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一)

2009年6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的一份声明曾是头条新闻。该声明指出,全球超出10亿人正在挨饿。这一说法的影响力颇大,超过了世界银行对全球每天生活费用不足1美元人数的统计。

对于西方很多人来说,贫穷可以说是饥饿的代名词。除了2004年12月的大海啸和2010年海地地震这种大天灾之外,最能影响全球穷人的事件莫过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埃塞俄比亚饥荒。

贫穷与饥饿已被列入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其表述方式为“消除贫穷与饥饿”。的确,很多国家都制定了各自的贫穷线,其最初的依据就是饥饿的概念、购买一定量食品的预算,以及其他一些必要的支出。穷人基本被定义为吃不饱饭的人。因此,政府对穷人的大力救助势必基于这样一种想法,即穷人迫切地需要食物,而需求量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就后勤方面来说,大规模的粮食援助如噩梦一般。据估计,救助超过一半的小麦和三分之一的大米在运输途中不知所踪,其中大部分都被老鼠糟蹋了。如果政府漠视这种浪费,仍坚持原有政策,其原因或许是他们认为饥饿与贫穷之间联系紧密,还可能因为人们觉得,穷人没有能力填饱自己的肚子,这也是“贫穷陷阱”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然而,一种强大的直觉告诉我们:穷人买不起足够的食物,这才是造成他们效率低下、生活贫困的原因。

拥有土地的农夫之所以决定辞退工人,而不是降低工资,原因在于他们认定,在粮食涨价的情况下,降低工资会让工人吃不饱饭,降低他们在田间地头的工作效率。这正是人们找不到活儿干的原因。显然,人们愿意找活干,但由于吃不饱饭,整个人都虚弱无力,沮丧之情随之而来,这也在一点点削弱人们的意志,使他们不再去想该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

就人们的经历来看,“贫穷陷阱”的概念基于人们能否获取足够的营养。这个概念的道理很简单。人要想活下去,就必须获得一定能量。如果一个人穷困潦倒,那么即便他倾其所有,也仅够买果腹之食,勉强维持生命而已。如果人们更富有,他们就可以购买更多食物。一旦人体的新陈代谢需求得到满足,所有额外的食物就可以用来增强力量,人的生产效率就会提高,从而生产出更多的东西,满足维持生命以外的其他需求。

这一简单的生理机制产生了今天的收入与未来收入的关系:穷人挣的钱太少,导致他们无法胜任重要工作,但那些可以吃饱饭的人,却足以胜任细致的农活儿。这就产生了一种“贫穷陷阱”:穷人变得越来越穷,而富人则变得越来越富,吃得越来越好,身体也越来越强壮,从而变得更加富有。因此,贫富差距会进一步扩大。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