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嘉宾:黎志新(网名:沁心荷)
这个世界很多领域总是以“二八法则”的定律存在着:
20%的人成功------------------80%的人不成功
20%的人用脖子以上赚钱--------80%的人脖子以下赚钱
20%的人正面思考--------------80%的人负面思考
20%的人敢于面对困难--------------80%的人逃避现实
……
学校也是如此。
微缩到一个班来看,也是如此。
如果说,引领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考上一流名牌大学,是为他们的成长“锦上添花”的话;那么扶助学习困难的学生走好青春期成长的每一步,则是为他们的成长“雪中送炭”。
十多年的班主任经历,让我有深切的体会,其实学困生所需不多,下面,我和大家聊一聊我在这方面的探索。
一、给学困生一个台阶
学困生之所以学习困难,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长期以来不良的学习习惯。不良的学习习惯导致学习成绩上不去,学习成绩不好,没有成就感,导致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如此恶性循环,他们更无心学业,多余的心思便在不良的嗜好上了。
如网游。
案例1:《特殊的打字员》
鹏,我遇到他的时候是高三。当时他已有六年的网游史了。他十二岁的时候,父母在顺德开厂,父母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对他的关照也越来越少,父母就用物质来弥补内心的愧疚,家里的电脑配制越来越高,他网游的水平也越来越高。
上课他像霜打的茄子,下课铃一响,他就兴奋了,常常去办公室找我,软磨硬泡地在我耳边唠叨,希望我帮他挂线,助他升级。
我决定给他一个台阶,慢慢转弯。
我:“你希望我帮你挂线?”
鹏:“老师,反正你的电脑闲着也是闲着。”
我:“切菜吧,你!什么叫‘闲着也是闲着’啊,我有很多事要做啊。”
鹏:“老师,需要我的时候,我帮你做事,行吗?”
我:“你?就你,能做吗?”
鹏:“什么话啊,老师,瞧不起我啊。说吧。”
我:“我每天都要打《小故事,大道理》的素材啊!”
鹏:“老师啊,我打字如飞啊,这些事,包在我身上。”
我惊喜:“真的?!”
鹏一拍胸口:“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啊!”
于是,每天晚饭过后,他都帮我打字,五则小故事,完成之后,我帮他挂线。我俩有了共同话语,常常就某个故事谈自己的看法,为此还会有不同意见的争论,青春期和中年期的不同看法在碰撞和交融。我对他的网络游戏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其实这里面有斗智的较量,有斗勇的执着,还有伙伴的协作。
后来,他除了帮我打《小故事,大道理》之外,他还帮我打同学们的优秀作文,帮我制作作文课件。
有一次,他在打一位同学的作文时,评价道:“这样的作文,我也能写啊。”我激他:“能写啊,但你不愿写啊。要不,你写一篇试试啊。”要知道,他常常不写作文呢。没想到,第二天,他真的就交一篇同题作文来。面对他第一篇完整的作文,我毫不犹豫地打了50分,并且和他一起修改,作为范文在班上讲评。后来,他愿意写作文了,可喜的是,在他的作文里经常出现那些他打过字的小故事,也能从故事中体味到哲理。
这是意外的收获。
高三一年,他都是我的打字员。
高中毕业后,他在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读书,听他父亲说,他为家里厂设计了一个管理软件,帮父母的大忙呢。
其实,给人台阶下是一种智慧。对于学困生,他不需要别人对他的不良嗜好做任何评判,因为道理他们都懂,尤其是高中生,他们已经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对他们而言,难的是“知道但做不到”,给他台阶下,即先理解并接纳他的不良嗜好,再不动声色地在他做他喜欢的事情时掺加进老师希望他做的事。
有时候,冷嘲热讽无法解决的事,认可和接纳可以解决,但有一个要件,就是:时间和等待。
二、给学困生一点尊严
给学困生“雪中送炭”,最重要的是给他们以尊严。
案例2《三堂会审的“麻木”》
在办公室里,一场“会审”正在进行:年级主任、班主任、家长正在和学生谈话。
在一旁备课的我,目睹了“会审”的全过程:
年级主任:“你说吧,这是你第几次抽烟了?”
学生沉默。
班主任:“我抓住的就有三次了,还有我没抓到的呢?”
学生仍保持沉默。
班主任:“那天晚上,我进你们宿舍,看到卫生间还有几颗烟头,说说吧,除了你,还有谁抽烟。”
学生仍然沉默。
年级主任:“第一次抓到,我们警告处分了;第二次抓到,我们批评教育之后,也处理了,记过处分;第三次,还在抽,就是留校察看了。如果你还不改正缺点,到了劝退这一步,那就不好说了。所以,今天,我们才把家长叫来,好好交流沟通。”
学生家长(很生气):“我天天教育你,让你遵守学生纪律,叫你好好听老师话,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你还读不读书!我怎么这么命苦,有你这样一个儿子……”
学生的妈妈越说越难过,声音哽咽了。
面对母亲的哭诉,孩子仍一言不发。
……
一言不发,也许是无声的反抗,也许是面对批评的麻木。
后来,经了解,这个学生中考结束之后有过一段打暑期工的历史,两个月的打工生活让他学会了抽烟。暑假结束,他回到校园,烟瘾上来时,躲进卫生间抽几口。很明显,他需要的不是“写检讨”,也不是“处分”,更不是“叫家长来”,他需要的是如何才能戒掉烟瘾。
显然,班主任和他的第一次谈话方向就不对,班主任所谈的不是学生所需要的,所以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犯”。
但在班主任看来,这个学生是“屡教不改”,而在学生那里是“屡次想改,改不掉”。但班主任、年级主任发现他“屡教不改”之后,不顾他的感受和尊严,常常当众“数落”甚至“揭发”他的不良行为。
久而久之,学生尊严感下降,渐渐地“麻木”了,就更难接受家长老师说的话了。
三、给学困生一方舞台
如果校园只有一个舞台——学习,那么能在这方舞台上找到自信的舞者只有少数人,
如果评价学生的标准只有一把尺子——考分,那么在这把尺子的衡量下,相当部分学生感受到的只有痛苦。
在多年带班的经历中,我努力为各类学生提供各种舞台,让他们在最合适自己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
案例3:《势利小市民“吴太太”》
整个高二期间的所有考试,她的数学分数一直没超过50分;各次月考的排名,她总是在班里倒数三名。教室里,鲜有她的笑声;课堂上,少有她的回答。她总是在自己的位置上,静默地坐着。
“宿舍才艺大比拼”的活动开展了三期了还没有属于她的舞台。
上完话剧单元的课,我决定下一期“宿舍才艺大比拼”的内容就以《茶馆》和《三块钱国币》为蓝本,开展一次话剧表演活动吧。为什么选这两个剧本呢?一是《茶馆》人物众多,几十个人物,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表现自己;二是隐隐约约中,我感觉《三块钱国币》中的“吴太太”适合她。
果然不出所料,她报名应聘《三块钱国币》的女一号吴太太。一个月的排练,同学们不断地来汇报她的表现:
“哇,她朗诵的台词超棒,简直就是一个小泼妇的形象。”
“老师,那么长的台词,她居然能够背下来喔,记忆力超一流。”
……
每一天,她都给人惊喜。
快到演出的日子了,她来找我借旗袍,我把衣柜里的旗袍全拿给她。
等了长长的一个月,终于等到演出的日子了。“吴太太”登场了,一袭旗袍,再配以合适的发型,惊艳全场啊!当表演结束的时候,又是一阵惊天动地的掌声。
在“学习”这方舞台上,她无法展现自己真正的风采,但在才艺表演的舞台上,她却是最闪亮的星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确实要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在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有困难的学生面前,为他打开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能在这个领域里达到顶点,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从人的尊严感的泉源中吸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
是啊,如何让每个人都有一方舞台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这恐怕是值得我们用尽心力去想的问题。
我曾为魔方高手举行魔方大比拼,魔方女孩的22秒记录赢得全场喝彩;
我曾为象棋爱好者大摆擂台赛,让象棋小子站在最高领奖台上;
我曾为花卉爱好者开展如何种养各类花卉的讲座,让喜欢弄花侍草的爱好者们展现自己的风采;
我曾为摄影爱好者开过摄影展,曾为折纸高手开过折纸艺术展览会……
四、给学困生一个方向
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考大学,目前应试教育的体制下,他们更容易看到自己的未来。可是,对于学困生而言,他们的未来在哪里?他们挤不过那座“独木桥”,难道只有落水溺亡?虽然我们常说,比尔·盖茨考上大学都中途辍学出来创业,可全世界没几个比尔·盖茨啊;虽然我们常说,松下幸之助没念过大学也照样创造他的商业王国,可全世界也没几个松下啊。
我们能否给学困生们一个方向,一点希望?能否让他们人生的航船驶在茫茫大海上的时候,看得到彼岸?
方向,希望——这恐怕是班主任要给学习困难者最大的“炭”。
虽然,高考不是唯一一条路,但高考绝对是一次历练。在这次历练中,我们也许无法收获优秀的分数,但我们能涵养出一生受用的好品质,比如永不放弃的坚持,比如屡败屡战的斗志。——这些道理应渗透到学生心灵深处。然后,才是下一步:三百六十行之外,还有一行——“新职业”。
带差班的那些年,我常常带着学生们关注社保部颁布的新职业标准。2004年~2009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先后颁布了十二批新职业,让学生们了解社会需要的动向。
作为班主任,我要有敏锐的嗅觉,敏感地捕捉到各类新职业的新动向,甚至常常跟学生们分享各类新职业的人才缺口,国家评定的标准以及考各类职业资格证的途径。
我们常常看与各种新职业相关的新闻视频,如电影修复师、酒店试睡师、色彩搭配师、宠物美容师、形象策划师、智能楼宇管理员、品酒师、婚礼策划师、家具设计师、衣橱整理师、微博运营官等等。
我们看《调酒皇后是怎样炼成的》,在节目中,中国花式调酒皇后郑雯在接受凤凰台记者采访时说:“成功,就是做适合自己的事。”在选定自己适合的事后,她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通过新闻,学生们不仅直观地了解到社会的需求,更清楚地看到,无论做哪一行哪一业,都需要有优良的品质: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勇于面对困难,敢于创新等。
老师面对学生,和父母面对孩子,尤其是学困生,有很多相似之处。
相信还有更多办法,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