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角料

超喜欢看村上的各种随笔,那种细细碎碎的癖好,不用解释就有一种神秘的可爱。可是最近看的东西却不是这样。各种强拉生扯的解释,破坏了某种神秘的美感。

上述感悟太不着边际了,还得从最近说起。

最近我的新闻头条什么的,很鸡贼地被我家那闺女刷了屏。可能是我自己也喜欢看吴昕,还有没有什么隐藏技能吧——或许是本来就对宝藏女孩这种设定感兴趣。我想直观感受一下,其实是想看原片,不想资源少,于是我搜了一点非会员就能看的cut。看不到,我就点开了已完结的我家那小子。

不怎么追星,但是还是觉得有些人有一点演的感觉。不过也能理解,在镜头面前,表演欲什么的不自觉就会涌出来。就像我在某个人面前,会莫名其妙地表现出我独特的某方面,并且强行表现出“我一直如此”的样子,似乎是将某个不合情理的反应划归为是我一惯的癖性,就可以为我的演技拙劣做一番挽救。可结果怎么样了呢,我怎么知道?我又不是那个“某人”,那个我想在他面前表现的人。

明星就比较倒霉了,他们展露出来的东西,不是他们的粉丝的人也能看到。那么多人,作为内容提供者,你不知道怎样表现最合乎原本的目的。

我姑且把陈学冬痛哭解释为他想让他的粉丝或路人感受到他的某种真实面,不过他这种内容说真的,真的不怎么讨喜,也有演过头的感觉。当然,我这不是批评,人生本来就如戏,演技一贯在线的那种人,真的是比较无争议,也比较吃香。

我想说的就是,内容已经抛出去了,内容制造者想要把控的东西却不受控了。你永远也不会知道你的东西被接受者看见后,会不会产生反应,会不会产生影响 那个影响是向什么方向?这种东西,似脱缰野马,易放难收。

你要允许误读的可能存在。

譬如说这个:陈翔说武艺什么东西都喜欢买双份。

边角料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边角料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乍听这个point,我们不知道这是武艺一时的表现还是一贯的表现。当然我们并不是说每个人都是要表现得一贯才叫演技好,真实世界就是有时候莫名其妙就这样表现了。这种不涉及演技,就是随意。人生有不能用戏来譬喻的时候,戏为了让人看懂,看得通畅,一般逻辑严明,人设一致。但现实世界比戏多了一份无逻辑的随意。可以允许有不合逻辑的莫名其妙。

然而,作为综艺节目,解释就开始了。

维嘉说,是不是买给弟弟啊。

边角料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维嘉的反应很主持人,因为并不是什么值得大写的特质 轻描淡写地解释足够了。他的解释其实无所谓武艺的这种行为的是一种一时兴起还是一贯的表现。习惯什么的,随时可变,因人而异。这没什么可说的。

可是武艺的妈妈,反应就很不同了。她开始强行解释了。然后现场就变得强行煽情,原本莫名可爱的某种“习惯”变得有深刻的原因可寻。

边角料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边角料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武艺妈妈把武艺的某种可能只是暂时的行为归结为一贯以来受原生家庭的影响而导致的可能是创伤之类的习惯。于是,作为路人我就有点想笑了。当然,武艺妈妈的心思我也能理解,毕竟儿子在她生命中是重要的角色,对外的人设一定要一致。要尽可能地表现出她以为是好的一面,诸如孝顺啦,重情义啦,顾家啦。她没有考虑到观众的判断力,她本来也没想演 只是想顺手补一个bug ,一个她以为存在的bug。事实上,bug对不关注武艺的人来说原本不存在的,武艺妈妈或许是担心武艺粉丝对这个point的在意程度,怕武艺的表现不合情理强行解释,结果却是反面映衬了更多的细节。

然而,现实是武艺已经不再买两件了 当初的习惯应该只是一时兴起。妈妈又继续补bug。

边角料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边角料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由此可见,武艺妈妈的逻辑很单线。难道她以为观众就真的相信她做出的每一个解释。

边角料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估计是感受到气氛不对,大老师很识趣地用他的综艺感打消了那种单一的煽情解释。那种解释容易造成本来小小的癖好问题上升到原生家庭这种大问题上。武艺妈妈或许不知道用原生家庭做解释其实不会显示出武艺的独特,反倒会让解释显得流于表面。毕竟原生家庭这种解释已经是陈辞滥调了,没有一定的功力,话题不可能得到科学解剖,也并不会走向深刻。

于是,话题由陈翔引起,又由陈翔一句调侃结束。


说了那么多,我就是想感叹,村上春树是把小说的边角料用来写随笔,可我们却常常用过边角料来写我们人生之书。这样真的不高明。有时候,小小的东西,不解释反倒更加具有神秘美。

你可能感兴趣的:(边角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