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少胜多讲战略

战略在古代军事和治国上发挥了很大作用,古代的明君在治国上讲究战略出现了光武中兴,大唐盛世,康乾盛世。在军事上讲求战略,总结出《孙子兵法》,这些智慧结晶直到今天还受益无穷。

古代战争年代出现了很多次以少胜多的战争,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三国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三次以少胜多的战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

以少胜多讲战略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话说官渡之战很多人都会疑惑,为什么坐拥青幽并冀四州的袁本初会败给实力极差的曹阿蛮。每次我看三国演义对这场战争都怀有疑惑,袁本初虽说是官二代,可他年轻的时候很有作为,并没有依靠四世三公。

他依靠自己的实力一点点成为三国时期最大的地方军阀,当时的很多人才都在袁绍那里。再看看曹操刚刚逃脱被董卓的追杀,自己好不容易站稳脚跟在兖州起兵。

曹操尽管实力很弱,可他的心里一直有一个志向,就是干一番事业成为最有权势的人。而袁绍他也有野心,可有点小富即安的心态,不想在乱世里消耗太多。

也就是因为曹操和袁绍最终愿景不同,他们的结局就不同。官渡之战的失败是偶然中的必然,即便这次官渡之战曹操败了下一次官渡之战也会赢。

以少胜多讲战略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当做看过官渡之战不停的为袁绍感慨,为什么三国时期最大的诸侯,人才济济却败给了一个比自己差很多的人。当然事实上曹操战胜袁绍的过程一点也不轻松,抗日战争我们前后打了四十年。国共内战也打了两年,可见推翻一个政权获得胜利需要时间,而曹操战胜袁绍一共用了八年时间。

再说说赤壁之战,这个时候曹操已经成为当时最大诸侯,而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他的铁骑已经来到了赤壁对岸,过了江曹操就会统一中国,对于曹操来说这是埋藏在心里的理想。八十三万大军就等着曹操一句号令,统一大业的时候即将到来。

再看看曹操的对手孙刘联军,满打满算才五万人,这点士兵还不够曹操塞牙缝的。就是一条江救了他们,但孙刘联军可不像曹操的手下败将。他们实力虽弱可有非常强大的水军,你曹操没有水军就是打不过来。

攻城心切的曹操真的耗不起,眼看就要统一国家了偏偏半道杀出一个程咬金。当曹操大军发起渡江战役时,孙刘联军一把大火让曹操大军丧气殆尽。这次战争可以看出并不再多而在精,诸葛亮周瑜都不是等闲之辈,他们凭借赤壁天险把有限的兵力都布置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战略要地。

以少胜多讲战略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孙刘联军没有机会进攻曹操大军,只能一味地防守,可曹操大军战略失误给了孙刘联军一次获胜的机会。如果说曹操从兖州起兵到赤壁之战这个过程当做创业历程,那么赤壁之战的失败无非是创业路上的坎坷罢了。

夷陵之战是曾经的孙刘联军彻底闹掰了,他们哥俩大打出手,夷陵之战刘备亲帅七十万大军攻击孙权。蜗居在江东一角的孙权那扛得起这样的压力,刘备顺流而下打江东实在顺利。

刘备大军所到之处所向披靡,孙权大军望风而逃,眼看孙权要完蛋了。最后出来一个陆逊,采取节节阻击的策略,最后一把火大败刘备大军。刘备大军的失败就是报仇心切,丧失了理智,最后乱了分寸就是不停的攻击失败成为必然。

以少胜多的战略给我们感觉非常厉害,可如果仔细分析这个战略很普通。就是在每一次战斗中集中优势兵力打败对手,每次以小胜积累多了就成了大胜。可很多人一提到以少胜多都是认为少数人直接打败多数人,特别英明神武,却没有思考这个过程的艰辛。

你可能感兴趣的:(以少胜多讲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