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龚古尔文学奖
三月中旬的南京,春色撩人,暖风微醺,傍晚时分显得更加妩媚缱绻,我在南大与朋友吃过晚饭,沿着广州路走到美丽而浪漫的先锋书店,这个“大地上的异乡者”,今晚请来了一位重量级作家,她就是2016年法国龚古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蕾拉·斯利马尼。
会场来了许多年轻读者,大多都是南京师范大学法语专业的学生,还有许多法国留学生给祖国的作家加油助威,他们彼此之间全都用法语交流,而中文一流、英语六级水平、韩语中级的我,只能站在一旁干巴巴地站着,在读者见面会开始前,翻起手中蕾拉的新作《温柔之歌》。
说起法国龚古尔文学奖,有些人可能不是太熟悉。在1903年,龚古尔文学奖首次设立,每年颁发一次,面向当年在法国出版的法语小说,是法国久负盛名的文学大奖,甚至超过了法兰西学士院的小说大奖。
龚古尔文学奖由埃德蒙·德·龚古尔创立,是为了纪念他去世的弟弟茹尔·德·龚古尔,他用遗产成立龚古尔学院,即龚古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第一届院士有福楼拜、都德、左拉等知名作家。
说起龚古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不得不提起西蒙娜・德・波伏瓦,马塞尔·普鲁斯特,还有玛格丽特•杜拉斯,他们的作品《名士风流》、《追忆似水年华》、《情人》,至今都是读者喜爱的书目。
2.优雅的蕾拉
我第一次了解龚古尔文学奖是因为看了杜拉斯的书,特别喜欢《情人》开篇的段落,“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意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龚古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作品都不曾使我失望,所以一听说蕾拉·斯利马尼来南京,无论我多么忙,都会从四海八荒赶过来。
7点,蕾拉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了会场,和南京作家鲁敏,《温柔之歌》译者华东师范大学法语系教授袁筱一,三位共同给读者讲述书中的故事。蕾拉很年轻,1981年出生于摩洛哥首都拉巴特,她高而苗条,今晚身穿浅灰色衬衫,外面套一件黑色针织衫,下身是亚麻色阔脱裤,一双白色板鞋。
我觉得她是一位很有活力的女性,自由而快乐,轻盈而睿智,让人觉得很舒服,一个历尽世事又看似云淡风轻的女性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如果给我一个想象的空间,潇洒的蕾拉可以与狮子老虎为伴,开着越野车驰骋在非洲大草原,而一群狮子老虎簇拥在车的四周竞相欢呼雀跃地奔逐着,蕾拉就是他们的草原女王。
但其实,她是一位体贴的妻子和温柔的母亲,她拥有了女人很重要的两个身份。然而,在接下来的交流中,蕾拉提到,当我们女性成为妻子和母亲时,我们也许会发现这并不能让我们的人生完全感到充实和幸福,爱和被爱并不够。我们这个时候就会反思、疑问、恐慌和害怕,小说中路易斯和阿黛尔的人物角色设定,《温柔之歌》女主人米莉亚姆把孩子托付给保姆进入职场,就是想在妻子与母亲之外,爱与被爱之外,从别处寻找人生的价值。我想,蕾拉提到的这种价值观我很认同,单调的人生会让我们越来越空虚,唯有不停地去寻找生命的其他可能,才会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满和充实。
3.为什么走上写作之路
每次读者会,主持人总会替读者问蕾拉为什么会走上写作之路,爱上文学,作为这次读书会主持人的袁筱一教授当然也问了这个问题。
蕾拉提到她的父亲和母亲都很热爱文学,尤其是她的母亲,母亲曾说,“最美好的生活就是阅读的人生”,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之下,蕾拉也对文学产生了兴趣,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
在读者会结束的时候,大家有的在找蕾拉签名,有的在饮酒对谈,而我找到作家鲁敏老师,想问她我心中的一个问题,就像袁筱一教授问蕾拉的问题一样,鲁敏老师是如何走向文学之路的。
当时鲁敏老师正在和资深出版人曹元勇聊天,我在旁边静静等了一会儿,等待鲁敏老师空闲的时候再去问她。今晚鲁敏老师身着粉红色晚礼服,优雅美丽,落落大方。今年一月份,雪后初霁,在建邺书房见到鲁敏老师的时候,她是一身休闲装,看上去平易近人,很是亲切。
有才华的女性,怎么样都是美的。
我当时是这样问鲁敏老师的,“鲁敏老师,您与文学最初的缘分,是您在邮局的时候递给苏童老师手中那张小小的邮票吗?”
“不全是,因为记者在采访的时候,都会有一些演绎的成分。其实,最主要的还是从小对于书的接触,对于文学的接触,长久以来的积累,才慢慢走上写作这条路。”
我当时总结了一句,“鲁敏老师,这样说来就是命运给您人生的提示,让你坚定了文学之路。”
“嗯嗯,可以这么说。”鲁敏老师笑了。
“我突然想起,上次见您时,您说的话,有时候,选择相信偶然性可以化解我们生活中的执着。”当时,这句话就从我脑海里浮现,紧接着脱口而出,鲁敏老师上次说,她选择作家这条路存在偶然性。
“对的,听你说出来这句话,就觉得十分美好。”鲁敏老师看我记得她说的话,很是开心。
“鲁敏老师还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您说,老是一件很美的事情。”
鲁敏老师又开心地笑了,我记得鲁敏老师这么多动人的话,而且亲自跟鲁敏老师交谈,我也很开心。
4.为什么写《温柔之歌》
回归到采访蕾拉的会场,继为何走向文学之路的问题,下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写《温柔之歌》这本书了。
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个原因,女性仅仅拥有爱与被爱,具备妻子和母亲的角色,并不是充实的。
蕾拉还提到几点,首先母亲,保姆,孩子是一个充满张力的关系,我想,在这个社会上,当我们是一个女性时,我们就会有一种约定俗成,我们会成为妻子,我们会成为母亲,我们将会拥有一个完美而幸福的人生。
《温柔之歌》中,米莉亚姆为了让自己投入职场的怀抱,所以找来保姆,通过付钱购买到保姆对孩子的爱,这是一个很奇怪的关系。保姆和孩子是一个不确定有矛盾,边界不明的关系,他们之间有控制与冲突,而这都是发生在一个小家庭里,身为为作家,很喜欢这种具有张力的故事。
紧接着,鲁敏评价《温柔之歌》,大概有三点。
1.很多人会从社会学角度来思考问题,因为里面有保姆,孩子,雇主,但除了阶层角度,性别角度,还有人性的问题。
2.蕾拉《温柔之歌》与写同类题材众不同的一点就是,这本小说写了文明社会里,雇主与保姆之间不是二元对立的,里面有一种去阶层化的存在。
3.小说中,人对自己所处世界的身份或角色的认定,这个意义大于阶层意义,性别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