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危机

青年危机_第1张图片

今天谈一个严肃的话题,认真脸.jpg。

青年危机,也叫四分之一人生危机,Quarter-life Crisis,伴随着焦虑、迷茫、压抑。

作为一个二十出头的人,我觉得世界就在我眼前,但是,却不知道如何融入世界,成为它的一部分。

如果不是807的伙伴发起的这样一个活动,我都不知道原来还有一个这么专业的名词去定义它。

Part 1:

昨日的午后,十来个散落在这座城市各个角落的陌生人,围着圈坐在西村807图书馆的地毯上,每个人都把自己正在经历的青年危机,“光明正大地”掏出来,放到账面上,全凭一份对于前几分钟前才刚刚见面的陌生人的一份信任。

屋内负能量降到零下几十度,屋外马路边还是广州八月末那般的燥热,人来人往。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突然失去对工作、生活的热爱。”

“我知道我肯定会辞职,但不知道是哪一天,我害怕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感觉。”

“三十多岁,想辞职又没有勇气,看不到自己的竞争力。”

“我一直活的父母的期待之下,他们为我设定了人生。”

“做着重复的工作,没有看到成长和进步的空间,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总是那么遥远。”

“害怕辜负外界的期待,我拼命地努力。”

“我畅想着人生的无限可能,旅行者、写作者,然而如今我一无所有。”

...

你知道,有时候解剖真实的自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生活中大多数人会选择沉默或逃避。


青年危机_第2张图片

Part 2:

归根到底,人是社会性动物,要处理的关系,无非两种。一是内在的,与自己的关系,暂且叫内在的自我;另一个是外在的,与世界的关系,暂且叫外在的自我。一个偏理想,一个近现实。

然而,人类对自身价值的判断有种与生俱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对自己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人对我们的看法。我们渴望社会认同,渴望爱,渴望与这个世界建立一种稳固的联系,然而在这种渴望中,内在的自我又隐隐约约存留一份自我的孤独,不愿意在外界的关系中丧失内在的自我。

我们处在无法与社会设定的成功典范保持一致的危险中。

因此,大多数的危机,往往是因为内在与外在的关系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试图在边界中找到平衡点。

两种关系长期处在动态的博弈状态,只不过,人生大多数阶段,总有一种力量处在主导地位。例如上学的时候,你可能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爸爸妈妈眼中的乖乖仔,你在家长、老师、同学们的期待之中学习、生活。外界已经给你设定成功典范,那就是高考考一所好大学。这个阶段,外界的期待在自我认知中占领着绝对的位置,甚至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没有意识到,原来还有另外一个真正的自我被埋藏得很深很深。而突然有一天,那个被埋藏的自我觉醒了,才意识到我究竟是谁,我要成为怎样的人,想过怎样的生活,创造出怎样的价值才是满足和幸福。


青年危机_第3张图片

危机悄悄地发芽了。

幸运的人,很快,刚好在这两种关系中找到了平衡。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这么幸运。

危机的临床表现很复杂,出现迷惘,而后纠结、挣扎,开始焦虑、逃避,甚至抑郁。有些人可以自愈,有些则越陷越深。

在两种关系的碰撞中,有的人会选择试探、抵抗,哪怕最后遍体鳞伤,一身狼狈。呐喊道,自由是最后的尊严。有的人会选择沉默、妥协,忍让,然而这就像地表层包住的一个正在酝酿着的火山口,也许它会在某个安静的午夜里,突然爆发,绚丽地像烟花。

就像所有关系的破裂一样,危机的爆发从来不是一夜之间的事。

焦虑、纠结是内在自我觉醒的开始,接纳这种状态,不逃避,这是一种必须经历的人生阶段,或早或晚,倾听自己的内心的声音。accept it。

换个角度,比起40时才觉醒,才发现这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如今在青年就经历它的你,是不是多少有些幸运。

当一个法官将要去世的时候,他意识到自己流言浪费在世上的光阴,意识到自己一直过的生活在表面上虽然显得春风得意,而内心却是无聊苍白。他回首往事,追忆自己成长过程,才发现他所做的所有事情只有一个目的:想让自己在他人心目中显得更加重要。为了给别人留下良好印象,他牺牲了所有的兴趣和对其他事物的感受,然而他现在发现,别人对他根本不在乎。

如果你也正在经历着青年危机,如果你愿意,不妨在文章下方或后台留言。

相关推荐:阿兰.德波顿《身份的焦虑》,还有一个心理学的公众号:KnowYourself。

你可能感兴趣的:(青年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