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论粉丝的自我修养

作者:林语堂,译者:张振玉

本书开头就可以看出林语堂对苏东坡的喜爱,他在序里将一切美好的词赋予这位大文豪。

他一直卷在政治旋涡之中,但是他却光风霁月,高高超越于蝇营狗苟的政治勾当之上。

苏东坡的确讨人喜欢,后期作品洒脱超然,写景写情令人向往。

但作者以粉丝角度来写就有失公允了。

前五章写苏轼的童年青年时期,循序渐进,相对正常,接下来写壮年时期时却花了大篇幅讲王安石的故事,从王安石的从政经历到他的政治主张,从新法的功过是非到凶残的朋党之争,中间压根没苏东坡什么事。即使是要交代背景也未免太过冗长了。

再者,鉴于王安石和苏东坡司马光的立场不一致,本书对王安石形象的塑造基本没一句好话,只在他落魄后给出寥寥几笔晚景凄凉的描写。

王安石痛骂自己的儿子,不该背着他胡乱攻击吕惠卿。他儿子显然不知道吕惠卿手中藏有这些信,并且握有他父亲的把柄,深悔自己行动鲁莽。受父亲斥责之后又心中憋气,立刻病倒,不久背上生出了恶疮。王安石一向信佛,他请和尚诵经,请医生开药,但均无法救儿子一命。儿子王雱之死,是老相国的一个严重的打击。这位相国对政治与人生的虚幻大彻大悟了,他感觉厌倦,呈请辞官归隐。

仕途和亲友部分的内容还算中规中矩,只是关于苏轼苏辙这对兄弟的关系……

不知道是我腐眼看人基还是作者对兄弟情的理解和我不太一样,也或许是翻译的锅,总有一些奇怪的东西混了进来……

例如相会于梦寐之间——

兄弟二人忧伤时相慰藉,患难时相扶助,彼此相会于梦寐之间,写诗互相寄赠以通音信,甚至在中国伦理道德之邦,兄弟间似此友爱之美,也是迥不寻常的。

一声不响生儿育女——

沉默寡言的苏子由一声不响只顾生儿育女——直到最后生了三个儿子、七个女儿,都是苏东坡帮助婚配的。

取笑弟弟的高大——

子由很穷,住的房子又小又矮。东坡常常对弟弟的高大取笑,他写了两句:

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

你说啥?

子由说:“有一件事你知道吗?你留意过没有,一日空闲长似两日。所以人若一生七十年都在空闲中过,他实际上等于活了一百四十年。这是求长寿最容易的办法。”

呵呵我什么都不知道——

往往为了子由,苏东坡会写出最好的诗。

还有这种不知道怎么回事、莫名其妙的朋友情——

苏东坡之深孚众望,却破坏了一门婚事。原来学者章元弼对苏东坡素极崇拜。他本人长得并无足观,却娶妻甚美。婚后,妻子发现丈夫整夜读苏东坡的诗,对妻子不甚理睬。后来妻子终于不能忍受,对丈夫说:“那么你爱苏东坡胜过了我!好吧,把我休了。”丈夫便把她休了。这位丈夫章元弼告诉友人说他妻子遗弃他,全是为了苏东坡。

对佛印的态度则完全体现了粉丝本质,我家大大怎么可能输呢~你胡说!

这些逸事中总是说这位和尚斗智胜过了苏东坡这位诗人。我疑心这些故事都是佛印自己编的。

我认为人物传记最失败的一点在于,看完全书,对传记主人公却丝毫没有触动之处。我看这本就是这样的感觉,明明看之前对苏东坡还挺有好感,看着看着就粉转路人了,可仔细想想他又没什么黑点……

另外,林语堂的原著是英文,面向国外读者,在叙述风格上也颇有违和感,和传统的中国文学大相径庭。

以上几点很是影响阅读体验,使得看书过程中,对苏东坡的形象越来越模糊,对夹杂其中的一些小故事却趣味盎然。

值得赞赏的是某些评论,已然超越了苏东坡这个人本身,对某一类人、某一阶层的人刻画得非常有趣,幽默诙谐,发人深省。

比如革命党——

每一个革命党在未得势之前,能表现出最大的力量与团结;但在既已得势,既已清除反对力量之后,则开始由内部的纷争而分裂,终至崩溃。在力图推翻别人时,人性中的精华发挥作用;在企图控制别人时,则人性中之糟粕发挥作用。

和尚与女人——

把女人与和尚分开是不可能的,至少在中国文学上是如此。和尚的故事往往是女人的故事,而女人的故事也往往是和尚的故事。在东方西方是一样,在一般世俗人的心里,对那些独身主义者总是暗怀恶感,因为他们向天下宣称他们没有男女之欢的生活,不同于一般人。而对独身主义者暗怀的恶感就增强了薄伽丘小说《十日谈》的流行。再者,和尚与女人之间的艳闻比商人与女人之间的艳闻可就使人觉得精彩多了。

自然的力量——

我相信,没有人与大自然、春夏秋冬、雨雪、山峦谷壑亲密相处,并接受大自然赐予人的健康治疗的力量后,而同时对人生还会抱有一种歪曲偏颇的看法。

总的来讲,林语堂的这本《苏东坡传》缺点很明显,优点也很明显,二者孰轻孰重,纯看读者。

若只是想了解苏东坡其人其事,不推荐这本,还是直接看苏轼的作品更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苏东坡传》——论粉丝的自我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