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学习《陆蓉·行为金融学》专栏—“现实生活中,你应该如何套利?”

专栏原文核心观点:1、广义上来说,择优就是套利。 2、传统金融学认为无风险、零成本、正收益的套利,都是“理论上”的。3、真实的套利为是有限制的。

 

陆蓉老师在这篇专栏文章开篇,用上一讲中的一个故事“鹦鹉的金融学”,来引出这一课要学习的重要概念:套利。那么学习套利这个概念,跟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呢?按陆蓉老师说的套利在真实生活中,无处不在,学习掌握套利知识,实实在在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广义上来说,择优就是套利。

那么究竟什么是套利?陆蓉老师在课程中定义是:

广义上来说,择优就是套利。

你也可以把它想成是两两比较,出售一个,换更合算的持有的一种操作。

课程中陆蓉老师列举了一个一听就能理解的例子,假设当房价下跌,股市繁荣的时候,把房子卖掉换成股票,就是套利。


为了避免概念上的混淆,陆蓉老师还给我们科普了“投机”这个概念,平时我们经常做的单买、单卖金融产品,其低买高卖的过程,本质上叫投机。而不是本课中讲的套利,套利是一买一卖,赚取买卖的价差。整体上涨、下跌、不变,都是赚取买卖的价差,这里注意关键词“整体”。

所以,套利的风险比做投机的风险小多了。


传统金融学认为无风险、零成本、正收益的套利,都是“理论上”的。

在上一讲中,我们就学习了,传统金融学认为套利是无风险、零成本、正收益的。因此套利可以是价格回归价值。但是,行为金融学则认为,真实的套利是有风险、有成本的,套利是有限的,称之“有限套利”。

陆蓉老师把传统金融学认为套利是无风险、零成本、正收益,称为“理论上”。理论上的“零成本”是指卖出的钱用来买入,所以不存在成本;理论上的“无风险”是指本质上相同的东西价格会逐渐靠近,不存在不确定性;理论上的“正收益”是指套利的收益是确定的。正是理论上“零成本”、“无风险”、“正收益”,所以,套利是传统金融学认为重要的原因。


真实的套利为是有限制的。

课程中陆蓉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三种常见的套利方法:

跨市场套利、跨商品套利、跨期限套利。

跨市场套利是指同一商品在不同的市场上价格不同,就可以通过低买高卖来进行套利。例如期货市场的贵重金属,生活必需品葱、姜、蒜等农产品。

套利的收益是建立在两个时间点上的买卖价差。

真实的套利是有成本的,期货市场上的买卖是需要交纳保证金,卖的商品不可以用来提取买入,因此,零成本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真实中有可能出现卖掉的商品涨价了,而在买入的市场长价格下跌了,这样就会出现套利失败,理论上的“零风险”实际上也是不纯在的。

套利的局限性,行为金融学称之为“有限套利”,它阻碍了理性人用套利来纠正价格偏差。


专栏第四节学习到此基本结束了,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套利的概念,广义上是理解就是择优行为。真实市场的套利是有限的,真实市场的套利是有风险、有成本、且不一定会取得正收益的。传统金融学认为套利是无风险、零成本、正收益都是“理论上”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复盘学习《陆蓉·行为金融学》专栏—“现实生活中,你应该如何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