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概论印度宗教》【3】

时间:2016.7.28

进度:第三章奥义书宗教哲学P26-36

书摘:

1.奥义书的梵语是“Upanisad”,它的原意是“近坐”或“坐在一起”,隐身而成对坐时所传的“奥秘教义”。是印度最早提出大量哲学思想的典籍,广义上属于吠陀文献但其内容与一般吠陀有很大差别。一般吠陀文献中大量宗教内容,而奥义书则较多地讨论哲学问题。

2.奥义书的内容涉及范围很广,其哲学及宗教观点中基本大势分为三个方面(梵我理论方面的内容、轮回解脱方面的内容及物质要素方面的内容),奥义书所包括的典籍为数众多,大约有200多种,一般认为奥义书中年代较早的有:

1)《广林奥义书》(Brhadaranyaka Up.)是各种奥义书中最古老的,而且也是篇幅较长的。它系统地论述了婆罗门教哲学的核心概念一梵包括梵的本质、梵的不可描述性、两种梵、梵与小、我的关系等,并且描述了世界的创造、人的死后状态、苦行、禁欲、解脱等问题。

2)《歌者奥义书》主要论述了梵我同一的理论、世界形成的理论、人的命运与人生前的行为的关系、人的义务等等。“这整个世界都是梵”“行善者成善,行恶者成恶”

3)《他氏奥义书》侧重论述了人的死后生活、世界创造及根本因的问题。“高于这世界的梵”“所有这些都由识指引,由识确立。世界由识指引,支撑物是识”

4)《鹧鸪氏奥义书》在叙述时特别重视伦理问题,还论及了对梵的认识以及修行等方面的问题。

5)《侨尸多基奥义书》论述了“气息、认识主体及认识对象等问题。

6)《由谁奥义书》注要回答了什么是宇宙现象之后的真正力量的问题并论述了梵的不可思议性。“那些(说他们)理解了它(梵)的人并没有理解它;那些(说他们)没有理解它的人却理解了它”

7)《迦塔奥义书》侧重论述了梵的事物本原性。

8)《伊莎奥义书》是各种奥义书中最短的,涉及的主要问题是人的认,识、行为、智慧以及我的本质等。

9)《白螺奥义书》论及了数论与瑜伽的思想,表述了它的关于神的一些观念。

10)《剃发者奥义书》强调了苦行生活,认为苦行可去除无知并提出了上知和下知的理论。

11)《蛙氏奥义书》篇幅不长,但颇受人们的重视,它提出了著名的意识四态或四位说醒位、梦位、熟眠位、第四位。

12)《慈氏奥义书》论述了我的两种形式,并论述了达到梵我同—状态的方法。

3.梵我关系是奥义书的众思想家最为关心的问题。梵书和森林书在论及宇宙统一的神或根源时除了体积作为神的“梵天(Brahma)”外,也都描述过梵。“梵(Brahman)”一词不是奥义书最早提出的,但只是到了奥义书时期,作为抽象哲学概念的“梵”才真正在当时思想界的讨论中占据中心地位。一些奥义书也把梵或者相当于梵的最高实在描述为是“识”(Vijnana)。

4.“我(Atman)”一词音译为“阿特曼”。在梵语中有多种含义,如自我、呼吸、本性、整个身体、人生命的最高本体等。奥义书中一般有两种含义:一种意义是指自我(个我),即是在作为人的身体诸器官(如眼耳鼻舍皮)的主宰体或人生命活动的中心这种意义上来使用的,也就是所谓的“小我”;另一种意义是指“梵”。许多奥义书在论述作为世界本体的梵时,不用“梵”这一次,而禁用“阿特曼”(我),此种“阿特曼”就是所谓的“大我”。

5.轮回解脱理论主要是一种宗教理论,与印度哲学的许多理论关系密切,最先明确论及轮回解脱的是奥义书,奥义书的许多思想家看来轮回状态也是一种无明状态,他的产生完全是由于人们不认识梵我同一,不认识作为现象界具体的内容的无数小我的本质上师范,不认识仅有梵时唯一实在的。因而在恩来唯一实在的梵之外错误地认为还有多样性的世间事物。有次产生对不实食物的追求,而这些追求往往不能真正或最终达到目标使人产生痛苦。人的这些行为又会产生所谓的“业力”,他讲影响有关人的“阿特曼”(小我),使其不断在各种轮回中流传,经受痛苦。

6.轮回状态在较早的奥义书中提到所谓的“五火二道”理论,所谓五火是指人死后再出生的五个轮回阶段:人死被火葬后先进入月亮,再变成雨,与吓到地上变成实物,实物被吃后变成井字,最后进入母胎出生。所谓“二道”是指“神道”(devayana)和“祖道”(pitryana),“神道”是人死后进入梵界,不再回到原来生活的那个世界的一种道路,“祖道”是人死后根据“五火”顺序再回到原来那个世界的道路。除了“五火二道”理论外后来又有所谓的“三道四生”的理论,进一步系统化轮回解脱理论。

7.轮回状态本质上或最终意义上是没有所谓好的,处在轮回状态中就不可能避开痛苦,真正善报应该是跳出轮回,达到解脱。而要达到解脱就必须消除无明或无知。所谓解脱也就是得到关于梵的智慧,领悟到梵我同一。

8.奥义书的思想家在探寻世界的本原、人生命的根本是,大多数人认为“梵”和“我”这种实体,但部分将这种实体说成精神性或仪式性。实际上许多奥义书中提到世界的本原始一些物质性东西。很多思想家将“四大”(地、水、火、风)中的一种或几种看作世界的本源。

9.还有些奥义书中提到“安荼(anda)”和“质料(annam)”等概念也与物质有关,“安荼”是一个蛋状物,具体的世间现象由它直接生成;“质料”指物质,食物也有它生成。当然物质要素理论在奥义书时期不是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整个奥义书中所占的币种无法与梵我理论及轮回理论相比,而这些理论也往往和梵我理论及轮回解脱理论掺杂在一起。

10.奥义书在印度思想史上占先要地位,思想对印度文化,特别是印度宗教与哲学在后世的发展和基本特点的行程起了重要的作用。其直流观念是婆罗门教的思想,但非婆罗门教的思想成分也同样存在。不仅被婆罗门教哲学视为圣典,也受到佛教等派别高度重视,其理论被印度历史上绝大多数思想家吸收借鉴。

11.奥义书中的核心理论是梵我同―的思想,被婆罗门教中的纯正统派吠檀多派所继承和发展。吠檀多派中的主要思想“不二—元论”就是由奥义书中的“梵我同一”思想演化而来的。至今这种思想仍在印度思想界起着重要作用。

12.奥义书中的物质要素理论对印度后世流行的自然哲学,特别是“极微”理论,起着先驱思想的作用。“极微”理论无论是在婆罗门教哲学流派中的胜论派、正理派中还是在非婆罗门教派别中的耆那教和佛教之中都有流行。它的思想源头应说是奥义书。奥义书中论述的轮回和解脱理论成为印度后世绝大多数宗教哲学派别都信奉的理论。除顺世论外各派都不同程度地继承和发展了这―理论。这一理论在印度宗教哲学后来的演变过程中被进一步系统化,得到完善与发展。

13.奥义书中对梵的主要论证方式成为印度思想史上最为著名的遮诠法。这是—种否定形态的思想方法。它在吠檀多派中和佛教中被大力发挥,颇受人们关注成为一种极具印度特色的思维方式。中国文化受奥义书影响主要是通过佛教中吸收的奥义书的有关成分以及对奥义书思想的转述而实现的。

感悟:

1.“奥义书”进行详细的讲解,并罗列出年代较早的典籍,对于各典籍特点与内容简要介绍,不同的典籍具有不同的偏重方式。对于奥义书中最核心的“梵”进行解释,个人其实就是所谓的空,所有事情的源头是梵,所有事情的源头又不是梵,产生于梵,无形无状的即是梵,也就是空。

2.轮回的五火二道解释轮回解脱的基本理论,对于真正的解脱其实应该步入神道才是真正的免除痛苦、跳出轮回达到梵我同一,而常人就需要经历五火而走在祖道上进行轮回。

3.当今很多思想都受奥义书的影响,主要是梵我同一思想、极微理论和遮诠法对当今的思想界依旧有很大的影响力。

��S�����W���

你可能感兴趣的:(《哲学概论印度宗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