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tlin基本语法之(六) 数据类data与单例类object

数据类data

data类是Kotlin中专门用来描述数据的类,数据类通常指的就是实体类(bean/entity),那为什么Kotlin要单独创建一个数据类呢?

这主要是因为用java写一个数据类过于繁琐,还存在冗余的getter/setter方法。那你可能又会问了,使用Kotlin创建类并声明主要构造函数时加入属性不也很简洁吗?

//带两个成员变量的User类
class User(val name: String = "", val age: Int = 0)

带着上面的疑问我们展开data类的学习。

用法

我们在class 关键字前使用data关键字声明一个数据类,结合主构造函数一行代码搞定。

data class User(val name: String, val age: Int)

特性

为了理解其背后的特性,我们同样反编译成java代码看看。

Kotlin基本语法之(六) 数据类data与单例类object_第1张图片
User类.png

除了常规的getter方法(因为属性声明的是val所以没有setter方法)外,还有copy、componentN(有多少属性就对应多少component)方法。

  • copy方法 用于快速拷贝一个数据类。
  • componentN 用于对象的解构,这点我们稍后解释。

我们看个例子:

@JvmStatic
fun main(args: Array) {
    val x = User("lili",10)
    val y = x.copy()
    println("x:$x")
    println("y:$y")
    //比较equals
    println(x == y) //(1)
    //引用比较
    println(x === y) //(2)
}
//输出
x:User(name=lili, age=10)
y:User(name=lili, age=10)
true
false

从打印结果我们可以总结几点:

  1. User类复写了toString方法,实现了打印所有属性。
  2. copy方法实现了对象的拷贝(实际上是浅拷贝)
  3. copy方法返回的是一个新的对象(代码2处返回false)。
  4. User复写了equals方法(代码1处返回true)。

我们通过反编译得到的源码来一一验证。

toString函数

# User -> toString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User(name=" + this.name + ", age=" + this.age + ")";
}

copy函数

# User -> copy
public final User copy(@NotNull String name, int age) {
  Intrinsics.checkParameterIsNotNull(name, "name");
  return new User(name, age);
}

equals&hashCode函数

public int hashCode() {
  //基于属性生成hashCode
  String var10000 = this.name;
  return (var10000 != null ? var10000.hashCode() : 0) * 31 + this.age;
}

public boolean equals(@Nullable Object var1) {
  if (this != var1) {
     //基于属性的比较
     if (var1 instanceof User) {
        User var2 = (User)var1;
        if (Intrinsics.areEqual(this.name, var2.name) && this.age == var2.age) {
           return true;
        }
     }
     return false;
  } else {
     return true;
  }
}

接下来看看Kotlin的解构是怎么回事,用法如下:

@JvmStatic
fun main(args: Array) {
    val user = User("lili",10)
    val (name, age) = user
    println("name:$name age:$age")
}
//输出
name:lili age:10

通过输出结果我们可以发现,解构实际上就是为一组对象赋值,这组对象值的获取是通过,解构对象的componentN(N=1,2,3...)方法返回的。

如果我们不关心其中的某个属性,可以用下划线'_'替代。

val user = User("lili",10)
val (name, _) = user
println("name:$name")

另外,标准库中Map就支持解构,它用在遍历中十分方便。

val map = hashMapOf(Pair(1, "zhangsan"), Pair(2, "lisi"))
//key value解构
for ((key, value) in map) {
    println("key:$key value:$value")
}

至此,我们来总结一下data类的特点:

  1. 根据数据类的属性生成对应的toString/hashCode/equals方法。
  2. 实现类的拷贝(浅拷贝,对应Object的clone)。
  3. 支持解构。

最后需要注意几点:

  1. data类是final的,不可被继承,但它可以继承其他普通类或实现接口。
  2. data类可以有方法体,如果在方法体内声明toString/equals等函数(或在父类中有这些方法的final实现),data类将不会按属性生成对应的toString/equals等方法。

object单例类

在Java中创建一个单例对象需要一系列代码,模式包括懒汉式、饿汉式、静态内部类等。而在Kotlin中只需一个object关键字即可实现单例需求。

object TestSingle{
    fun test(){
       //do sth 
    }
}

可通过类名直接调用test函数。

TestSingle.test()

我们反编译一下看看内部是怎么实现的。

public final class TestSingle {
   public static final TestSingle INSTANCE;

   private TestSingle() {
   }
   
   public final void test() {
   }
   
   static {
      TestSingle var0 = new TestSingle();
      INSTANCE = var0;
   }
}

可以看到是通过静态代码块初始化的对象,因此Kotlin默认实现的单例模式为饿汉式。

有时我们还需要创建单例的内部类。

class TestInnerSingle {
    object InnerObject{
        fun execute() {}
    }
}

最终会在TestInnerSingle生成一个静态内部类,调用方法:

TestInnerSingle.InnerObject.execute()

object还可用于创建匿名内部类,又叫对象表达式

TextView(this).setOnClickListener(object: View.OnClickListener{
            override fun onClick(v: View?) {
                //...
            }
        })

当然此例使用lamada表达式会更为简洁。

TextView(this).setOnClickListener { v ->
    //...
}

但是当匿名类有多个方法需要复写或实现是只能使用object,下面是rxjava的例子。

Observable.just(1)
        .subscribe(object : Subscriber() {
            override fun onNext(t: Int?) {
                //...
            }

            override fun onCompleted() {
                //...
            }

            override fun onError(e: Throwable?) {
                //...
            }
        })

你可能感兴趣的:(Kotlin基本语法之(六) 数据类data与单例类ob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