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153,5-3-9,滕文公章句上3-9》

《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153,5-3-9,滕文公章句上3-9》

今天是丙申年庚子月庚午日,冬月十六,2016年12月24日星期四。

【使毕战问井地。

孟子曰:"子之君将行仁政,选择而使之,子必勉之!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一.孟子的人师之风。

1,使毕战问井地。

滕文公听了孟子的议论,决心实施井田制度,使取民有制,立志为王者师,建新之国。他任命毕战负责井田的事,安排他到孟子老师那咨询学习,获得指导。

2,前提即意义,过程即筹措,勉励即肯定。

孟子说:"子之君将行仁政,选择而使之,子必勉之!",你的国君将要实行仁政,他在群臣之中特别选择你担此重任,这个决心和方法都是对的。你要勉力从事,不负所托。

二.抓痛点,定范围。

孟子讲解井田制的要点,讲的却是世故人情。为什么呢?因为目的在管理,不在搬弄死的制度条文上面。他说,办成井田制,关键点是经界,先办田地的界线。方法是浇灌的水渠、运输的乡间小路、或用土堆分界、或用植树定分,通过这些方法,每块地都定好边界,不使紊乱。

如果分界不清,会有什么后果呢?"井地不均,谷禄不平"。虽然只有八个字,背后却是活生生的复杂的现实社会的乱象。

"井地不均",讲的不是你家多一尺,我家少一尺的纠纷,而是豪强兼并和强权侵夺。不把经界分区这件事搞清楚,如果不是登记到户,大而化之的结果很严重,下面的人就会欺下瞒上巧取豪夺,坐在上面的人得意于仁人仁政,生活在现实中的百姓却是很惨的社会景况。这是井地不均。

"谷禄不平",税赋从田地里来。那时候的主导产业就是第一产业,就是农业,相当于现代的工业产业是支柱产业一样,税收的来源就在产业里。前面的分界不均,后面的弊端也跟着来了。什么弊端呢?还是强盗逻辑的盛行。贪暴的官吏从分界兼并开始到最后的分配,从头到尾的每一个环节,逻辑不变,都是贪和暴,而且变本加厉。失控只会导致更大更烈的失控。源头的小口子到了后面就是决堤。这叫做谷禄不平。

井地不均,底层老百姓没活路;谷禄不平,中上层君子受挤榨。

"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如果不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其危害猛于虎患。暴君污吏,这是同一种价值观的群体,他们的积级作为用在一个乱字上,乱界,乱帐。方便他乱来以方便贪污。这是他们的事业,那么,毕战啊,你的事业就是正经界!这是优先事项,也是关键事项,必然也是斗争最尖锐的环节。在政治的世界里区划,绝不同于在一张白纸上区划。

三.驭而不自用。

"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田有定分,想兼并也不敢兼并,税有定法,想多占也不能得逞。这样,就可以"坐而定也"。

我把这称作"驭而不自用"。意思是说,要成为好驾手而不可自己在前面拉车。

孔子说,有两种人注定要倒霉,一种是"愚而好自用"的人,一种是"贱而好自专"的人,这两种人"灾及其身者也。"用现在话说就是自找倒霉。孔子的这句话反过来就是指导,一要明而不可愚,要用人而不可自用;二要自知其位其职而不可妄,要智柔而不可刚愎。

成天忙,必不成规模之事;

坐而定,定是已为必为之事。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译注》杨伯峻著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153,5-3-9,滕文公章句上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