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经文】其所修行,清净无秽。《佛说无量寿经·康僧铠译》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091【经文】其所修行,清净无秽。《佛说无量寿经·康僧铠译》_第1张图片


【经文】其(1)所修行(2),清净(3)无秽(4)。


〖科判〗甲一序分 >乙一证信序>丙二引大众同闻(众成就)>丁二菩萨众>戊三赞叹其德>己二广显>庚二叹自利利他>辛一略叹>壬一总说


〖注解〗

(1)其:<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们的”,这里指前面所述的这些诸大菩萨。


(2)修行:含有实习、修养、实践之意。宗教生活中,欲实现生活上之统制、调节、规定等,则须藉修行以完成之。宗教本即有信仰与修行双重之要求,以佛教而言,行者自身欲实现佛陀体验之境界,而专心精研修养,故特别重视修行方面,亦因而发展成各种详细之戒律条文、生活规范与精神之修养方法。如戒、定、慧等三学,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等八正道,苦、集、灭、道等四谛。此外,四禅天、四念处等修行阶段亦极发达。佛教有所谓‘八万法门’之称,然其主要者,即上述分类之修行德目。至大乘佛教,虽特别强调信仰方面,然亦以禅定、观法,及其他密教修法作为教义与组织之基础。实行修行功夫者,一般称为行者。声闻、缘觉、菩萨之修行至最后果位,其修行时间各有不同;声闻须三生六十劫,缘觉须四生百劫,菩萨须三祇百劫。

  (一)三生六十劫,声闻至阿罗汉果,最快亦须三度生于人间,最迟则须经过六十劫(劫指刀兵等一小劫)。三生中之第一生或最初之二十劫,修顺解脱分;第二生或次之二十劫,以未至定起顺决择分;第三生或最后之二十劫,以根本定再起顺决择分之慧,入于见道,而终证无学果。但亦有认为第三生始起顺决择分之慧之说。又速者乃指利根而言,迟者指钝根而言。反之,亦可谓迟者乃是能忍耐长期之修行者,故为利根。

  (二)四生百劫,缘觉至辟支佛果,最快亦须四度生于人间,最迟则须经过百劫。据俱舍论卷十二载,麟角喻独觉必修百大劫,而不说四生。

  (三)三祇百劫,又作三僧劫百大劫。三祇乃三阿僧祇劫,又作三僧劫、三祇劫;百劫乃百大劫之简称。菩萨于三阿僧祇劫修波罗蜜,于最后百大劫修佛所具足之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之相好业,此种修行即为三祇修行。又因须经此种修行,始可成佛,故称为三祇成佛。

  大毗婆沙论卷一七八谓,菩萨于初阿僧祇劫侍奉七万五千佛,于第二阿僧祇劫侍奉七万六千佛,于第三阿僧祇劫侍奉七万七千佛,积集资粮而后于九十一劫再侍奉六佛,修异熟果生于王宫,断结三十四心成道。大智度论卷二十七亦有三祇百劫之说;摄大乘论卷下则仅言三祇,而未说百劫。

  法相宗认为,于最初阿僧祇劫为五位中之资粮、加行二位,在此于一行中修一行。于第二阿僧祇劫为通达位及修习位之一部分,即自初地至七地,在此于一行中修一切行。于第三阿僧祇劫为前修习位所剩余之部分,即自八地至十地之满心,在此于一切行中修一切行。而后于十地满心登上等觉位,在此为成佛而修方便之行,相当于百劫之行。又于三祇修行之间,专心精进,可超越中间阶位,而至最高之修行阶位,称为超劫。然亦有说初地以上无超劫者。

  华严宗与天台宗认为,三祇百劫之说乃属小乘及下根之方便教法。故两宗均认为,若由圆教教法而言,众生本来即佛,故三祇之长时间不成问题。又真言宗有以一念超越三劫妄执之说,而净土教亦认为,依弥陀本愿之力即可往生成佛,故不言三祇之修行。


(3)清净:梵语s/uddha, vis/uddha, paris/uddha□A巴利语suddha, visuddha, parisuddha 。音译毗输陀、输陀、尾戍驮、戍驮。略称净。或作梵摩(梵brahma  ,巴同)。指远离因恶行所致之过失烦恼。一般常用身语意三种清净。

  有关清净之种类,于诸经论中,均有详载,如下:(一)无性之摄大乘论释卷二就烦恼之伏断述及二种清净:(1)世间清净,由有漏道之修行能暂时压抑现行之烦恼,称为世间清净。(2)出世间清净,由无漏道之修行能完全灭尽烦恼,称为出世间清净。(二)世亲净土论则分为:(1)器世间清净,令环境变成清净。(2)众生世间清净,住于其地众生变为圣众。二者系显依、正二报皆清净。(三)大智度论卷七十三列举三种清净,即:(1)心清净,修学般若不起染心、嗔心等。(2)身清净,心既清净常得化生,故身清净。(3)相清净,得具足相好庄严身。(四)梁译摄大乘论卷中谓四种清净,即:本来自性清净、无垢清净、至得道清净与道生境界清净。(五)究竟一乘宝性论卷四说二种清净,谓本来自性清净分为二,即:(1)自性清净,万法皆空,本来即清净。(2)离垢清净,离烦恼而成为清净。(六)显扬圣教论卷三列举尸罗、心、见、度疑、道非道智见、行智见、行断智见、无缘寂灭、国土等九种清净。(七)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七列举三昧、智慧、神通、现身、多闻等各有八种清净。外在的行为没有过失,内在的心境没有烦恼,叫做“清净”。


(4)无秽:不脏;不污浊。


〖解释〗“其所修行,清净无秽”,指已经了达万法如幻,没有执著的心,如果著了我相、人相、众生相等等,心就有著相的染污。了达人我、法我皆空,而不住于空边,能够随缘起无边的妙用;虽起无边的妙用,心里根本不会粘著,这就是清净无秽。


〖奉行〗「其所修行,清净无秽。」这就是叫我们学习,那些八地菩萨所作所为,都是清净无秽的,何况是等觉菩萨呢!他们修行还会夹杂烦恼吗?不会嘛!叫我们初发心菩萨学的。我们现在发菩提心,我们就是初发心菩萨,发了心得行菩萨道,行菩萨道要注意!你不要把烦恼夹杂进去,最要紧的一句话,你得用功学,随便举个例子:譬如你每天念多少佛,或者每天打坐几点钟,这都是修行。修行之中你得降伏妄想心,妄想心有三个根本烦恼,就是贪、瞋、痴。譬如你正在念佛,一天常课念一万声阿弥陀佛,数念珠数到一万声,功课作圆满了,你自己可要注意!你在数念珠念一万 声阿弥陀佛,中间打妄想没?打妄想,有没有贪、瞋、痴的妄想?正念佛时,突然想要贪财,贪财的方法很多?我不要详细举例子,我们没有多的时间,你自己去考虑,忽然想起来发财,手里还在数念珠,嘴里念着南无阿弥陀佛……,念南无阿弥陀佛是清净的行门,都被你染污了,因为你动了发财的念头。或者你正在念佛,忽然想起一个冤家对头,这个人真是要不得,他种种对我不起,我非报复不可,这是动了瞋恨心。嘴里还是在念佛,手里还在数着念珠,心里却起瞋恨心,要报仇雪恨,被瞋恨心染污了。如此类推,你自己去举例证,自己找自己的毛病,你在修行,或者在念经,或者打坐,或者在念佛,无论用什么功都是清净的行门,你不要被贪、瞋、痴染污了,这样子你才会修行、会用功。不然你清净的行门都被烦恼染污了,等于好吃的东西加了一点毒药进去,完全变成毒品了,你要特别注意这两句话,菩萨的修行,清净无秽,告诉我们学榜样。


091【经文】其所修行,清净无秽。《佛说无量寿经·康僧铠译》_第2张图片


【直译】这些大菩萨们的修行都很清净,不污浊。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你可能感兴趣的:(091【经文】其所修行,清净无秽。《佛说无量寿经·康僧铠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