为可以收看到大陆的很多电视节目。东南亚的华人如果能在中国的达人秀或者歌手等节目里取得成功,其影响力是远大于在他们自己国家的,比如前几年在《我是歌手》节目上受到热捧的马来西亚歌手茜拉。其实,不少优秀的华裔艺人和歌手都是我们熟知的,只是我们根本想不到他们居然是马来西亚人,比如:品冠、光良、梁静茹、曹格、巫启贤,当然还有大名鼎鼎的杨紫琼,中国的软实力是有希望的。

马来西亚的一周很快结束了,坐上回国的飞机,那些画面仍然在脑中被回放着。

再见,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旅行笔记(八)旁观者说_第1张图片
左派酒吧
马来西亚旅行笔记(八)旁观者说_第2张图片
一边是布城,一边是智慧城
马来西亚旅行笔记(八)旁观者说_第3张图片
悠然自得
马来西亚旅行笔记(八)旁观者说_第4张图片
民国时代?
马来西亚旅行笔记(八)旁观者说_第5张图片
涂过鸦的街头变电箱
马来西亚旅行笔记(八)旁观者说_第6张图片
国家清真寺
马来西亚旅行笔记(八)旁观者说_第7张图片
不变的唐人街
马来西亚旅行笔记(八)旁观者说_第8张图片
祠堂
马来西亚旅行笔记(八)旁观者说_第9张图片
椰树婆娑
马来西亚旅行笔记(八)旁观者说_第10张图片
热闹的大街
马来西亚旅行笔记(八)旁观者说_第11张图片
橱窗一览
马来西亚旅行笔记(八)旁观者说_第12张图片
诺大的电器店,居然找不到中国货
马来西亚旅行笔记(八)旁观者说_第13张图片
哪来的小老外,到处都是
马来西亚旅行笔记(八)旁观者说_第14张图片
I Love KL
马来西亚旅行笔记(八)旁观者说_第15张图片
街头花园
马来西亚旅行笔记(八)旁观者说_第16张图片
悠悠岁月
马来西亚旅行笔记(八)旁观者说_第17张图片
新老结合
马来西亚旅行笔记(八)旁观者说_第18张图片
博物馆
马来西亚旅行笔记(八)旁观者说_第19张图片
地铁里的大幅中国广告
马来西亚旅行笔记(八)旁观者说_第20张图片
艺术小巷
马来西亚旅行笔记(八)旁观者说_第21张图片
路向何方?
马来西亚旅行笔记(八)旁观者说_第2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马来西亚旅行笔记(八)旁观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