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红头文件和那些喜报们

一、你有新文件,我有老规矩

    外省的老师似乎更早知道江苏省的改革,一位朋友对我说,难怪说江苏的教育领先。他转发了一份红头文件,不少信息堪称“重磅”:“淡化高考成绩”、“江苏考试院不公布高考成绩排名,不将高考成绩通知到校和任何单位”、“不宣传所谓‘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

    我与友人感慨,学校有学校的目的性,社会有社会的期待值,所以一向只是精神提倡,心照不宣,这次却出台文件,看来是动真格的。

一个红头文件和那些喜报们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一个红头文件和那些喜报们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话音未落,一些群里出现了省内前二十名考生信息截屏。接着,本地社区网站,省内某报专题报道的“状元”贴上了首页,只是把“状元”二字改成“高分”,自以为打了擦边球。然后,本地一些学校开始在网络平台发布喜报,朋友圈的老师们自豪推送……一如既往。

    友人咋舌:这两厢对比,脸打得啪啪作响啊!这头说禁止,那头却放出成绩来。

    又有阴谋论者评论:关系到利益链,必有黑幕!又有吃瓜群众嘲讽:所谓政策,你懂的,嘿嘿嘿……

二、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

    我还真不懂,所谓政策,怎么就“嘿嘿嘿”了?

    就像我很讨厌“认真你就输了”这句话那样。玩世,是弱者的逃避。

    我们总说,给老师“松绑”,给学校“松绑”,真有“松绑”的迹象,老师和学校自己倒不愿相信了。比被阉割更悲凉的是,自我阉割

    教育的问题,不只是教育问题,这话谁都会说,但教育问题,可以先从教育着手。也许解决不了,但也不能因噎废食。

    城门失火,哪怕一尾鱼,于大海于鱼群是沧海一粟,但这尾鱼在乎,你的微薄之力,是它的全世界。

    平时种种违背教育常识之举动,总有借口喊冤:“怪体制,不怪我”,好似站讲台上那人叫“体制”,和家长对话那人叫“体制”,和学生朝夕相处叫“体制”。教师个体差异,几乎决定了学生的教育生活是天堂还是地狱,体制管不了你对着学生是谦卑还是高傲,是温和还是粗暴,体制左右不了你的课堂质量和日常教育,你不信你可以改变,然后把一切推诿给“体制”。

    其实在变化到来之前,你一直是帮凶,正如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

    改变,不会一蹴而就,一点一滴改良,得寸进寸推进,正是一点点的有所为,才能于未来彰显。

三、“状元”不过是生源大战的马前卒

    “状元”这个词的借用很是牵强。古时科举相当于现在的公务员考试,“学而优则仕”,状元是殿试第一名,也就是说成绩来源于面试,而不是全国统一笔试;状元是皇帝认可的国家储备干部,探花要年轻俊美,这些和现在的高考实在是牛头不对马嘴。

    雷同的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心境。但一旦绑定成功学,就不再是一个人一家人此时此刻的小确幸了,在公共传播中,“状元”的过去和未来,都具有社会意义。

    高考季、中考季,每年的六月总是从忐忑焦躁到尘埃落定,然后,重点率、本科率、达线率……各种数据,家有考生的家长都分析得头头是道。但对着每个学校宣传时的大红喜报,俨然如半个业内人士的家长难免一头雾水——经过技术处理的侧重表达,各个学校再创新高,总有那么几项纵向来说历史最佳,横向来说省内市内首屈一指。

    这样的宣传,其实有跟没有一个样,江湖自有其传说,家长中流传着口碑排行榜

    围观群众更喜闻乐见探寻“状元”的母校和成长经历,状元姓名比饶舌数据朗朗上口,状元的成长故事用于自家孩子的未来经验,即便奇迹并未再次发生,人们依然乐此不疲地解码成功定律

    而于学校而言,“状元”的宣传最为通俗有效,意料之外或情理之中的高考成绩波及口碑榜单,导致生源的微妙流动,三年后学校是再创辉煌还是重蹈覆辙,似乎已埋下伏笔。

    当然,铺天盖地地的喜报中不会有失利者的呜咽,哪怕他/她一如“状元”那样努力并优秀。

  状元和升学率的宣传导向不断强化家长的认知:应试和分数才是决定自己孩子命运的关键,而所谓素质教育不过是低效又花哨的假动作。

    不是吗?那些平素跟风嘲讽衡水模式的老师,骄傲又自豪地刷着本校的“状元”和佳绩,阴阳怪气地嘲讽竞争学校,从不自觉自身的分裂。

    家长看在眼里,比教育者更厌恶所谓教育改革,他/她觉得自己的孩子一定是小白鼠而不是获益者,谁也经不起朝令夕改的折腾。

    只要教育评价还是以各种分数为指标,生源大战不会休止,“状元”与衡水模式同呼吸共命运,所有的教育改革和创新,最迟在高三那一年成为戛然而止的笑话。

一个红头文件和那些喜报们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四、教育改革,皆因你认真

    学校说,要对得起社会期望家长托付;家长说,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嘛!而学生,也未必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这种诚恳互虐的和谐,源自分数决定彼此命运的共识:家庭的前途命运,学校的考核口碑,后者以口碑开启新一轮和谐互虐。似乎谁都是受害者,但谁也不无辜

    如果真的有外力介入互虐的恶性循环,那些习惯了驯服或反对立场的人,愿不愿意去相信他人的诚意呢?

    教育的问题太大太多,考试方案、资源分配、地区差异、校园霸凌、师生冲突……直指教育公平和不那么愉快的教育生活,而那么远这么近的问题,总要一一面对和改变。

    当它走出第一步的时候,是冷眼旁观,还是心存相信?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颁布时,平民并未得以改变地位,占了上风,条款也是沿袭旧俗,颇多不合理。但有此成文依据,便有了改变的初始。

    成文法也好,红头文件也罢,明文规则的意义在于确立边界底线,以此推进。有很多改变,最初即便做不到更好,却树立对错和尺度。

    改变总是从豁口中到来,这一切,是从“认真”开始赢的,倒逼和贯彻的力量超出你的想象,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或姗姗来迟或时间开始,皆因你相信,他们是认真的,你也要认真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红头文件和那些喜报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