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1:服务业与中国与产业链与一带一路

为什么服务业达不成自我循环
为什么要服务业作为支柱产业
为什么不能跨区域形成产业结构
为什么教科书还拘泥于一个国家内部
而不是区域性经济
都说发达国家都是第三产业支柱
但是他们变发达不是通过第三产业变发达的吧
我觉得有很多分析本末倒置

在发达国家作为所谓“支柱产业”而存在的服务业包括软件、计算机的这个分类,是在中国的教科书的分类。首先明确这点,另外这个支柱产业是否是作为“普遍就业”而达到的支柱地位呢?这是值得探讨的。

而这个支柱产业,总所周知,在现在来说发达国家普遍都是通过进口工业品来满足国内的需求,而这些则是由他们转移出去的轻重工业来实现的。他们把持着研发、工业母机等等最前端、最高端的同时也是最花钱的部分。但是由于这些拥有最多的附加值,通过“知识产权”来获取的超额垄断利润。

而工业的原材料和其他自然产物,由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美国应该算是保留了很多农林渔牧的发达国家)。这样实际上是将整个产业结构扩展到了全世界,通过世贸。而为了保证这种由工业产品倾销地+原料生产地转变而来的,工业产品提供地+原材料提供地,但是通过金融业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而通过政治上的威胁和军事实力的震慑,经济手段毁灭自主工业应该算是一种常态吧。而这样导致的,是国内外都很明显的富有的极度富有,而剩下的国民通过自我循环(自己提供服务获得金钱---购买别人的服务--工业品+生产资料通过近乎垄断的企业获取)这种理论上无限可续的模式。因此第三产业才成为支柱产业,就业人口最多的产业。

中国现在明显的由于军事实力和政治上的高度集权,对抗掉了主要的威胁,然后由于有限开放的经济封锁来稳住了几次可能导致国家经济崩溃的问题(八次危机)。现在国内的市场(工业品)因为需求的不足(自我循环不行,原因在于房地产+教育+医疗吸收了巨量的资金,剩下了则存进银行高储蓄率不消费,国外经济危机需求减弱。)陷入了困境。现在要改变的就是通过服务业自我循环来吸收由工业不景气导致的失业,然后在亚洲(东南亚+中亚)实行美国的变形产业链,大量的基建项目将国内的工业保持,同时获得足够的原料来源地。实际上效果如何……未知。但是有一点,国内人口太多,无法有足够的资料,稀缺是常态。所以做多农产品,做空工业品的基础就在这里。现在就是在现有的产出上,满足越来越高要求的国民,只有更多的地盘能做到,更多的地盘,更多的原料。从发展态势来说,国家只会越来越没有活力。除非新一轮技术革命。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想1:服务业与中国与产业链与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