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三银四的季节,身边的同事新旧交替算是平常事。
不过最近得知同一办公室17年的校招生8位近期陆续4位要离开,有一些shock。因为从职场的跳槽角度来说,不满一年的工作经验其实是没有什么竞争力的,算不上有资历,又没了应届生的身份。不过回想最近几年前后两家公司和几个部门,这些初生牛犊离开的确实不算少,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思前想后,从公司面来讲,大概理出来几个点跟大家一起分享:
对新人的培训和关注力度:从学生到职场人需要有一段时间的转变,有人带领这段时间会过得比较快和容易。然而大部分人会遇到以下几种状况:
1、拿来就用:有的公司没什么培训,上来就用,万一遇到工作环境和同事不够Open,会陷入“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干什么”的黄金三问局面。
2、鸡肋式培训:大部分公司会有培训,甚至会安排导师引导,但是落实面和执行面因人而异。培训是否有link到新人需求,导师和新人之间关系是否融洽,毕竟大部分情况下带新人对于导师而言是正常工作之外的Loading,如果导师太忙,往往无暇顾及新人的感受,这些往往都会影响新人的感官。
3、过度培训保护,断不了奶:另外一种极端,也有公司和部门,把新人像宝宝一样养在摇篮里面。新人期长达半年甚至更久,中间新人的问题都有导师负责去教去扛。没有分配什么实质性的工作,是骡子是马也没有拉出去遛过,所以不敢交给他一些任务,于是乎就陷入温室培养的怪循环。
4、墙角冷板凳:大家各忙各的,新人自己呆着,也没分配什么事情,每天到点上班,到点下班。部门领导整天开会忙到飞起,team leader和其他同事每天各种事情焦头烂额,大家眼里面没有新人。
对新人工作任务的分配
1、一个萝卜一个坑:这种多见于台企,分配的新人一般大概2-3个月的新人学习适应期,中间会逐步把当前岗位的事情交接,原来的人离职或者去其他岗位。这种状况的典型是时间短,任务重,压力比较大。你想想师傅马上要离职,或者去别的位置,以后就是你自己扛起来。见过不少压力大扛不住离开的新人吧。
2、尽是当前的苟且,看不到诗和远方:这句话怎么讲呢?离开的同事中有个印象深刻的小伙子,人很机灵,你跟他说你要什么他可以交出来作业,这样的人沟通起来不费劲,很看好。但是大概过了半年,明显感觉这小伙蔫了,为啥?一问才知道,小伙手头负责项目的时程管控,重要的工作之一呢,是约各种各样的人召开会议,确保相关的一切事项,他觉得自己大材小用了。这个例子想说明的是,很多新人是被琐碎的杂事打败了热情,只能看到眼前的苟且,诗与远方都只能在梦中了。
其他的部分,诸如主管暴脾气偶尔大小声、公司奇葩规定太多、企业文化等级森严等等,可能也有在大家离开的决定添了把火吧。
结合以上的分析和自己几家公司新人的经历,建议用人单位主管和团队以下几个方面来调整,给新人不一样的感受吧。
适度培训,做与学并进:
1、结合岗位需求和新人需求进行培训,言之有物,不过分空谈;
2、培训后分配小任务去熟悉业务范畴的人和事情,在做中学习和琢磨培训的内容,学以致用;
3、安排合适的学习期,一般依需求1~3个月(不建议过长),进行相关业务知识及人员熟悉;
4、准备学习期小任务,依照学习期小任务的发表状况来锻炼时间、事件管理能力,也是第一个表现的机会;
5、针对培训讲师和新人导师,主管先进行心理建设和沟通,选取乐于分享热心负责的人选
6、适时断奶,允许试错,新人期有明确时间,过了新人期,需求新人针对自己的事情负主要责任,可以请教或其他,但必须独立作业了;可能会出错,会遇到挫折,但是是必经之路,所以团队氛围允许接受试错。
用“心”培养,压力和成就“胡萝卜大棒”:
1、团队主管或leader能每月同新人沟通1~2次,了解他们的现况,有没有遇到问题,需要什么资源协助,对他们有什么建议等……这会让新人感到被尊重,如果提出的合理问题和协助被满足,他会更加有干劲,同时也是给部门同事带头表率。
2、针对工作任务和压力分配,循序渐进或者提前沟通部门状况,不管是当前的工作任务轻重,都建议针对新人短期的安排和长期规划进行说明。当前处理的琐事,中间可以学习的关键点是什么,大概的期限是什么时候,后面的安排;当前可能需要逐步扛起来比较多的事情,背后的资源有哪些,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大概什么时候可以缓解,诸如此类的沟通。换位思考,当我们自己是新人的时候,希望被怎样对待呢,不管是冷板凳也好还是扛大包也好,都需要知道一个期限和中间的key点吧。
以上是针对年轻的新新人类离开公司面的感受呢,欢迎大家一起讨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