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论》情感和文字的关系(10)

诗仅有意境(即情趣与意象的融合)是不够的,不能成为诗,诗必须将蕴蓄于心中的意境传达文字,使一般人可以听到、看到、懂得。这个传达的过程引起了“表现”,“实质与形式”,“情感思想与语言文字的关系”一些难题。这章节的内容我在朱先生的《谈写作》中读过相关的篇章,这次算是回顾。

一、情感和文字的关系是怎样的?

对于表现,有不同的定义,我们暂且抛开,先要明白情感思想和语言的关系。

当我们有感于物时,我们被刺激到,进而有反应。于是引起三部分的反应:思想,感情,语言

产生意识流动便是“思想”,引起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变化,就有了”感情“;通过喉舌齿发间器官,于是有了“语言”。


二、思想和语言的关系

思想是无声的语言,语言是有声的思想。

思想和语言原来是平行一致的,所以在文化进展中,思想愈发达,语言也愈丰富,未开化的民族以及未受教育的民众思粗疏幼稚,语言也极简单。

各民族因思想习惯的差异在语言习惯也有差异。中国思想和语言偏于综合,西方思想与语言都偏于分析。

总之,思想情感与语言是一个完整联贯的心理反应中的三方面。心里想,口里说,心里感动;都是平行一对致的。

正确对待情感思想和语言的关系,即全部和部分关系。即情感思想与语言虽平行一致,而范围大小却不能完全叠合。

为什么是全部和部分的关系?

情感思想中有一部分是无法用语言说出的,比如感官所接触的形色声嗅触等感觉,这些可以成为种种意象,成为思想的一部分,却不一定有语言可以描述出

这些语言所不达而意识可达的意象思致和情调永远无法全盘说出来。诗的功能就在部分暗示全体,以片段情境唤起整个情境的意象和情趣。诗的好坏也就看它能否实现这个特殊功能。以最经济的语言唤起极丰富的意象和情趣就是“含蓄”、“意在言外”和“情溢乎词”


朱先生对于解决问题的思路值得借鉴:对于任何问题作精密思考,第一要先正名定义,作浅近而却基本的分析工作。文艺方面许多无谓的争执和误解都起于名不正,义不定,条理没有分析清楚,以至于各方争辩所指的要点不能接头,思想就因而不能缜密中肯。

朱先生这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单适用于文学,其它方面亦适用。很多事情我们谈讨一个问题却连定义都没搞清楚。

你可能感兴趣的:(《诗论》情感和文字的关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