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拍了形象照,拍好后精修了底片就开始发给几个朋友看,朋友们给的赞美很多,有美丽,知性,也有清新,落落大方。
昨晚在心理群里,同样也被主编赞美了一番,我却不知道怎么回复,想了半天,回复了:谢谢!
我在想什么?心里微微颤了一下,仔细觉察了下,我挺害怕这样的赞美,我感觉这些词语和我本身的美丽不匹配。
更多的是一种自卑的心理,想到从小到大在家里从来没有被肯定过,更别说赞美了,特别是对于容貌,很久很久的时间里,我都不太敢照镜子,因为一旦照镜子我就想起小时候妈妈说的——女孩子爱美不对。
也许就是这么几件小事就构成了我不敢正视自己美的事实。
客体关系里,母亲是最早被认为客体的对象,所以当母亲强调或者认可某个观点的时候,孩子就会内心去认同了她的观念,并形成自己的观念。
可以说这是一种控制——母爱的羁绊。
一,我们不做羁绊,而做陪伴,支持,欣赏。
在很多现代的家庭里,父母开始学习各种育儿理念,越来越不会出现否定孩子,打骂孩子的情况。
这种很明显的负面影响,已经慢慢减少了,转而代之是反而是更多的赞美,浮夸地表扬。
安心老师的书里《不评判》这一章里写到——
事实上,赞美也是评价,赞美会让孩子偏离自己的中心,去做别人喜欢的事情。
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赞美。一个是站在父母的角度上——我们赞美孩子,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确实发自内心由衷地表达欣赏,就像开头我说的几个朋友那样对我的喜欢。
另一种可能就是,也是大部分父母赞美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去做。
比如做作业积极认真,我们夸他,然后就是希望他把作业写完。比如兴趣班表现很好,就是希望他能够参加比赛,赢得奖次,我们有面子,我们实现了曾经未曾实现的愿望。
是的,孩子帮我们实现了。从孩子的角度——我希望妈妈开心,我希望我能够得到妈妈的关爱,所以只要我努力去做,我就会越来越多地受关注,受表扬,爸爸妈妈的爱就会不断持续的。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在这里是一个愿受表扬一个愿意追捧,那么孩子都生活在巨大的闪光灯下面,迷失了自我,有的只是父母赞美下的样子而已。
在P.E.T.里,我们只需要表达肯定性我信息就可以。
以我作为开头,“我很感激你做了某件事情!”“我很喜欢你写的故事”等等。
肯定性我信息里表达的是家长自身的感受和事实,并没有刻意带着目的去操控孩子。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在前面奔跑,我们给予足够的陪伴,支持,和欣赏就好了。
二,放下赞美,如何倾听自己?
看到我制作的海报里的感言是我一直在做的,不论是做咨询师督导的个案,亦或是陪伴朋友,陪伴孩子,我们不仅仅要学着如何与他人相处,更重要是如何倾听自己。
倾听,是我在践行P.E.T.当中最经常用的,因为它不仅仅是术,也是道;不仅仅是倾听他人,也是倾听自己。
大部分的时候,我们关注外边太多,关注他人太多,反而忘记自己想要需求是什么;生活压力太大,到处都是拼搏的竞争强烈的社会现状。
我们也许真没有太多时间去喝“鸡汤”,更别说和自己独处了。
其实独处,看见自己的时间不需要很多,都可以随时利用我们睡前或者空闲时间来放空,来面对自己一会儿。
而我所做的,就是在大家抽出放松的时间里,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提供一种舒适的氛围,让我们共同将生活里的没有时间说的,没有人倾听的话,来告诉我,来分享给大家。
愿我们互相倾听,成为彼此的陪伴者、支持者、和欣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