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漫画史概括——《战后漫画50年史》读书笔记

日本漫画传统

笔者将现代日本漫画形成线索分为两条,一是日本本土的叙事图像传统,一是自十九世纪始来自欧美漫画的影响。

日本的叙事图像传统课追溯到十二世纪,也即平安时期的卷轴画。正如鸟羽僧正(1053-1140)的《鸟兽戏画》,他将画中动物拟人化,以此来嘲讽僧侣贵族。平安时期后期,出现一种名为“绘草纸”的绘画体裁,是为笔记小说作的绘画,文字与图画交错排列,类似于现代的连环画形式,内容多是描绘生活场景与妖怪形象。十九世纪,葛饰北斋(1760-1849)创作了《北斋漫画》,他的漫画及滑稽画描绘了许多五官扭曲变形的人物形象,具有类似于现代漫画的幽默特质。同一时期,浮世绘流行,以这一艺术形式为媒介产生了许多捕捉生活瞬间场景的作品。日本漫画评论家夏目房之介将这些时期称之为“前漫画”时期。

而到了近代,1862年英国人查尔斯·华格曼[Charles Wirgman]在日创办《日本评趣》[The Japan Punch]漫画杂志,主要给在日本横滨的外国人介绍日本的文化及生活。华格曼融合了西方讽刺画的手法与日本传统图像,诞生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讽刺画。明治维新时期,法国人乔鲁吉·华戈[Georges Ferdinand Bigot]在日出版讽刺画集《Tôbaé》。以上两位外国人皆对后来日本漫画家产生了影响。后来,北泽乐天创办了第一份由日本人独立创办的漫画刊物《东京小精灵》,成为了本土漫画家施展才能的舞台。在这一时期,日本漫画是以西洋的漫画造型为时尚。二十世纪初期,美国连环画进入日本。田河水泡《黑野狗》便是借鉴美国漫画《菲力猫》而诞生。

以1945年二战结束为分界,日本漫画正式步入当代阶段。

赤本漫画

在谈及赤本漫画与手冢治虫之前,有必要先简要提及战后日本的漫画出版状况。战后的漫画有单行本杂志两条出版途径,漫画连环画两种形式并存。此处所指的漫画,并非传统的讽刺漫画,而是具有叙事性的故事漫画。战后的日漫扎根于商业主义,比起“讽刺”更注重“可笑”1940年代后期,《儿童漫画报》(千草书房)、《儿童漫画》(川津书店)、《少年》(光文社)以及由酒井七马主编的《Hello漫画》(大阪育英出版社)相继出版,刊登的漫画多沿袭战前的旧形式,以连环画为主。由于战后物资紧缺,印刷用纸受到管制,分配给儿童杂志的用纸便更少了,因此这些杂志最多也就四、五十页的篇幅,难以满足儿童的胃口。赤本漫画便在这样的出版环境下诞生。

1945年,由东京起头,率先出版赤本漫画。其实,“赤本”这一形式始于江户时期的“赤本小说”,多是指封面艳丽、流行于民间的通俗小说。赤本漫画便是沿用这种形式。更准确的概括,赤本漫画是指由临时组建的出版社,以游击式出版的形式,利用粗劣的纸张所发行的质量较低的漫画单行本。比起同时期的儿童杂志,赤本漫画的封面用色艳丽,更具吸引力;而内容也更充实有趣,相比杂志的连载形式,赤本漫画则是描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赤本漫画主要以冒险、侦探和魔怪题材为主,具有新、旧两种风格。新风格是以手冢治虫为代表的美国式风格,基本是手冢独树一帜;而旧风格便是沿袭战前的旧漫画形式,多是以连环画为主,比较多见。赤本漫画分为东京与大阪(关西)两派。关西派的代表人物有手冢治虫、酒井七马、西田静二等;而东京派则有横井福次郎、松下井知夫、谢花凡太郎等人,他们多是战前为中央的杂志报纸执笔。相较于东京派,关西派封面浓艳俗气,印刷装订和内容较为粗劣。因当时负责报纸杂志用纸分配的出版文化协会分配给大阪的用纸比较少,所以大阪的赤本出版社多使用一种叫仙花纸的粗糙的再生纸。但就内容而言,东京派的内容较为幼稚。赤本漫画的主要消费群体的普遍年龄在小学三四年级之间,但是东京派较为适合二三年级的小学生。关西派的出版速度也远胜于东京派。赤本漫画虽始于东京,热潮却是由关西的《新宝岛》(手冢治虫&酒井七马,1947.4,育英出版)所引发。在当时,出版社的规模非常小,东京的据点在京桥一带,而大阪则在松屋町一带。出版社负责人会与漫画家在咖啡店进行交易,基本是实行买断制。

赤本漫画深受儿童欢迎,其畅销让许多出版社大赚一笔。赤本漫画随着热潮的高涨,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站在成人的角度,印刷粗糙、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的赤本漫画被评论为“恶俗漫画”。1948年8月,漫画集团的漫画家以”健全漫画“为目标,和出版社一起开展运动。1949年2月6日,《周刊朝日》刊登《“大阪赤本”从表到里》的抨击文章,4月24日推出《儿童的赤本——直击恶俗漫画》特辑。1950年2月,《出版新闻》推出将赤本漫画问题与教育问题的讨论。抨击赤本漫画主要围绕着犯罪率上升、缺乏良知、没有幽默、没有浪漫的梦想、不写实——传统漫画家所认为——等关键词。竹内长武提出,战败前漫画早已受到政府的管制,而战后对赤本漫画的苛刻态度,根本原因应是对漫画这一非教育性视觉媒体本身的否定态度。

赤本漫画受到抨击也不无原因。除了用纸粗糙,印刷质量参差不齐以外,又是采用“手写版”印刷形式,与原稿造成差别。同时,也有不负责任的编辑常常盗版盗印、改编漫画、拼凑不同漫画来谋取盈利。1950年代中期,小型出版社因不堪行业竞争而纷纷倒闭,只留下集英社、讲谈社、东京漫画社等正规营业的大型出版社,同时赤坂漫画也走到了终点。

月刊漫画时代

前文所及,因赤本漫画的压倒性流行而对儿童杂志造成打击。1950年代中期,随着赤本漫画逐渐式微,月刊漫画重新盛行。此时,漫画杂志的出版形态也发生了变化:1953年,儿童月刊开本从A5扩大到B5,并增加了漫画的登载量;1954年末到1950年,杂志正册以外附加漫画附录,成为卖点。

1950年代初期到中期,是连环画的全盛时期,代表作家有山川惣治、小松崎茂、福岛铁次、冈友彦、永松健夫、荻原考治等人,而同时期的故事漫画则是手冢治虫一枝独秀。连环画这一艺术形式确立于昭和时期,是由细致的画面和文字组成的独立类型。1933年,《少年俱乐部》杂志将这一形式称为“杂志上的纸板剧”,利用配在写实画面旁的文字来展开故事。山川惣治原来便是纸板剧作家,后在《少年俱乐部》发表连环画;他战前主要创作短篇连环画,以战记和伟人传记为主,而战后则以长篇少年冒险故事为主。

1950年代中期,连环画热潮退去,月刊杂志主流走向故事漫画——即是手冢首创的新式漫画,此时恰逢“团块世代”的少年时期。“团块世代”即是出生于40年代后半期的高出生率一代,这一代便是看着漫画成长的一代,后来,故事漫画伴随着这一代的成长从儿童化、少年化走向了成人化。除了手冢治虫以外,还但是了许多学习手冢漫画技巧的年轻漫画家,桑田次郎(《月光假面》)、武内纲义(《赤铜铃之助》)、福井英一(《伊贺谷栗助》)等。1950年代后半期,战后漫画迎来了黄金时期。故事漫画的影响力逐步扩大,被翻拍成电影、录制成广播剧,儿童文化专家菅忠道将此称为“大众传媒的立体化”。这一时期的漫画特点,在技法上模仿手冢治虫,而主题、价值观和思想性则受到了战前少年小说、少女小说的影响。

无独有偶,当故事漫画越来越得儿童少年的心时,它本身也出了不少问题。出版社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并且只注重在漫画数量上取胜,他们纷纷起用没有实力只会跟风模仿的漫画家,这就导致漫画的内容逐渐低俗化。而有实力的漫画家因为约稿太多,赶不上交稿期限,便想出了请人代画的招数,使得连载漫画的质量越来越不受保障。为了杜绝这种种状况,当时日本儿童杂志编辑会与儿童漫画家组织拟定了几项协议:

约稿时不得强人所难,作家也要拒绝这种约稿。

严格遵守稿件的截止日期。

不得把作家关起来进行创作,作家也不得赖在一个地方不走。

规定好稿件执笔的顺序并进行明示,然后遵守该顺序。

作者要对有关杂志说清楚自己的住所。

编辑不做义务劳动。

禁止代笔。

发生纠纷时,由双方组织选出委员来妥善处理。

同时,社会上对故事漫画的反对,也越来越激烈。1955年兴起了“驱逐坏书运动”,并上升为广泛的社会问题。针对故事漫画的首要原因是漫画中存在的“低俗”描写——暴力、色情、怪诞的画面,还有粗暴的语言。发声者有保护日本儿童会、母亲联合会和各地家长教师联合会,在《日本读书报》、《读卖新闻》、《朝日新闻》等主要媒体上都刊登过相关的讨论文章。身处于漫画批判的漩涡中,漫画编辑们也纷纷发声应对。1955年4月15日,日本儿童杂志编辑会成立,创办机关报《锐角》,发表编辑的意见、漫画家的辩白、漫画家和编辑的座谈会以及相关讨论会的记录,旨在表明立场。而漫画家群体也组建了“七日会”(山川惣治等)、“东京儿童漫画会”(手冢治虫等)来参加讨论。竹内长武提出,就今天我们对漫画画面刺激性的接受度而言,“驱逐坏书运动”有点小题大做,但是放在当初的社会环境中,故事漫画确实是一个奇特的新文化。

贷本漫画与写实漫画

说到贷本漫画,首先要谈及租书店。日本的租书店始于江户时代,当时是以商人背着书流转于城市中的配送式书店为主,图书馆式的租书店则见于明治中期以后。战后的租书店原只出租面向成年人的书籍,后来引入漫画,小学生便成为租书店十分重要的客人。漫画租书店于1950年代后半期走向鼎盛,而到了70年代则日渐衰退。

写实漫画,日文写作“剧画[げきが]”,其杂志兴起于关西,只通过租书店流通。租书店的流通形式加上这一写实漫画的类型,便形成了该时期特有的出版文化。1956年4月,松本正彦、辰巳嘉裕、斋藤隆夫、佐藤雅旦等人聚集在大阪船场的光伸书房(即是日之丸文库)创立短篇杂志《影》。《影》与当时中央杂志的漫画不同,与手冢的漫画也不同,画风拙稚却富有感染力,有很多纪实性的故事。后来,因同在日之丸书库推出的成人漫画(指以成人为读者对象的漫画,不同于黄色漫画)被大量退回,导致日之丸书库破产,剧画众作者转向了名古屋东海图书,推出杂志《街》。1959年,已在东京的辰巳、斋藤、松本和尚在关西的佐藤等人组成“写实漫画工作室”,发表“写实漫画宣言”,创办了写实漫画杂志《摩天楼》、《无双》、《少年山河》。1950年代后期,写实漫画进入了中央杂志,代替创作停滞期的手冢而受到了关注。

1950年代末60年代初,“驱逐坏书运动”将矛头指向了写实漫画。原因其一是租书店的卫生问题引起家庭主妇对孩子健康状况的担忧,而是社会怀疑写实漫画中的残酷与血腥将会引发青少年犯罪问题。佐藤雅旦的《勃朗宁手枪·32口径》、平田弘史的《血不倒翁剑法》和白土三平的《忍者武艺帐》皆是批判对象。

周刊漫画的时代

1956年,日本首份出版社出版地周刊《周刊新潮创刊》,并且出现以周为单位的电视节目,随后日本社会进入周刊时代。月刊杂志在1958年发行量走到顶峰,后因就学儿童减少,便开始骤减。1959年,《少年周刊Sunday》与《少年周刊Magazine》创刊。


日本漫画史概括——《战后漫画50年史》读书笔记_第1张图片

少年周刊刊登的漫画主要是战记故事漫画,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1960年代初期,坦克、飞机等战争武器模型在儿童中相当流行,加上美国西部剧上映,掀起孩子们对机械武器的关注。战记漫画在1962年达到顶峰,直到1963年,武器、战记漫画仍是少年杂志的中心。《零战隼人》《白虎坦克队》《红色零战》《晓战斗队》等都是当时所流行的战记漫画。然而,因这些作品无视战争的残酷而对“二战”时期日本飞机和战舰进行赞美,受到了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批判。

在《少年周刊Sunday》和《少年周刊Magazine》平分秋色之时,1968年集英社的《少年Jump》创刊了。从出版伊始,《少年Jump》便将读者目标锁定小学生与初中生,并致力于挖掘新人漫画家。它刊登漫画的编辑关键词为“友情”“努力”“胜利”,直到现在仍秉持着这一信条,例如《火影忍者》与《海贼王》。充满着青春活力的《少年Jump》人气历久不衰,在今日它的发行量已然远远凌驾于其他同类杂志,竹内长武将它称之为“媒体怪物”。

漫画发烧友杂志、漫画评论与青年杂志

漫画发烧友杂志主要指对漫画这一文化本身有着狂热追求的杂志。由于故事漫画和写实漫画的热潮扩大了读者范围。20世纪60年代,随着“漫画青年”崛起,催生了若干漫画发烧友杂志的创刊。主要的发烧友杂志有《GARO》和《COM》。《GARO》创刊于1964年9月,由长井胜一担任主编,是为连载白土三平《卡姆依传》而创刊,同时还有拓植义春的《沼泽》、泷田裕的《寺岛町奇谭》、林静一的《红色悲歌》等作品。极具个性的《GARO》在60年代后半期到70年代初期最为成熟,与流行民谣、先锋派戏剧热潮和学生运动一同形成了时代特色。《COM》受《GARO》的影响于1967年1月创刊,以手冢治虫为招牌,刊登的作品自我表现色彩浓烈。竹内长武指出,相比《GARO》给人以租借漫画世界中混沌的印象,《COM》则比较洋气时髦,有都市的感觉。同时期的发烧友杂志还有《月刊黑野狗》和《WILD》。《黑野狗》于1964年11月创刊,以刊登田河水泡的作品为主,它具有明显的要将过去的漫画继承到现代的意识,是逆时代潮流而行的具有怀古味的杂志。《WILD》是连环画专业杂志,创刊于1967年8月,它旨在重振连环画,但却不如愿。

同一时期还有一个不得不谈的话题,即漫画评论的兴起。1967年3月,漫画评论杂志《漫画主义》创刊,石子顺造为成员之一。《漫画主义》大量刊登拓植义春的相关作品评价,第1期便组编了《拓植义春特辑》。除了评论杂志,还有许多评论家发表著论,例如藤川治水的《儿童漫画论》、石子顺造的《漫画艺术论》、草森绅一的《漫画考》等。

1960年代末,日本迎来了空前的漫画热。这主要建立在故事漫画发展的基础上。随着杂志发行量扩大、单行本销量增长,并且产生了许多的优秀作品,促使了读者层的扩大。1940年代末出生的“团块世代”已成长至16-20岁,原来的儿童青少年漫画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出版社便开拓与他们要求相符的漫画领域。读者的成长与漫画文化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此时,青年杂志应运而生,而少年杂志《周刊少年Magazine》和《周刊少年Sunday》的读者对象从也小学生、初中生转换成高中生和大学生。

《周刊漫画》《漫画Comic》等青年杂志、成人杂志应运而生。两者具有各自独特的路线,但都以采用写实漫画,追求表现方式的真实性为主。代表漫画家有斋藤隆夫、白土三平、水木茂等写实漫画家。以前只出现在青春电影、黑社会电影、大众小说中的世界观,经由这些漫画作品而更加视觉化,得到更真实地表现。作品已超出普通读者的范畴,评论家、大学教授等知识分子对写实漫画也加以关注,漫画评论开始活跃。

少女漫画的兴起与写实黄色漫画

旧少女漫画在1953便兴起,以手冢治虫的《缎带骑士》为开创,多是以男性漫画家为主力,含有与少年漫画类似的冒险、勇气、战斗等因素。1970年代,被称为“新感觉派”的“花之24年组”作为新少女漫画家而崛起。“花之24年组”一代出生于昭和二十四年前后,代表人物有荻尾望都、树村实、大岛弓子、竹宫惠子、山岸凉子等。新少女漫画家也学习手冢漫画的技法,有时还类似过去少女小说,但她们的作品是以描绘日常生活中少女微妙细腻的情感见长,具有独特的个性,与旧少女漫画有很大的区别。树村实的《解放的一天》《礼物》等作品采用文学性的叙事手法,充满诗意,多是表现青春期的苦恼与人性的微妙。荻尾望都的代表作品有《波奇一族》《托马的心脏》,通过美型的画风描绘少男少女间摇摆不定的微妙情感。《绵之国星》的作者大岛弓子则喜欢用诗一般的话语来描写少女的情愫。竹宫惠子的《风与木之诗》以戏剧性事件描绘少年间的性与情感,随后,“少年情爱”成为少女漫画界的流行主题。同时期的少女漫画还有池田理代子(《凡尔赛玫瑰》)和里中满智子、美内铃惠等,这些作品多建立在历史架空背景,虚构性高,有正剧的色彩,属于手冢治虫之后的少女漫画系统。

和少女漫画同时代的,还有黄色写实漫画。随着读者年龄段的提升,许多不同种类的漫画也愈来愈多。写实黄色漫画1974年之后,代表漫画家榊masaru和石井隆。《写实漫画Alice》主编龟和田武曾道:“挖掘我们下意识领域并唤想象力——这才是从语言本质上来说的娱乐,是写实漫画的享乐。”漫画家也坦言,黄色写实漫画不以意识形态为主,它们不管艺术表现如何,也不管性开放这一话题,它们目的只为博人眼球,求畅销而已。而对于读者而言,黄色写实漫画是欲望的替代物。竹内长武认为,漫画只有在非主流的空间内才得以发展,人的真实情感才能被生动地表达出来,并能涌现出具有才能的漫画家。

后话

1970年代以后,漫画文化已被社会广泛认知。随着漫画的普及,版权意识逐渐提高。1970年12月,便成立了“漫画版权拥有者协会”。

1980年代到1990年代,漫画家各自形成了独有的风格,漫画所引起的热潮已不再像以往一般激烈。值得一提的是,与50年代的“驱逐坏书运动”相似,90年代也兴起了对“有害”漫画问题的讨论。只是这一次所针对的问题,已从暴力、战争转换到性,并且上升到以法律手段限制“有害”漫画发行。

手冢治虫曾说:“我们正活在漫画的空气时代。”时至今日,日本漫画的影响力已不局限于国土之内,而是蔓延到全球各地了。单就中国大陆而言,80后一代在《七龙珠》、《哆啦A梦》、《圣斗士星矢》等经典作品的包围下成长,“腐文化”、“颜文字”、“Cosplay”等关键词也为90后乃至00后一代所熟知,而中国本土的漫画也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日漫的深度影响。因此,若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对现代日漫发展史的了解是为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日]竹内长武著、李斌译:《战后漫画50年史》,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

[英]保罗·葛拉维著:《日本漫画60年》,西游记文化,2006年7月

漫友文化:《日本漫画大百科》,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年9月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本漫画史概括——《战后漫画50年史》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