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想中家的样子,一定要有院子,种很多的花草,有宠物嬉戏其间。至于房子大小,不需要四层大别墅(因为我懒得上下跑动),只要有足够生活用的空间就好了。那问题来了:多少平米算是足够生活?我近期见到的三位深居北京的日本设计师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全新的解读。更重要的是,他们颠覆了我对于理想生活的认知。
在北京“失物招领Lost & Found”家具店举办的新店开幕式上我见到了青山周平。穿着朴素的他略显羞涩地坐在暗处,用流利的中文讲解完了由他操刀设计的新店。讲座结束后所有在场的迷妹们都扑了上去,他依旧带着他那腼腆的笑,耐心地跟大家一一合影,并配合地交出自己的微信二维码供在场粉丝一通狂扫。言语很少,只是不停微笑着点头。
自从去年因为参加《梦想改造家》栏目改造北京南锣鼓巷附近“胖大婶“一家的迷你胡同房而一举成名之后,兼具颜值、个人魅力、设计水准的青山周平几乎成了普通人心目中建筑师的完美代言人。关于他“是否心有所属”等个人问题,大家可以自行百度搜索。在此想聊聊以他为首的几位日本设计师,是如何在北京的胡同中改出一片天地的。
下面这支片子是我为设计师平台“住艺”制片的房屋改造短片。没有像《梦想改造家》那么多的煽情,更多的是实打实的改造智慧。拍摄地点是北京鼓楼附近的另一个微型胡同小院里。设计师是一对日本设计师组合——odd。两位设计师出口勉和冈本庆三把屋主宝姐26平米的旧院子改成了一整个阳光房,不仅有阳光满屋的开阔餐厨区还有水池、露台和花圃。拍摄那天房门敞开着,总有住在胡同里的阿姨直接闯进来参观,脸上写满了“还能这样!”的表情。
无论是青山周平对于胖大婶家的改造还是odd对于宝姐家的改造,都能看出日本设计师在空间设计中的一些共通的理念。
1,擅长利用小空间的收纳高手
日本设计师因为多年来居住空间的限制而生长出的智慧几乎让他们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了“收纳王”的代名词。他们不会轻易浪费任何可能被用来做收纳的空间,并且大多数都让它们隐藏起来。很多角落要不是日本设计师硬要在那儿安个柜子,你平时想都想不到竟然有它的存在。
所以当我真正走近日本人的家里时,发现他们的东西少得可怜。当然除了大多数藏了起来以外,也和他们较少囤物品有关(毕竟每个家庭周围都分布着超市,何必要储藏一年用的卫生纸呢)。毕竟如果没有精简物品的生活习惯,再多的储物空间也藏不住不断膨胀的购买欲。
2,公共空间比私密空间更重要。
宝姐的家中,改造前一共也就26平方米的空间,odd设计师出口勉和冈本庆三硬是开辟出一个院子,还奢侈地区分了功能,一楼是花圃,二楼是用来聚会的露台。青山周平自己位于胡同的家中,室内空间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开间,他自己说最让他满意的是前面的院子和后面的树。窗前的景致一直是日本人居所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有时候甚至要胜过室内的摆设。
另外青山周平说的另一句话也让我感受颇深。他说“我家虽然小,但是家旁边便是菜市场、咖啡厅,这些都是我家厨房的延伸。”日本人的这种空间共享的理念正是最近在国内大热的《第4消费时代》一书中所描述的——我们在消费完大量个性化的产品之后,终会走向共享经济以及共享的生活方式。个人化的消费会衰退,共享型消费会盛行。
这在今天的日本社会中已经很明显了,现在日本年轻人喜欢出去吃饭、出去泡澡等等,这些生活习惯让家里的厨房、卫生间的功能简化,空间的利用率更高。
3,光才是一个家最大的财富
日本设计师非常擅于利用自然资源,比如水、光、树等自然环境赐予的财富以及木头、水泥等天然材质。采光永远是日本设计师最看重的因素之一。在宝姐的屋中,odd设计师直接给她打造了一个阳光房,让整个厨房、书房都浸润在阳光下。并且还把书房门洞拓宽,这样卧室也有了自然光。
青山周平也认为提升居住氛围的最大因素就是采光,他在胖大婶的房顶上另外增加了3个大天窗,另外整个房子里一共开了13扇窗户,各个纬度的采光让这个家一天当中都会有不同的“光效”。
4,彻彻底底的细节控
日本人是彻彻底底的细节控。宝姐在回忆起当时odd设计师给她呈现的设计草图时,忍不住尖叫了出来。别的设计师顶多先画个设计图再来个效果图,他们俩直接把房子的立体实物模型给做了出来。里面具体每个角落长什么样已经清晰可见了,完全不需要房主自己去想象。
青山为了胖大婶家的天窗方便清洗,特意采用了可旋转160°的下拉式天窗,并且这4扇天窗还带有感应装置,下雨天会自动关闭。能为人想得这么细心,难怪女孩们会有“想要嫁给设计师”的冲动。
5,老的东西太美了!
宝姐家拍摄当天,出口勉和冈本庆三提到他们改造的无数胡同房(你们能叫出名字的北京胡同改造公共空间,比如五道营藏红花餐厅、Chi餐厅等等,十有八九都是他们的杰作)中,都会把吊顶打掉露出房子原本的木梁。青山自己的家中也是如此,他探访过北京几乎所有的老建筑,对中国古老的建筑结构颇有研究。在它看来,那些老房子原本的东西是整个房子最美的地方。
三个设计师在北京胡同里生活的时间都超过了十年,采访他们时他们都提到了自己对胡同生活的痴迷:
人们就坐在家门口聊天,在街边下棋打牌,走在胡同里能听到做饭的声音,邻居孩子一起玩耍,感觉就像是把胡同当成了自己的客厅。不像现代公寓,门一关上就切断了和其他人的交流。——青山周平
胡同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是各种各样的人,中国人、外国人、北京人、外地人都混杂在一起生活。那种胡同中人与人的联系感,是我们很喜欢的。——odd
说真的,我拍摄过北京郊区顺义的大量高档别墅区,里面的设计有奢华有素雅,但似乎都不如胡同里的这一方小院给我带来的感觉更像“家”。
因为胡同落后的公共设施,现在真正愿意住在胡同里的年轻人已经很少了。但大多数外国人都会选择在胡同里安家,本来生活颇多不方便的破旧小院经过他们的改造,完全呈现了另一种宜居状态。我还记得有一阵寄宿在一外国朋友位于胡同的家中,那几乎是我在北京享受过的最难忘的时光:骑着自行车在狭窄的胡同中穿梭,用现学的京腔和胡同里的厨师们调侃,向大爷们讨教如何养蛐蛐儿,帮外国朋友搬砖砌墙,把菜做出中西混搭的口味,看着一群老外把家里不用的家具扔在胡同口,然后在屋顶上等着邻居们把对自己有用的零件一一拆走。一到晚饭时间,周边胡同里的朋友们就会背着自己的乐器过来,饭后不由分说地操起各自的“家伙”便自娱自乐起来……
青山周平说他对生活空间的标准是:有院子,有舒服的光线,有邻里的交流。我觉得这真是今天最奢侈的生活方式。
你喜欢日本设计师的理念吗?大别墅和胡同平房你会选哪一个?你觉得什么是最理想的生活呢?留言和我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