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日本美学,从“幽玄”、“物哀”、“寂”开始

了解日本美学,从“幽玄”、“物哀”、“寂”开始_第1张图片

文|轻禅

美学,严格意义上说是哲学的分支,其起源也是西方国家。如果读黑格尔的《美学》一书,不难发现美学涉及范围甚为广泛,包含文学、艺术、绘画、雕塑、音乐等方面。西方美学注重的感官的体验,但西方美学的理念传递到东方国家,因历史、文化、环境等因素渐生出独有的特色与意境。

对日本而言,从最初于明治初期从欧洲引进“美学”到“日本美学”诞生,经历了半个多世纪。自这之后,日本人逐渐将自身的审美体验、审美意识以及相关文艺作品融入到美学中,才生出了“日本美学”。了解日本美学,离不开三个关键词“幽玄”、“物哀”、“寂”,关于这三个关键词,大西克礼于《幽玄·物哀·寂》一书中进行了详细分析与阐述。他不仅解释了“幽玄”、“物哀”、“寂”的美学深意,还重点梳理了这三个关键词的由来,这一切与日本的历史、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幽玄”最初是从和歌,连歌中渐生的。要理解“幽玄”,首选要明白其研究对象,如何被掩藏、被遮掩,使其不显露;因其遮掩、不显露从而产生了一种朦胧之感,有着微暗、薄明的意味。而微暗相伴的是寂静与深远,这是需要用心去体验的,这种深远之感并非距离与时间上的,而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上的意味。这种需要用心去体验的寂静与深远,仿若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有了一种神秘感与超自然感。

简单说来,无论是诗歌,还是和歌,其语言都是简洁的,它们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最深沉的情感。日本的和歌用词很少,但意境却极其深远,由此产生具有“幽玄”特色的日本美学也是正常。其实,从日本的文学作品中也不难找到“幽玄”的身影,之前看竹久梦二的诗歌《门》,一幅图中,一个小男孩站在门口,犹豫要不要走进家门,他希望得到妈妈的安慰,却又害怕爸爸的训斥。其图的寓意远在图外。再如谷崎润一郎的《阴翳礼赞》,“阴翳”与“幽玄”也有异曲同工之处,皆是表达了一种意境,幽静而深远。

“物哀”所表达的并非是“哀”原本之意,其代表的情感更为丰富,“高兴”、“有趣”、“忧伤”、“愉悦”都包含在内,其中“物”是研究对象,“哀”是所表达的情感,是对“物”所感触的情感,但又并非主观的情感,发展到一般意义上的美学,有种超脱于主观自我,感悟人生无常的意味。

这一日本美学元素的诞生跟日本当时的社会发展有关,其主要是针对贵族的。平安朝时代的日本政治上不存在动乱,当时的各种制度趋于完善,以藤原氏为中心的宫廷贵族荣华奢侈,当时的女性也是知性的。可这种华丽、悠闲、明朗中却隐藏着斩不断的哀愁,再加之佛教的厌世观、无常观,难免让人感慨人生无常。虽然“哀”不只是指代一种情感,但从历史角度来看,多少还带有一丝哀伤的情绪在内。

若是看日本电影,总给人一种唯美的感觉,可唯美过后却有淡淡的哀伤,岩井俊二的《情书》如此,今井夏木导演的《恋空》亦是如此。我想这大致是融合了“物哀”这一美学元素在内的原因吧。

至于“寂”,这一个字也并非只有寂静的含义,它和“物哀”一样,意义甚为复杂。《幽玄、物哀、寂》一书中提及“寂”有“寂寥”,“老”、“古”,“然带”之意。其中,“寂寥”有孤寂、孤高、孤傲的意味,这与日本古代天才诗人及艺术家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寂”本身就是从俳谐与茶道中而来,这些俳谐连句来源于天才诗人之手。这种孤寂之中又隐约透出诗人的单纯、淡泊与清净,进而发展出来一种远离尘世,追求自然清寂的一种美学思想。

看如今日本的茶道,也能从中领悟出“寂”的意蕴来,品茶需要寂静的环境,于忙碌中让心平静,才能品出茶的韵味。我更认为,品茶品的不是茶,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追求宁静的心。

纵观“幽玄”、“物哀”、“寂”,虽然这三个关键词所指代含义不尽相同,但都有一种存在于语言之外的美感,是一种需用心去体验,用心去追求自然宁静,闲散安逸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跟日本历史有关,但即便在今日,日本人在忙碌之余,仍然追求一种所谓的生活美学,这种生活美学是每天给心一段安逸的时间,去体验工作之外生活的美好。日本的插花艺术之所以盛行,我想跟生活美学是有所关联的。

日本美学发展至今,已经渐渐形成独有的特色,了解日本美学,离不开“幽玄”、“物哀”、“寂”这三大关键词,而了解这三个关键词,《幽玄、物哀、寂》这本书最为合适。当然,了解了“幽玄”、“物哀”、“寂”之后,再去看日本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感受,这种感受也是需要用心去体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了解日本美学,从“幽玄”、“物哀”、“寂”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