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情人》

不一样的《情人》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貌。”因为喜欢这句话,所以,就买了杜拉斯的这本《情人》看看。

这是全书的点睛之笔,也是世上最柔美,最动听的爱情絮语。

作者以第一人称“我”开始描述,我的家庭,我的无疾而终的爱情。我的父亲早逝,印象最深的是絮絮叨叨的母亲,无恶不作的大哥以及胆小怕事的二哥。母亲只是一味娇纵她的老大,导致他飞扬跋扈,最后死时下场凄惨。死于站乱的二哥,一生也是没有享受家庭的温暖,孤独无依。我虽然学习成绩不错,母亲却视而不见,因为考第一的不是她的儿子。在这个家里,没有关爱,没有温暖,除了冷漠就是冰冷。

在这样的情景下,我碰到了生命中的他。一个瘦弱的中国男人。他父亲是个大富翁,送他去法国读书,他所有的花销都是父亲资助的。他把我领回家,我们在床上疯狂的做爱。似乎想在这一刻忘掉彼此身上背负的重压和烦恼,想在这一刻纵情享受彼此的浓浓爱意。我们恋爱了,他的父亲却让他彻底断了念想。那时,我也做好了分手的准备。

结尾时,多年以后,或许已是暮年,一个电话打过来,他颤动地声音对我说:和过去一样,他依然爱我,将爱我一直到死。看到这里,还是禁不住湿了眼眶,为这份不变的美好感情而感动。

这样的故事情节本是一个老套的爱情故事,在杜拉斯的笔下,感受的却是别样的情怀。

杜拉斯对心里的描写细腻而深刻。书中说“我”是一个十五岁的小姑娘,我同情母亲,我憎恨大哥,我和二哥同病相怜,我很喜欢他。从“我”的心里不断的深入刻画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有血有肉丰满立体的主人公就现在我们面前了。这样更利于我们对人物的接受和理解。一个老道的作者善于把握人的心里,善于将细腻的情感慢慢的展露出来。这或许也是《情人》得奖的一个原因吧!

作者另外一个让人钦佩的写作手法就是对文章里时间的把控。比如说母亲,前面已提及到母亲最后的死亡,后面还是将母亲的死亡细细描述了一下。虽然时间跨度来回调换,可看起来也毫无违和感,觉得接受的很自然。对时间的把控,这种独特的写作手法,也让我们肃然起敬。

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加上独特的写作手法,这就是《情人》和别人的爱情故事不一样的地方。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一样的《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