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播音主持、传销团伙,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职业场景和人,可以靠说话来挣钱了。
有人说过,苹果1450亿美元的品牌价值里,有一半以上来自于站在发布会现场演讲台上的乔布斯,这个其实也没办法考证。当然,一个会说话的老板推动品牌的溢价和影响力,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马云的阿里巴巴,扎克伯格的facebook、罗永浩的锤子,即使埃隆马斯克、雷军这样并不擅长公众演讲的工科男,也不妨碍他们试图用说话来打动更多的粉丝。还有美的的方洪波、联想赶出来的孙宏斌,据说都是段子手,既能写又会说,还有【逻辑思维】罗振宇,已经算是国内靠说话赚钱的最前线人物了。我们这里应该也有不少罗胖的忠实粉丝,毫不夸张的讲,罗胖在干一件伟大的事情,俗话说人贵三立,立德立功立言,罗胖无疑是在立“传终身学习之道”之德,立【得到】、【逻辑思维】、万维钢吴军李翔等品牌授业之功,立每日语录中醍醐灌顶解惑之言。
我们未必想也未必能成为如上所述的大咖,但是,通过演讲的训练和技能提升,帮助我们更好的认知和表达自己,在工作场景、家庭生活、社会交际中有更丰富更愉悦的体验。相信我们都不大会抗拒这样的成长吧。我也算是一名走上讲台的受益者,接下来,分享一下自己是如何站上这个讲台以及站上去之后的三点感受。
【找不到兴趣,比失去已有更可怕】在做培训之前,我一直是在老东家的生产系统里做工艺质量管理,每天看着停不下来的机器和人,在为企业蓬勃的市场和惊人的年复合增长率加速飞奔,公司连续23年复合增长率是37.8%,在行业里也是非常恐怖的。在生产一线,你经常能听到的,“快搞!”、“怎么回事?”、“不能停线”。急促、简短、粗暴也充满力量的沟通语言。
说实话,那时候职业发展的路线看起来还蛮清晰的。在这种高效运转、粗暴直接的生产文化里继续待上两三年,最终很大可能会被传送带一样送到更高的职位。但是,这并不让我有多开心,甚至有些害怕。为什么说害怕呢。因为你清楚的知道,你所处的职业环境所接触的人所面对的组织文化,和你的成长期望不一致的时候,你内心就会生出自卑感。
这个问题想了大概一两周没想明白,最后是我老婆帮我打通的,有天吃完饭看电视,她就默默的说了一嘴:当初遇到你的时候,文艺青年,如今,搬砖青年。这种节奏和环境,和你的性格好像不是很搭吧,即使有了更高的职务,你也未必干的开心吧?就这样,我选择去做了自己一直念想的培训。所以说,女人是男人的学校,这话不假。另外,很多时候,你心中的答案,需要别人帮你读出来。
身边有不少在职场奋斗或创业打拼的人,在服装行业赚了钱对吃没有一点研究和兴趣的老唐投资餐饮结果亏得一塌糊涂;因为自己在国内找不到合意的台灯,从工业制造转道家用照明的老庞,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我见过凌晨三点在办公室沙发上打盹的技术男,也见过在收银台前睡着的营业员。因为害怕失去而在一个毫无兴趣的位置上消耗自己,更要命的是,或许从未想明白,失去了内心的兴趣和热爱,是一件更可怕的事情。
【注:对于现状中的职业岗位、所接触的人的兴趣不是不能培养和改变的,当然,这不在今天的议题】
【正视短板,可以畏惧,但不要胆怯】胆怯,会让我们不敢前行,而畏惧,则告诉我们已无退路。为什么这么讲?
我选择培训的时候既有期待也有畏惧的,期待呢,因为讲师是一个对于专业经验和学习能力、洞察思考能力都有相当要求的职业,我在这些方面做了一些储备,畏惧呢,因为自己慢热内敛的先天性格以及长期在生产系统里浸泡的这种简单粗糙的沟通文化,实际上我在表达上是有很大欠缺的,以至于这个欠缺,到今天都没有办法弥补完整。
09年10月加入到培训部,1个月后作为讲师开始人生的第一次正式培训,讲《6S管理在工作中的应用》,讲完课把自己关在教室里坐了半个小时,同事们的反馈是:内容设计还可以,呈现上不够自信,声音小,唯唯诺诺。
我最初站上讲台的那几场,面对学员时的那种感受,现在还历历在目。脸红,呼吸有些急促,手脚不知道放在哪里,脑袋里经常呈现断裂式的空白。可以说一个公众演讲者或者培训讲师最担心最害怕的表现,在我这里,一样不落,都体验过。
现在想想,我还蛮感激这次丢人的表现以及这次丢人表现背后的畏惧,我甚至因此还组建了一个【厚脸皮训练】项目。正是因为这次真实而探底的体验,打破了我原来对于“面子、底线、安全感”等一系列的认知,用这些虚妄的东西粉饰自己的无知和姿态,只会让自己与无知为伴、终老一生。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段是这样说的:一个成年人的标志不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而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说到这个我就想到了越王勾践,想到了前几年朋友圈很火的一篇关于毛竹的文章,想到了冯仑的一本书《野蛮生长》。只有悄无声息,才能野蛮生长。隐忍卑贱而心存畏惧,不过是因为内心有更大的欢喜,知道前面有更美好的风景罢了。
【心存信念,在自律中寻找方法】刚开始做培训的时候,我们都清楚,一门好的课程呈现,要求讲师既具有传统教育工作者的逻辑与严谨,也要具有导演和作家的想象力与趣味。在多年的训练和实践中,形成了如下四个小方法。
第一明确标杆,学习模仿。刚进培训部的新人,会发一个移动硬盘,我们俗称【看片】,既看余世维、曾仕强,也看罗永浩、胡哲(澳大利亚人《没有四肢的人生》),不光是看,看完还要做思维导图,分析结构设计、记录有效信息,好的片子大家还要轮着看或者一起看,看完后做头脑风暴。后面也就逐渐确立了【余世维的专业逻辑+罗永浩的冲突性表达】风格。那时候,我是【看片】最多做笔记最认真的。
第二关联需求,洞察素材。我这里说的不是搜集,而是洞察,因为在生活的时空里,就摆放着很多我们可以用上的人和事。我以前会随时带着一个小本或者用手机的记事本功能,有时候半夜起来只为了记录一个念想一句话,儿子的一次外出,邻居的一条狗,公交车司机的五分钟。以小博大,以少见多,以此即彼,以浅入深。我们会发现足不出户也可观天下的美妙,我也常常用这个想法来安慰自己:只要想象力足够,5块钱的饭菜也能嚼出别人50块钱的味道。以此让自己穷的更理所当然一些。另外,关联和洞察,是培训师甚至说是职场人士非常关键的一种能力,我也在摸索一套【跨领域跨段位】的训练方法,以后有机会跟大家分享。
第三确定风格,刻意练习。那时候公司限制使用外网,很多课件都是带回家在餐桌旁完成的,电视看得少了,游戏不玩了,应酬基本停掉了,最遭罪的是我的家人,有相当一段时间,他们也不看电视,只能看我演讲,所以我培训中的一些表演动作和风格,也有部分是来源于孩子需求的启发。如果你的专业演讲什么时候也能把一个不懂专业的承认甚至小孩留住,你的练习就差不多了。
第四快速精进,迭代认知。同样一个课题,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对象那里,我们都会更新版本:增删内容、重新甄选案例甚至是课程的逻辑也可能调整,我记得部门有个90后小姑娘,内蒙古人,【高效服务技巧】讲了两年多,我前几天碰到她,她告诉我这个课程已经是第65号版本了。
培训或者说演讲,是目前我遇到的普适性和效率极高的一种倒逼学习的方法,是最有可能把自己打造成终身学习者的一股外部力量。有人问我,有没有捷径,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但以我的判断,最好的捷径,就是不要把时间耗费在找捷径上,老老实实的走下去。
好勒,今天给大家分享了三点感受也就是三句话,第一,找不到兴趣,比失去所得更可怕。所以赶紧去你的工作、家庭、生活场景里挖掘你过往未发现的兴趣吧,如果一时半会找不到,那就好好参加我们【八点牛群】的学习活动吧;第二,正视短板,可以畏惧,不要胆怯。趁自己还年轻、还能弯下腰,把自己未来职业发展中会用得上的板子尤其是短板补一补;第三,心存信念,在自律中寻找方法。之前提到的四个方法,未必在其他方面就没有价值。
最后,给大家推荐一部影片,获得过奥斯卡四个大奖,最佳影片、导演、男主角、剧本,也是和演讲有关,是的,【国王的演讲】,讲的是二战期间,英国国王乔治六世从小患有严重的口吃,最后,在理疗师的帮助下,终于克服口齿,发表了振奋人心的战前演讲。我们可以从影片中找到演讲的价值、阻碍、训练的方法、演讲的场景及设计等等。
我们更可以看到:国王从遥不可及的神坛上走下来,用一个真实而平视、日常而琐碎的小视角,向我们展现平衡与冲突,也让我们感受到畏惧与真实的力量。国王也好,平民也罢,演讲也好,卖菜也罢,用真诚而畏惧的心,带着自己去行动去体验,就能抵达我们要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