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分享:家教女王尹建莉的育儿圣经

干货分享:家教女王尹建莉的育儿圣经_第1张图片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是被称为家教女王的尹建莉。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或者至少听过这本书的名字。我对这本书也慕名已久,不过真正仔细阅读这本书,是在我成为一名孩子的母亲之后。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的特色在于,作者是从一个母亲的角色进入问题,却始终以专业的学识和态度来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她的女儿圆圆就是她进行育儿实践和研究的最佳对象。

圆圆十分优秀,曾跳级两次,1 6岁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被内地和香港两所名校同时录取:在个性品格方面,表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自主自立,乐于助人,被评为北京市市级三好生。

北大教授钱理群称:

这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是难得的家教读本,既敢直面教育问题,又深入地思考;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最重要的还有无所不在的爱心。

北师大教授朱旭东评价:

这本书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教育学素养,既有思考力度,又有可读性。每个孩子的优秀都是有源头的。从书中可以看到,她对女儿何等用心,而她的教育手法又是何等自然无痕——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是教育最美妙的境界。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全书共七大章,正文、前言、后记共50篇文章。几乎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独立的育儿问题,书中运用丰富生动的案例进行讲解,非常具有说服力和可操作性。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一边读就一边做笔记,以“问题+处理方法”的模式进行归纳整理。


问题一:如何让孩子面对有困难或感到惧怕的事(比如打针)?

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会遇到各种困难和让他们感到惧怕的事,这个时候,家长应教育孩子尽可能平静地接受,并培养他们忍耐痛苦的勇气。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5点:

第一,家长要平静自若,不要表现出焦虑。孩子是很容易受到家长情绪的感染的。

第二,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做,要用孩子能懂的语言向他说明。比如,圆圆生病了,不舒服,要打针才能好。

第三,对孩子所要承受的痛苦如实相告,不夸大也不缩小。我们做家长的为了哄孩子打针吃药,通常会说“打针一点也不疼,吃药一点也不苦”,结果适得其反。正确的说法是,打针有一点点疼,跟磕到小板凳的疼差不多。诸如此类的,就是让孩子心里有数。

第四,激发孩子的勇气。孩子其实是非常勇敢的,适当的鼓励就能让他充满克服困难和恐惧的勇气。

第五点,绝不通过哄骗或收买的方式达到目的。哄骗和收买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并不能真正缓解孩子的紧张,还有碍他们的道德发育。



问题二:遇到孩子被大人捉弄(比如骗小孩说爸爸妈妈不要他了),家长该怎么办?

相信我们每个人小时候都遇到过这样的“怪叔叔”或“怪阿姨”对我们讲“爸爸妈妈不要你啦,跟我回家吧”“叫我一声爷爷,我就把玩具还给你”,虽然他们并无恶意,只是觉得逗孩子好玩而已,却害得我们提心吊胆、不知所措。

作者认为,“逗孩子”和“捉弄孩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逗”孩子应该以孩子的快乐为前提,指成年人站在孩子的角度,以孩子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制造出让儿童快乐的事件,其中包含着童心、快乐,甚至幽默和智慧。

捉弄孩子,是成人居高临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让孩子犯错误、哭泣和害怕。它的目的是逗大人高兴,给孩子带来的是羞辱、担忧和失落。

成人觉得捉弄孩子很好玩,以为不过是逗得孩子着急一下,哭一鼻子,一笑就没事了,其实这些行为都会给孩子心里上造成伤害。它对于孩子来说毫无趣味,只会让孩子有不安和不被尊重的感觉,操作孩子的自尊心,增加孩子的社交恐惧和对他人的不信任。面对这种大人捉弄孩子的情形,家长一定要礼貌而坚决地制止。



问题三:孩子自己磕磕碰碰了或者与别的小朋友发生冲突了怎么办?

这个问题刚好是我自己正面临的一个问题。小孩子一岁多,经常会有磕磕碰碰,比如撞到小板凳了,或者摔跤了。为了安慰孩子,让她快点止哭,大人习惯性地就会拍一下小板凳或地板,把磕碰的责任完全推出去了。

作者认为,“打小板凳”是一种“复仇行为”。它教给孩子遇到不痛快就去责怪别人,教给他不宽容和报复,不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在孩子看来,万物同物,对一棵草说话与对一个人说话一样,对一张桌子的态度与对一个人的态度一样。所以,正确的做法是给她揉揉,安慰她“马上就不痛了,宝宝不哭了”。安慰得稍好一些时,再像对待她一样,带着她给小板凳揉揉痛,告诉小板凳“马上就不痛了”。

当“给小板凳揉揉痛”成为孩子的一种思维方式时,他在生活中处处给出的就是理解、善意和尊重——而他从生活中能获得的,也正是这些。

还有一种情形是孩子与别的小朋友相处的时候难免会发生争执或冲突,很多家长为了防止自己的孩子吃亏,会教唆孩子不要退让,甚至“以暴制暴”。在书中,圆圆和小朋友们一起玩玩具的时候也发生了争抢,作者是怎么处理的呢?她既不要求圆圆出让,也不怂恿她抢夺,引导她和小朋友一起玩,体会合作的愉快。

不和孩子斗狠比倔,孩子就学会了理解他人,学会了温和地化解矛盾。尤其是学会了“让步”。圆圆从小就懂得谦让,每当有什么冲突出现时,她总是会让步。作者认为这让步并不是怯懦的退让,是一个孩子表现出的真正的大度,是变通能力。善良和豁达永远是相随的,一个能给小板凳揉疼的孩子,她对别人会有更多的理解和爱心,遇到问题从不偏执于自己的理解和利益。这样的思维方式不仅让她在当下心情愉快,也能保证她一辈子不吃大亏。



问题四:如何以干净的目光看待孩子之间的感情?比如“早恋”?

一提到这个问题,估计很多家长都竖起了耳朵。还是直接来看看作者是怎么处理的吧。

圆圆上幼儿园的时候,班里有个小男孩叫马晓飞,两个人很合得来,圆圆还宣称长大了要和他结婚。作者不但不反对,还表示十分赞成,就顺着孩子的意思答应下来了。后来圆圆上小学跟马晓飞依然是同一个学校,不在一个班。小学生的特点是男女生之间缺少真正的兴趣,一般是男生和男生玩,女生和女生玩。作者想到了马晓飞,开玩笑地问圆圆还跟马晓飞玩吗,长大了还要跟马晓飞结婚吗?圆圆说马晓飞是男孩子,不跟他玩,结婚的事自然更加丢到脑后去了。

到了青春期,圆圆真正开始对异性有好感了,偶尔接到某个男同学的电话,会聊很长时间,放下电话时会有些不自在。作者就选个合适时间和场合,假装无意中把话题引到这上面,告诉圆圆,男孩女孩进入青春期后对异性产生好感,有和异性接触的愿望,这是正常的,也是非常美好的;如果没有,倒可能不正常。作者这样说的目的是消解圆圆心中的不安,让她知道原来自己对异性有好感,或别人对自己有好感,都是健康正常的。

其实作者谈及这个问题的时候,她的本意不是如何进行爱情教育,而是成人如何以干净的目光看待孩子。在面对孩子疑似早恋的问题时,家长通常所犯的最大过错就是用成人庸俗的观念,把孩子们一些原本正常的行为恶俗化了,人为地制造孩子的罪恶感,客观上把孩子推到了不可自拔的境地。所以家长一定要淡定,不把它当成一件坏事,就不会有事。



问题五:孩子犯错了怎么办?如何批评孩子乐意听?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

面对孩子在生活中无意犯下的各种小错误,很多家长显得不够淡定。其实,就像割伤了自然会感到痛一样,孩子犯了一些小错或闯了祸,不用你说他也会感到不好意思,感到内疚和痛苦。家长这时如果不顾及孩子的心理,再板起面孔说一些教训的话,说一些早已说过的提醒的话,只会让他觉得丢面子,觉得烦;孩子为了保护自己的面子,为了表达对你唠叨的不满,可能会故意顶嘴或做出满不在乎的样子。

作者认为,我们可以批评孩子,但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批评,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能力为目的。圆圆小时候也经常犯错,比如丢三落四,遇到这种情况,妈妈就会说她“像牛顿一样”。为什么是“像牛顿一样”呢?因为牛顿曾经因醉心于实验,把跟朋友共进午餐的事都忘了,结果朋友直接把饭吃光走了,牛顿还以为自己已经吃过饭了,闹了笑话。

用这种批评方式,把一件不好的事,本该生气的事化解为一句玩笑,既让孩子知道他哪里错了,又不损害他的自尊心,还暗含了对他的理解,甚至隐藏着对他某种才能的褒奖。试问这样的批评话,哪个孩子不爱听呢?



问题六:孩子说谎了怎么办?

对于这个问题,作者的观点非常明确:孩子天生不会说谎,如果孩子出现说谎的毛病,家长一定要进行自我反省。

孩子说谎不外乎两个原因:一个是模仿大人,一个是迫于压力。

首先是模仿大人。虽然没有一个家长故意去教孩子说假话,即使经常说谎的家长也并不喜欢自己的孩子说谎。但如果家长在和孩子相处中,为了哄孩子听话,经常用一些假话来骗他;或者是家长经常对别人说假话,不时地被孩子耳闻目睹,孩子就会慢慢学会说假话。

另一个原因就是“压力”,即家长比较严厉,对孩子的每一种过错都不轻易放过,都要批评指责,甚至打骂;或者是家长太强势,说一不二,不尊重孩子的想法,不体恤孩子的一些愿望。这些都会造成孩子的情绪经常性地紧张和不平衡,他们为了逃避处罚、达成愿望或取得平衡,就去说假话。

因此,在解决儿童说谎问题上,家长一定要体察孩子为什么说谎,不要孤立地看一件事,要看到事情的来龙去脉,看到背后隐藏的症结。从症结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要没有诱因,孩子就没必要拿说谎来为难自己。



问题七:如何培养孩子正确面对权威(老师、家长),保持批判意识和独立见解?

关于这个问题,作者举了一个圆圆的例子。圆圆的思想品德课老师在讲“为什么要尊重老年人”的时候,只给出了一个答案:因为他们年轻的时候为国家做出了贡献。圆圆回家后向妈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有的老年人年轻时还是小偷呢!"

妈妈明白圆圆的意思,并肯定了她的想法,帮她理了一下思路,让她更清楚地认识到尊重他人是一种最基本的做人的态度,而不是一个交换行为;并且尊重也是有不同层次的。对那些为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的人,要给予崇敬和爱戴式的尊重;对一个囚犯,也应给予他作为人的最基本的尊重,甚至对动物也要尊重。

作者认为,批判意识的培养并不一定要求孩子提出什么新观点来,而在于首先让他敢于讲出自已的想法。最典型的就是让孩子敢于对教师的一些言行提出质疑。告诉孩子老师做得不对,这不是教他不尊重老师,而是教他敢于质疑权威。其实孩子都很有善意,他们天然地崇拜和尊重老师,我们只要不把他往歧路上引,凭感觉他就会找到那条正道。



问题八:如何让孩子爱上吃饭?

孩子不爱吃饭恐怕是诸多家长最为头痛的问题之一,虽然为孩子吃饭的事费尽了心思,用尽了方法都无济于事。

在书中,作者引用了美国著名儿科医生、心理学家本杰明·斯巴克先生的观点,一针见血地指出:为什么有那么多孩子吃不下东西?主要原因是喜欢催逼孩子吃饭的父母也不少。——这句话把事情解释得很清楚,孩子不喜欢吃饭的主要原因就是家长太在意孩子的吃饭,在这个问题上太强求了。孩子的正常食欲被当下物质和时间都比较充裕的大人好心地破坏了。

斯巴克先生认为,“每个儿童生来就有一套自行调节进食数量和种类,满足正常生长发育需要的精妙的生理机制”。也就是说孩子自己最清楚自己想吃什么,该吃多少。大人不要管,他就能正常发展自己的饮食功能;而家长在这方面如果经常干涉孩子,事情就会变糟。“儿童有一种被逼急了就要顶牛的本能。吃什么要是吃得不高兴,下次见了就讨厌……催逼儿童吃饭是无益的,反而会进一步败坏食欲,使之长期得不到复原。”

因此,保护孩子的正常食欲才是让孩子爱上吃饭的前提。方法说起来其实就是四个字:顺其自然。万一孩子已经出现了厌食症状了,怎么办呢?作者也给出了5点建议:

第一,家长改变态度。不强迫不焦虑,态度平和,吃多了不表扬,吃少了不批评,不让孩子有压力。

第二,要有足够的耐心,恢复食欲需要很长的时间。

第三,拿上桌的食品要允许孩子自觉选择哪样多吃哪样少吃。

第四,一岁半左右开始,让孩子自己吃饭,不要喂。

第五,不和孩子在吃饭的问题上谈条件。



问题九:如何让孩子自觉地少看电视?

孩子爱看电视、玩电脑和手机已经呈现出越来越低龄化趋势,很多家长安抚孩子的工具之一就是看动画片。

台湾作家李敖说:电视是批量生产傻瓜的机器。确实如此,因为电视是被动的,生活化的活动,坐在电视机前,大脑无需主动去反应任何问题,身体也是一种松懈状态,这对发育期的少年儿童非常不利。很多家长明知这样对孩子不好,却也无计可施。

圆圆有段时间也非常喜欢看电视,追电视剧《还珠格格》,妈妈非但不阻止她,还鼓励她看,甚至一边做作业一边看,为了保证做作业、练琴与看电视的时间不冲突,圆圆自觉地提高了做作业的效率和练琴的质量,啥事都没耽误。追完电视剧,圆圆的兴趣又回到了阅读上,自觉地远离了电视。

在控制孩子少看电视方面,作者的观点是:在他很想看的时候让他心安理得地去看,不要让孩子一边看电视一边觉得有负疚感。但平时家长要尽量少开电视,家长自己在看电视上做到节制,以身作则,用行动产生说服力,而不是用语言。

另外,从幼儿期就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也是防止他患上电视瘾的好办法。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喜欢阅读,他的智力会发育的更好,他会更容易发现别的有兴趣的事。



问题十:如何增强孩子的学习能力,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

在写这个问题的时候,作者的标题是“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那么这根魔杖究竟是什么呢?答案就是:课外阅读。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因为阅读多的孩子,学习能力强,当他有意识地主动去学习的时候,丰富的语言和智力背景就来帮忙了,他较好的学习能力使他只要努力就会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又能促使他更主动积极地去学习;而阅读少的孩子,他语言和智力背景的苍白使他学习能力羸弱,在越来越难的知识面前,在越来越多的竞争面前,他更多地体会着力不从心,他的挫折感越多,就越不自信,对学习就越没有兴趣。

有句话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提高写作水平的秘诀还是在于课外阅读。通过阅读提高写作能力,表面上看这是个漫长的过程,实际上它是最经济、最有效、最省心的办法,是真正的“捷径”。写作从来不仅仅是文字的事情,它更是思想认识上的事情。文字所到之处就是一个人的思考所到之处。阅读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孩子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能力,还在于它能丰富孩子的心灵世界,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

可能有人会说,孩子就是不爱看书,你能怎么办?在作者看来,每个孩子从婴幼儿时期开始就喜欢读书、听故事,如果有的孩子表现出不喜欢读书,不喜欢听故事,一定是由于家长没及时让他接触阅读,把最好的时机错过,孩子对阅读的兴趣被其它东西(比如看电视)取代了,事实上这是非常大的损失。作者从小就注重培养圆圆的阅读兴趣,圆圆小学二年级就开始读长篇小说,把金庸全集、琼瑶小说看了个遍。所以她写的作文也充满才气,高考语文获得了140分的好成绩。

关于阅读,作者还特意强调了几点注意事项:

一、给孩子讲故事书时,尽量用书面语,避免使用大量口语。

二、快读而不是慢读,忌发声读(朗读课文除外),忌一遇到生字就要求孩子查字典,只要不影响整体阅读理解就没关系。

三、兴趣最重要,多读比多记更重要。

四、多读文字,少读图片。

五、读正版原著,不读“缩写本”或“缩印本”。

六、想办法诱惑孩子读书,而不是逼迫。

七、不看“满分作文选”,看有趣的长篇小说。



问题十一: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看待作业和考试)?

对于这个问题,我把作者的意见总结成了六条,我一个一个说。

第一、不陪孩子学习才能培养好习惯。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人的天性都是追求自由的,任何为儿童所热爱的事情,当它成为一项被监督完成的活计,让人感到不自由时,其中的兴趣就会荡然无存。

第二、不写惩罚性质的作业,但是可以反其道而行之,以惩罚不让孩子写作业来刺激孩子好好写作业。作者认为,孩子天性不反感写作业,之所以有些孩子不爱写作业,是因为写作业的胃口被一些事情弄坏了,比如罚写作业,动不动罚抄十遍。要想调动孩子写作业的热情,不是拿很多作业去逼他,相反,可以适当剥夺他写作业的权利,比如写作业不认真就干脆不让他写了,孩子的本能是自爱和上进的,这样的反向刺激反而能引导孩子好好写作业。

第三、在孩子已经掌握所学知识的前提下,可以替孩子写作业。作者的这个观点比较独特,她的前提是孩子已经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老师依然要孩子重复抄写很多遍,为了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有更多的自由时间,才会帮孩子写作业。而且要注意不能弄巧成拙,让老师发现了引起老师反感就得不偿失了。我个人觉得这个方法还是慎用为妙。

第四,学习兴趣最重要,让孩子快乐学习,而不是刻苦学习。作者认为,小学阶段主要解决兴趣问题,初中阶段主要解决学习方法问题,高中阶段拼的才是勤奋。培养孩子勤奋学习,恰恰不能强化“苦”,而要尽量消解“苦”,不要跟孩子提示学习是苦的,也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避免孩子感到苦闷。

第五,不以分数评价孩子学习的好坏。如果让孩子从小就追求分数,会使他形成畸形的学习动机,变得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反而降低学习兴趣,影响考试成绩。家长要做的是培养孩子的智慧性,就是对知识的好奇心,爱钻研的精神,提出问题的能力,寻找答案的兴趣,有效学习的方法,平和的学习心态,持之以恒的毅力等等,这些才能成全孩子的成绩。

第六,考好了不奖励,考坏了不批评。作者认为,把奖励当作学习的诱饵提出来,是一种成人要求儿童以成绩回报自己的行贿手段。它让孩子对学习不再有虔诚之心,却把心思放在如何换取奖品、如何讨家长欢心上。这会让孩子的心浮在半空,患得患失,虚荣浮躁,学习上很难有心无旁骛、脚踏实地的状态。



问题十二:父母亲自养育孩子究竟有多重要?

对于这个问题,作者的观点很鲜明:自己不带孩子就是渎职。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本杰明·斯巴克认为,“儿童出生数月后,开始热爱和信赖经常照看自己的那一两个人,把他们看成是自身安全的可靠保障。即使年仅半岁的婴儿,也会因为照顾自己的父亲或母亲突然离去,而丧失对人对物的兴趣,不开笑脸,不思饮食,精神上受到严重的压抑,儿童长大成人后,毕生处世乐观还是悲观,待人热情还是冷漠,为人多信还是多疑,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出生后头两年中主要负责照看他们的人的态度。”

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那些把干事业和养育孩子对立起来的人,那些根本就不在乎和孩子相处时间及相处质量的人,那些不去细腻体悟孩子感受的人,不是他们不爱孩子,而是骨子里不认为和孩子相处是件重要的事。把养育孩子的责任推出去,这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损害不会立即呈现,但孩子不会白白做出牺牲和让步,任何不良的成长过程都会在他的生命中留下痕迹,成为日后影响他生命质量的一个病灶,同时也给整个家庭带来好多麻烦。事实上,家长在孩子婴幼儿时期多付出一些辛苦,往往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一个小小的孩子喊你爸爸妈妈,那不是轻飘飘答应一句的事,那需要你在时间、精力和心思上付出很多。既然决定要孩子,就要对孩子负责、用心,把和孩子相处当作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来认真对待。

作者特别强调,即使你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也要注意,不要心里只装着工作和社交,仅仅拿出所剩无几的精力和时间的边角料来分配给孩子。不要对孩子的需求漫不经心,要认真对待和孩子相处这回事,不要让你的孩子置身于精致的房间,却成为精神上的“留守儿童”。如果出于客观原因,必须要和孩子经常分离,也一定要想办法尽量减轻和降低孩子在感情上的失落,比如提前让孩子和爷爷奶奶或其他临时抚养人建立感情,分别的日子里经常给孩子打电话,多和孩子沟通,定期去看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时刻在关心着他,尽量减少孩子的失落感。


虽然已经整理出了这么多的育儿问题,但仍未穷尽《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精华,建议为人父母的都看一看。

你可能感兴趣的:(干货分享:家教女王尹建莉的育儿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