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帝国的烂尾工程(上)

668年的平壤之战以唐帝国的胜利而结束,帝国旷日持久的高勾丽战争终于要划上句号了,战争的泥淖似乎已经走出,敢于反叛帝国的敌人已被消灭,现在可以去告慰先王的英灵了。自从公元598年高勾丽婴阳王率领靺鞨兵出击辽西,隋文帝派遣汉王杨谅率领30万大军水陆反击,已有70个年头了,从612年隋炀帝发大兵113万讨伐不臣之高勾丽,已有56个年头了,从643年唐太宗决意讨伐高勾丽,已有25个年头了。

一切看起来似乎那么美好,但战争结束了吗?没有,可以明确的说,没有。

高勾丽末期已经走向了衰败,自从531年安藏王被刺杀之后,高勾丽内部的政局便走向了混乱,阳原王、安原王、平原王时期不能阻止,直至这场权力争斗的游戏以渊氏家族的兴起而暂时告终。内部的混乱自然是外敌的最大利好,551年新罗联手百济,一起拿下了及其富庶的汉江流域,此后新罗又沿着东海岸向北部征伐,最远可至摩云岭,现在在咸兴留有真兴王出巡的石碑,上写着开国二十八年8月21日真兴王到此拜祭诸神。权臣渊氏家族的长期专权导致了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的矛盾,擅杀荣留王以及数百大臣,自然会在地方上形成反弹与冲击,但在尚未完成权力的整合之际,唐帝国的军队已经出现在了辽河以西的地平线上。漫长的高勾丽战争最终以666年渊氏家族的分裂而取得了胜利的时机,668年攻入平壤城,一举擒获宝藏王以及泉男产兄弟,高勾丽的中央政权已被拿下了,那么地方上的各地城池会乖乖投降吗?

按照常理来说,一般会有一部分人看不到希望投降,一部分人遵从王命而归顺,也会有一部分死硬分子坚持到底。因此在平壤城沦陷之后,会有一大批归顺者前来投降,也会有一大批顽抗者坚持到底,在《三国史记》中可能伪造的李勣奏报中这样写到:

鸭渌水以北未降十一城

1北扶余城州,本助利非西,节城,本芜子忽,丰夫城,本肖巴忽

2新城州,本仇次忽(或云敦城),禾兆城,本波尸忽,大豆山城,本非达忽

3辽东城州,本乌列忽

4屋城州,白石城

5多伐岳州,安市城,久安寸忽(或云丸都城)

鸭渌以北逃城

1(釒公)城,本乃忽城,面岳城 ,牙岳城,本皆尸山甲忽,鹫岳城,本甘弥忽,积利城,本赤里忽,

2木银城,本召尸忽,

3犁山城,本加尸达忽

虽然帝国军队一举攻克平壤城,擒获敌军首领,但在高勾丽长期的战争环境以及末期权臣专政引起的地方离心力下,《三国史记》中的可能是伪造的奏报反映了在平壤之战后高勾丽尚有大批没有归顺的敌对势力的存在。平壤之战的当年是668年,而下一年是669年,下二年就是670年了。

帝国征服高勾丽后,采取了非常积极的政策,首先是安抚被征服地区的贵族阶层,分封他们官僚爵位,“以高藏政非己出,赦以为司平太常伯、员外同正。以泉男产为司宰少卿,僧信诚为银青光禄大夫,泉男生为右卫大将军” ,接着是采取直接统治的政策,像太宗皇帝征服高昌后设置郡县一般,“泉男建流黔州,扶馀丰流岭南,分高丽五部、百七十六城、六十九万馀户,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百县,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之。擢其酋帅有功者为都督、刺史、县令,与华人参理”,还在当地直接驻屯大军,震慑余人,“以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检校安东都护,总兵二万人以镇抚之”。帝国灭亡高勾丽后在其故地设置郡县一如内地,是表明企图长期控制发展此地。

你可能感兴趣的:(唐帝国的烂尾工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