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人性的救赎

终于读完了,一本非常不错的书,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和救赎,正如我多年秉持的信念: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有人性。

本书对于人性的描绘细腻真实,直抵人心,毫不回避,看见真真切切的最直白的人性,正因为真切,反而更令人慨叹。

故事大概: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和痛苦,逼走了哈桑,不久,因为战乱,自己也跟随父亲逃往美国。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遵从命运的召唤再度踏上暌违二十多年的故乡,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却发现一个惊天谎言,儿时的噩梦再度重演,也开始了自我的救赎之路。

1、哈桑:对于总是在奉献的羔羊,我们会有意无意地推动它走向这样一个结局——彻底为自己献身。面对少年阿米尔的各种小男孩般的刁难,哈桑用他的纯真、善良默默承受,比如为了证明哈桑对自己的忠诚,阿米尔要求他吃泥土证明,甚至在自己被严重伤害的时候还主动安慰关心阿米尔,自己选择了承受一切。那一句:为你,千千万万遍( For you,a thousand times over)。表达了对阿米尔无限的爱、忠诚,也与他所遭受的苦难形成强烈的对比,让人叹息、扼腕。

2、阿米尔:正如作者所写他和哈桑灵魂中刻着不同的人注定了他们不同的行为方式和不同的命运。哈桑刻着阿米尔,阿米尔刻着父亲。这也让主人公一次次伤害善良的哈桑,哈桑却一次次原谅并承受了一切,在面对哈桑被人伤害时选择逃离,甚至最后栽赃逼走哈桑,但是最后主人公遵从命运的召唤开始了自我救赎之路,这如同大众的救赎之路,是人性的回归,他对索拉博的补偿,实际也是他对哈桑的弥补,索拉博的一系列反应是大众遭受如此待遇后的正常反应,但是哈桑却选择了原谅和继续爱主人公,更显难能可贵,也是给大众展示人性的阿富汗。

3、阿米尔的父亲:可以说是前后变化最大的人,前期的父亲对阿米尔严厉、对他的一切漠不关心,唯有优秀才能让他觉得阿米尔是他的儿子,但是在后续逃亡和美国的生活,选择了成全他的阿米尔,但是在最后的真相面前又给了我们一次形象的变化,正如拉辛汗所说,他是被拉扯成两半的人,阿米尔是明面上他的儿子,继承他的荣誉财富,但因为对自己曾经的悔恨对阿米尔异常严格,而对哈桑的愧疚让他想尽一切办法弥补他,正如人性的光与暗,他们是双生子如影随形,也让人物形象更丰满,更贴近现实。

这是一则爱的故事,也是一则救赎的故事,救赎你,救赎我,救赎我们心中的人性,愿我们心中永远盛开一朵美丽的花。

你可能感兴趣的:(《追风筝的人》——人性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