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死亡哲学》有感

或许是“死亡”两个字引起了我的注意,又或许是“哲学”二字让我产生好奇,总之,我拿起了这本书。

“人为什么会死?”“死亡意味着什么?”“死了还有灵魂吗?”“我们该以怎样的态度面对生死?”……死亡是一个永远也猜不透的迷题,而这本书主要从古希腊哲学家们对死亡的论述讲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死观。柏拉图讲“哲学是死亡的练习”、毕达哥拉斯认为“哲学”是“趋向智慧的努力”。所谓死亡哲学,也即是为我们的“生”而提供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指引。

依旧只谈自己的理解。

每个人都避免不了死亡,生老病死乃是人生常态,要是有人自诩长生不老,怕是大众也只会认为这人精神不正常,信口胡诌了。“人固有一死”,我们逃脱不了也掩饰不了,或许会意外死,或许会病死,或许会老死,或许被害死,或许会自杀死……死亡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但是我们依然要正确看待死亡这件事。

毫不否认,我是怕死之人。以前年龄小没想那么多,但随着年纪的增大却越发的感性起来。也许是欲望膨胀了吧,我越来越贪,贪恋亲情的温暖,贪恋友情的纯真,贪恋爱情的浪漫……身边的一切一切,我都不忍割舍也不忍抛弃。也许在人前,我会坦然笑着说:“哪怕今日地球毁灭,估计我依然我行我素,该干嘛就干嘛,和平常一样,反正都是要死的嘛。”但是如果真的有这么一天,或许我不会出现现在谈笑风生的样子。

我想想,如果我只剩下一天的生命,我会做些什么?

也许,我会首先打电话给母亲,告诉她我爱她,这么多年辛苦她了,女儿不孝,要先走一步,请她好好保重自己,无论何时何地我都祝福着她,希望她能找到幸福。

然后给弟弟留言:对不起,老是和你吵架,其实姐姐心里也难受,希望你能改掉你的坏脾气,好好照顾母亲,如果有空多来和姐姐说说话,让我知道你们的近况。不管你今后变成什么样子,你永远都是我最爱的弟弟。

嗯,不能忘了父亲,或许我会发条短信给他,告诉他,我原谅他了。

当然,如果有喜欢的人,我一定会在最后的一天告诉他。

不舍的还有我的朋友们,像稳哥,静静儿,小八,兴凤,凤丫头,吴静,张婷,王宇,二姐……还有好多好多,突然觉得时间真不够用,我还想和她们说好多好多的话。

如果只剩下最后一天,我还想写下一封遗书,我的器官能用的就捐出去,遗体我要火化,但是不能海葬,太污染环境了吧,骨灰就撒在花园中吧,让我死了也诗意一回——化作春泥更护花嘛……

一直这样幻想下去,竟越发遗憾了。突然想起海伦凯勒的一句话——要把每天当做最后一天来度过。我想,这确有几分道理。我们拥有的往往不珍惜,每次只有等到失去的时候才知道悔恨。然而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道理大家都懂,可真正实践的人却寥寥无几。我承认自己也是这样子的。鲁迅先生所说的“劣根性”或许也表现于此吧。

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联想到自杀这个话题。斯以为这是对生命的不负责。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养儿不易,这么轻率地了结生命,一定没有考虑过父母的感受,道德上,这是不孝;人生路上难免磕磕碰碰,跌倒了再爬起来不就得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观提到“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所以说,没有跨不去的坎儿,要相信自己;如果某人想用自杀行为造成社会轰动一举成名的话,我只想说,哥们儿,你脑袋进水了吧,世界多你一个人不多,少你一个人不少,你去我绝对不拦你,前提是你得有命享受你所带来的名人效应,不过我觉得吧,除非一个人精神有问题,不然不会这么脑洞大开,当然也不排除,毕竟社会上古怪事儿多了去了。生命不是儿戏,我们不是九尾狐,没有九条命拿来挥霍。多运动多读书,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听我一句劝,珍爱生命,远离自杀。

西方“百科全书”派的首领狄德罗说过一句话:“活要活得充实,死要死得愉快”,趁活着的时光,把想做的事赶紧做了吧,丰富自己的人生,拓宽有限生命的宽度,升华自己的灵魂,这样临死前也不会悲伤遗憾,可以愉快地接受命运的安排。

其实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畏惧死亡。总之呢,活着就好,好好活儿,认真活儿。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死亡哲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