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学习第三十一天(钱德洪跋)

   

《传习录》学习第三十一天(钱德洪跋)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2017.8.20星期日

      《传习录》学习最后一天。内容是《钱德洪跋》。

          此段文字是钱德洪已经编完《传习录》,自己附加一部分内容在最后,然后才写这个跋语。跋语主要说明此书的编辑情况。由落款可以看出,此书编成之年,在嘉靖丙辰年,即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此文写作的时间也可以理解成此书最后编成的时间。

      31天的学习,让我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严重不足:内心浮躁,缺乏定力,缺乏行动力。知过则改吧,希望克服自身惰性,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加强事上磨的功夫。

      下面以这篇网文,作为结束语。

拜500年来第一等人为师,成就最好的自己

5岁还不会说话

12岁立志做圣人,被老师和父亲斥为狂妄

15岁独自一人,策马边疆,深入敌境,勘察地形,了解敌情

17岁,因为和道士聊天,忘记了婚礼,错过了洞房花烛夜

28岁,第三次才考中进士

35岁,因上疏论救,被贬龙场,终得千年一悟,从此,开始了他辉煌的下半生

一介书生,数度灭匪平叛,救朝廷于危难

57岁,说完: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溘然长逝

他,就是王阳明

有人说,他是中国历史上两个半圣人之一,一个是孔子,一个是王阳明,半个指曾国藩

有人说,中国和日本之间只差一个王阳明,阳明心学给日本明治维新提供了巨大的精神资源

徐阶、张居正、黄宗羲、曾左李胡......,500年来中国各个时期第一等人物多将王阳明奉为自己的精神导师。

心即理、心外无物、知行合一、致良知,这些就是阳明心学的核心理念。心学也是最简便易行的哲学之一。我们今天应该如何看待心学?心学在我们这个时代还有什么价值?这么简单的几句话为什么具有那么大的力量?

在此,略论一二:

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

      阳明心学正是阳明先生不迷信当时的权威“程朱理学”,独立思考,勇于实践(守仁格竹,格到吐血),积极探索的结果。放弃独立思考,迷信权威就是平庸的开始。

      生活里,我们迷信权威可能是潜意识和不自觉的,因为是某个权威人物的结论就放弃了思考,放弃了思辨,让我们总是在一个思维的牢笼里跳不出来,只有打破牢笼,才能实现心灵和人格的跃迁。才更容易直指问题本源,快速解决问题。

知行合一,在事上练

      阳明心学的行程和发展是王阳明坚持知行合一、在事上练而得来的,所谓的“实践出真知”,一次次的磨难与打击没有打倒王阳明,反而用一个个不世之功让阳明心学的体系不断完善并验证了其价值。

        知行合一是很多人的座右铭,而提出“知行合一”的就是王阳明。如果不能知行合一,所谓“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也只会是知行的侏儒。

      很多人修身养性,平时一副谦谦君子模样,一碰到点事,立刻“炸毛”,比魔鬼还可怕。这就是典型的不能知行合一。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

    那如何才能知行合一呢?就需要“致良知”,没有致良知,知行合一也就成了空谈。

      有人说,“掌控不了情绪的人掌控不了人生”,这句话看似很有道理,但是根本上是错的。错就错在掌控,“情绪”是致良知、知行合一的结果,而不是类似外力似得刻意钳制。

致良知

      致良知是阳明心学的核心理念。致良知真有那么重要吗?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良知”何指:第一、明善恶(道德)。第二、辨是非(智慧)。“只好恶就尽了是非,只是非就尽了万事万变。”良知就是一个知是知非的心。

      那有些人会问两个问题,一是,我按良知做事,被人骗、被人利用怎么办?讲良知岂不是要吃很多亏?二是,良知既然人人都有,那为什么还那么多的恶人?每个人的良知都一样吗?是不是我自己认为的“良知”,我就可以自己按自己的“良知”去做。

        这两个问题其实就是学习阳明心学最核心的两个问题。良知,人人都有,但是我们的良知逐渐的被蒙蔽了,需要不停的去“致”,需要不断的用良知审视我们的生活。践行良知不是当冤大头,而是回归到事物本身,用“良知”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为什么要学习阳明心学

    其一、阳明先生尝言“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也是我们人生、事业的根本。修习阳明心学能让我们拥有一颗光明而坚毅的内心,由此我们的人生道路会走的更加坚定沉着。

    其二、阳明心学充分吸收了佛道的智慧,是中华文化之集大成,所以学习阳明心学是进入传统文化的一个绝佳的入口。

    其三、阳明心学一方面不废事功,主张在事上磨练,认为只有烈火才能淬炼出精金,另一方面,他又要求我们能对得失荣辱保持一种超然的态度,这就把儒家的入世与佛道的出世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是真正做到“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学习阳明心学能让我们有能力做事,又能收获人生的潇洒与超脱。

《传习录》学习第三十一天(钱德洪跋)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传习录》学习第三十一天(钱德洪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