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感觉自己的词汇量好low。
带着Mike逛公园,看到狗不知道从哪蹿出来,赶快指给他看:“Mike,快看,小狗"。因为他奶奶教过他小狗的叫声“汪汪”,所以他看到小狗后,条件反射叫“汪汪”,然后,我该说点什么呢?好棒?到底是哪里棒。
走过小区里的石板路上,银杏叶子浅黄深黄落在石板和草坪上,我拿起一片银杏叶子“这是银杏叶子,像一个小扇子,对吗?”Mike盯了一会,沉默,可能因为他不会说话。接着,尬聊。
但是,我感觉low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词汇量,应该还有别的。直到我看到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理查德·费曼在《发现的乐趣》中写爸爸培养他的方式,豁然开朗。
1、发现是一种乐趣,不是简单的认知。
有一次,理查德·费曼小时候跟小孩子在田野里玩。一个小孩问他:“”你看! 你知道那是什么鸟吗?。理查德·费曼说“”我可不知道。”
那小孩炫耀的说“这是brown throated thrush”,他又加了一句“你爸什么也没教你”,但事实恰恰相反,他爸爸教过他。
他爸爸在他旁边,接着指着那只鸟对他说“你知道这是什么鸟吗?这是brownthroated thrush,在葡萄牙语里,它叫······,在意大利语里,它叫······",在汉语就叫······,用日语叫是······",但你知道这鸟的名字,就算你会用世界上所有的语言去称呼它,你其实对这鸟还是一无所知。你所知道的仅仅是不同地方的人怎么称呼这种鸟而已。现在,我们来努好看看这只鸟。”
他爸爸教他要去观察事物。观察是一种过程,是细节,是从具体到抽象的理解,更是是深度认知和独立思考的基础。
比如看到鸟,我们不是急着要告诉他个鸟的名字,可以让他看看小鸟在干什么,如果小鸟在啄羽毛,这时就是一个好时机,从为什么开始。他爸爸认为质疑和提出问题是科学家的灵魂,所以一直会在合适的机会提出问题。“为什么小鸟喜欢啄羽毛呢?”
费曼曾说因为小鸟在整理羽毛,他爸爸又接着问“什么时候弄乱的呢?为什么会弄乱呢?”于是费曼又开始观察,观察到的结果:鸟不管在地上走了多久,都要啄羽毛。
这时答案不一样,他爸爸就告诉他真正的原因:因为鸟身上有虱子。鸟的羽毛会掉下来一些小皮屑,虱子就吃这个。这时费曼就理解了寄生的概念。
虽然孩子的观察的结果不一定跟最初的想法一致,但是观察的过程却是非常有价值的,观察的结果就像是一块金子,经过孩子自己分析得出来的结论,他会感受到发现里有很多乐趣和神秘,这本身就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
科学需要的是什么?科学需要耐心,如果孩子仔细观察了,用心了,就会有巨大的回报,而且孩子会知道观察是值得花费精力的。
2、用奇特的方式,代入感更强,先观察再思考。
“你想象一下,一个火星人要到地球上来看看。”这就是个很奇特的开头,你可以继续往下编故事,也可以让孩子代入,最重要的是一起参与到过程里。
游戏也是很好的方式。
费曼小时候,他爸爸弄了好多瓷砖,一个接一个立起来,摆成很长的一条。接眷他爸爸允许他推倒最后一块瓷砖,然后我们看着整条瓷砖长龙倒下去。他很喜欢玩这个推到游戏。
再后来,游戏升级了。那些瓷砖有不同的颜色,他要求我按顺序放一块白的,然后两块蓝的,接着再放一块白的和两块蓝的,就这样把所有的瓷砖摆好。有的时候费曼想先放一块蓝色的,但按他爸爸的要求必须先摆一块白色的。
我们可以看出来费曼爸爸在教他数学,因为数学就是一种图案。而且他的方式都是先让费曼喜欢上一个游戏,然后慢慢往里面加教育的内容。
不是要教知识,而是让孩子能够通过观察自己体会到图案的美,从美中发现规律,再去思考抽象的意义。这个过程很神秘也很奇妙,孩子会感受到发现的震撼。
3、用一个现实去抵过100句语言。
费曼家有一套《不列颠百科全书》,他爸爸就经常让他坐在他腿上,给他读这套书。恐龙书上会这么写“这家伙有25英尺(约7.6米)高,脑袋有6英尺宽(1.8米)。”
这时,他爸爸就停下来,说“我们来看看这句话什么意思,也就是说,假如那东西站在我们家的前院,它那么高,足以把头伸进楼上的窗户。不过呢,由于它的脑袋比窗户稍微大了些,它要是硬把头挤进来,就会弄坏窗户的。”
这么一说,我们是不是很有画面感,费曼也很快理解。凡是费曼和爸爸一起读过的内容,爸爸都会尽量用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来解释。
比如孩子在绘本中看到猴子和大象的对话,比例都差不多,孩子也没啥感觉,但是到动物园带他去看大象和猴子,他会感受到庞大和渺小,对比更清晰。
怪不得费曼成为物理学家呢,孩子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就,只有不断寻找方法的爸爸妈妈,在探索过程中不断去寻找孩子喜欢的方式,才能称之为教育,不然都是填鸭。
虽然Mike还很小,但是马上就快说话了,从现在开始我带着他慢慢探索发现的乐趣,他带着我感受自然界的神奇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