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iss C.
1号按:领英去年发布的《Linkedin职场人转折点报告》发现:职场人的人生转折点在27岁到30岁之间达成小高峰,于30到35岁之间达成大高峰;而无论是何种年龄段的职场人,其人生最显著的三个转折点均为「知识充电型」转折、工作城市选择和结婚。
类似这样的统计数据、职场宝典在各路社交媒体上屡见不鲜。「转折高峰」的平均年龄仿佛职业发展的警鸣,敦促着成家立业的85、90后与初出茅庐踏入职场的95后,调节面对的多方压力,微笑前行。就业与工作成为了平凡生活中每一个你我的痛点。
当受众生活痛点成为了综艺节目的细分题材,如何在引起情感共鸣的同时恰当地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这是摆在《我和我的经纪人》面前的挑战。作为首档聚焦中国青年职场文化的真人秀,《我和我的经纪人》本身是具有行业突破性的。1号将通过本文从主题、手法与价值导向三个层面对其突破加以具体解读。
主题:为何我们需要一档职场真人秀?
文初便已有所提及,就业是每一个人都需要面临的人生选择和进程。与歌舞类或竞技类真人秀有所不同的是,职场这一综艺品类存在的意义,不仅停留在创造更为丰富的娱乐方式,而是具备题材所赋予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就合理性而言,当下的职场竞争日益激烈,根据2018年《工作趋势洞察》显示,95后平均7个月就会换一份工作,稳定已成为了当下年轻人就业的奢望。自我价值的追求,与末尾淘汰的竞争,双重压力之下使得一份工作对于个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大众传媒下的综艺节目,可以承担起反映这一社会话题的窗口。
而职场真人秀存在的必要性则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方面,大家都会面临职场的困惑。1号在与友人聚会聊天时,工作的种种成为了逃不开的话题,职场已经潜移默化地成为了当下最受关注也是最容易引起共鸣的话题。但不是所有人在面对职场生存发展困境时都能有游刃有余地解决,有些人转而便投向了所谓「职场必备手册」等成功学书籍。在此情境下,电视视频作为大众传媒的核心形式,应该通过典型职场事件的描绘,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让他们去思考,应该如何走自己的人生之路。
另一方面,大家处在职场坐标里的不同位置,渴望并需要了解他方境况。因而《我和我的经纪人》节目既展现出了公司老板的运筹帷幄,也反映了职场新人的生存与成长。换个角度想,即使身处高位,也希望能够在一档号称「首档聚焦中国青年职场文化的真人秀」的节目中看到自己的职场踪迹与心理困惑。
那么,三百六十行,为何偏偏节目选择了经纪行业作为首档职场真人秀的代表呈现呢?
「其实我们并不是一开始就聚焦在经纪人与艺人身上」,监制李笑在媒体看片会上坦言,「因为之前做过很多真人秀的节目,觉得原生关系这个事情非常重要,所以我一定要选取原生关系最漂亮的作为节目切口。」因而介于明星与素人之间、距离娱乐行业最近的经纪行业开展起来具备天然的合理性和便利性。
同时,节目名字虽为「我和我的经纪人」,实则以「经纪人」的视角为粉丝们提供更多艺人的工作日常。在首期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白宇为跨年演唱会的一个节目做了什么样的准备,朱亚文是怎样拖着疲惫的身躯深夜前往《奔跑吧》录制现场……
节目的双线叙事结构,为艺人身边的工作伙伴提供了话语权,表达出他们日常对于艺人各种事务的看法,具备了「粉丝向」节目的特征,满足了粉丝们好奇的心理需求。
手法:「记录式综艺」的现代切入
「记录式综艺」这一品类,最早用于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它区别于剧情式综艺和观察类综艺,尽可能地纪录某一情景条件下的真实日常。
艺人们不需要再去担任MC体验别人的生活,出卖自己明星光环下的娱乐价值,进而扮演和塑造出某一个阶级的真实,而是以自己串联起经纪行业的职场生态。简言之,艺人就是在做自己,只是被《我和我的经纪人》的镜头记录下来了。
「真实」看似是真人秀的伪命题。谈及节目真实度与可信度占比时,主人公之一壹心娱乐CEO杨天真也在媒体看片会上直截了当地回应——「我觉得我们胆子挺大的,所有的过程都是非常真实的过程。我们来参加这个节目的我们公司的各位客户,也对我们有着最大的信任,我们也对他们有最大的信任感,比如在节目里谈到的困境,亚文的迷茫,乔妹自己的人生选择,其实这些我们一般不会在节目里谈也不会在节目里公开,但是既然做一个真人秀,我们就把这个真实的过程全部记录下来,我觉得这是一个让外界看到我们这个行业怎么回事儿的一个很好的契机。」
「我们确实有很多东西不能拍,比如真的跟客户吵架这些没法拍,但是但凡拍了的都是真的,360度可能只有20度能放出来,但是20度没有一分一毫是假的」,杨天真补充说。
制作团队也为了最大程度地实现「记录式综艺」的「真实」做了相对充分的心理准备。据监制李笑透露,节目在开拍前两个月的素材基本无效,「我们希望让经纪人们去适应镜头,因为这对他们来讲是违背他们的职业习惯的。」
但节目终究是节目。即使对于「记录式综艺」,也需要有一定的突发看点和故事主线。
李笑团队针对这一主题经历了从执着于看点到尊重生活细节的探索过程——「前者只能吸引眼球那是一瞬间的事情,我们传递这个节目的价值就是后者,我们跟他们一样,他们跟我们一样,他们也会遇到瓶颈期,他们也是靠能力站在这个行业里面,成为这个行业里有特色并且具备自己独树一帜的那一面。」
价值导向:「恰当」的分寸把握才是真人秀价值观传递的关键
如今的真人秀节目,在历经了拼明星、拼模式、拼资源与拼笑点等代表策略之后,正在摆脱综艺节目低俗化和过度娱乐化的弊病,价值观传递转而成为了新的游戏规则。《我和我的经纪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引发观众共鸣的核心原因,在于其能够做到「恰当」地传递积极向上的职场精神和工作态度。
何为「恰当」?在1号看来,《我和我的经纪人》弱化了艺人作为价值观传递的主体,没有过分煽情,不谈宏大情怀,拒绝价值观念的夸大和强加,不做洗脑式的职场训练,而是通过展现合约到期职场去留、不同类型艺人面临问题的讨论和解决等细节,投射当下身在职场和即将步入职场的泛职场人群的真实困境,从而引发受众共鸣和强烈的代入感。
例如首期节目中张雨绮与经纪人筱雅在吃火锅中谈及工作规划与处事态度时,筱雅一句「很多事情都是可以换一个方式和思路重新打开局面的」令1号深有感触。配合着双重故事线的搭建,类似这样的「宽慰」,向普通受众同时传递着积极的职场态度,甚至人生态度。我们可以在节目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也会不自觉地配合进行着积极的心理调动。
因此在这样的基础上,「恰当」地进行真人秀节目的环节设置,选择几种不同的艺人类型,针对白宇宣传经纪去留的选择悬念设置……故事线的搭建是为了帮助观众能够在娱乐效果和电视语境的营造下,更为自然和顺畅地理解娱乐行业的幕后故事和运营生态。
1号结语
带着中国首档聚焦经纪公司的职场真人秀名号的《我和我的经纪人》,在主题、手法与价值导向三个层面都围绕着职场新品类做了不同程度上的行业突破。通过专业业务素养与积极职场态度的理念输入,展现了良好的青年职场文化。发展日趋成熟与贴近生活日常的真人秀节目,有责任和有能力成为社会话题的缩影。作为文化产品,价值引领和娱乐功能的有机平衡才是当下综艺真人秀的底色。
监制李笑也在媒体看片会尾声表达了她对于节目的期许——「我真正希望大家能够感触到和体会到的是,我们每个身在职场的人都不孤单,当你面对压力的时候你知道不止你自己是这样的,每个人在人生成长和路径过程中,其实都会遇到类似的困惑,你不会永远都一帆风顺,但是要想清楚自己要什么,要知道自己所坚持的是为了什么。」
谨以此言,致敬这个时代,每一个努力工作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