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性情,周国平老师

“周国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哲学研究者,是中国研究哲学家尼采的著名学者之一。

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善良·丰富·高贵》、《风中的纸屑》;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偶尔远行》,以及《人生哲思录》《周围平人文讲演录》等;译著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

这是百度百科对他简单的介绍,单是看这个你可能会觉得他跟中国很多普通学者一样,并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在我认识他之前,也是这么认为的,直到我看了他第一本书——《风中的纸屑》。

《风中的纸屑》是他的散文集,里面记述了他对哲学、教育、兴趣、爱情等各方面的理解。虽然文章不长,但是足够让读者看得如痴如醉、津津有味。而我也正是通过这本书初步了解了周国平,也初步了解了哲学。

周国平是一个哲学研究者,他吸引我的第一个观点就是“无用之学”。他认为: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此刻我仿佛看到一位古代的衣衫邋遢的老头,斜卧在栏杆边上,正提着酒壶喝酒,然后诗兴大发,随即吟起了诗。诗歌作得雄奇飘逸、酣畅淋漓,令人久久回味。

可能我们都不能在物质上取得足够丰厚的成就,成为现今人们眼中所谓成功的人。但若果我们能一生钟情于某个志趣爱好,钻研其中,当然也会活得有滋有味。而且当一个人在某件事上花了10000个小时,他在这方面至少是个专家了。

他是哲学研究者,我因为他初步认识了哲学,发现哲学比中学政治课本里介绍的要有趣的多了。他说,哲学立足于人生全局的大坐标,它告诉人们,真正的成功首先应该是做人的成功,即做一个精神上优秀的人,生活得有意义,而事业的成功不过是做人成功的一个自然结果而已。所以当今天的人们越被世俗化潮流胁迫在名利场上拼搏时,心中越为找不到人生的意义而焦虑,所以哲学越为今天的人所需要。

但是说到学习哲学,往往让人联想到各种“大部头”,各种晦涩难懂的理论思想,又或者各种枯燥无味、高大上。这只是表面或者是受到教科书的迷惑。

学哲学不应该只是在哲学学科的圈子里兜来兜去,而应该打通各个精神领域,让学生在神话、人文、艺术、教育、自然等各方面自由摄取领悟,待学生感受到智慧与爱智慧的那一刻,他就感受到了哲学的魅力。

在哲学课上,传授知识仅居于次要的地位,首要目标是点燃对智慧的爱,引导学生思考世界和人生的重大问题。这里周老师给我们推荐一本书,傅佩荣先生的《哲学与人生》。

“通过阅读经典,始终生活在人类伟大心灵所建造的那个世界里。这些伟大心灵使我坚定地相信,人的心灵应该是善良、丰富、高贵的。我最不能原谅今天教育界和学术界的,也正是以传承这些心灵品质为主要使命的领域,竟也不把它们当一回事。然而,不管现实多么令人失望,每次重温历史上伟大心灵的榜样,我便恢复了对未来的信心”。

“在今天的时代,有一些人的灵魂已经彻底堕落,我们不能再指望他们,但是,我们必须指望善的种子会在广大的人的心中培育和繁衍,这便是希望之所在”。

——《善良·丰富·高贵》

这是他另一本书。虽然我读他的书并不多,甚至很少,但是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跟你们分享他的思想了。他怀念、呼吁人心善良、心灵丰富、灵魂高贵,他认为人之为人,正是因为这三点品质。

当人心都是善良的,就不会有等手术费凑齐了才治病救人的医生,就不会有开车撞了人还会下车把伤者杀死然后逃逸的肇事司机,就不会有利用人心的善良来诈骗、讹人的老人,就不会有导致事主发疯或者自杀的各种诈骗。

当心灵都是丰富的,人们就会认识到精神丰富比物质丰富更重要。沉湎于物质享乐会让人失去生命真正的意义,当我们生存的基本物质基础得到满足了,人就应该提升到精神层面上来,干一些对自己身心有意义的事,例如读书学习,例如追求环保,例如做慈善。

当灵魂都是高贵的,金钱就很难让做人的尊严低头了。你看到那些拿着“厚禄”的高官,其实都是仗着钱势的精神贱民,做人的尊严早已经被践踏一无所有。“我们虽然穷,但是也要穷得有骨气,我们不去偷不去抢,不做偷偷摸摸的事。”这至少应该就是高贵的灵魂了。

周国平也常常谈到教育。除了批判当今教育体制弊端以外,他更侧重强调教育的人文性。对于基本教育,周老师说,一个孩子只要素质够好,那么只要我们不去压制他的天性,不管他有没有上名校,将来都一定会有出息。

针对现如今的大学教育,周老师更加强调教育的人文性,例如他说:“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把人身上那些最宝贵的价值实现出来。”事实上,人身上这些最宝贵的东西,包括人的智力品质和心灵品质,在一定意义上都是人性中固有的。每一个人,从他出生以后,这些东西都已经以萌芽状态存在于他的身上了,有了合适的环境,它们就会生长。所以,我特别赞成卢梭提出的一个观点,就是教育即生长。

总之,大学能够为学生提供的最好的东西,一个是自由宽松的环境,一个是品学皆优的教师,有了这两样东西,就不愁培养不出优秀的人才。

优秀的人才是生长成的,不是训练成的。教育应该为生长提供充足的阳光,如果做不到呢,最低限度是不要挡住阳光。一个好的学生对于坏的教育可以说的话,就是哲学家狄欧根尼对亚历山大大帝说的那句话:“不要挡住我的阳光。”

周国平老师还有很多其他引人深思的地方,由于我实在本事有限,不能一一向你们列明,只是想跟你们说,每一个文艺、理性又善良的人都去读了周国平的书。当你认真看过他本人的著作后,你会感谢我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真性情,周国平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