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Nico
“蝉鸣的夏季,我想遇见你”
01
回魂深处,是那个破落的小杂院。
有人说,梦境可以真实反映一个人灵魂最深处的想法。而我的梦境深处,对于“家”的概念,永远都会从那个偏僻的小院作为伊始。这个绿柳成荫,仅有两栋楼,54户人家的破落的小杂院,是我梦境的开始,也是我梦归的温柔乡。
每逢夏季,晚饭总会早早的结束,三五个孩子在院子里大笑着疯跑,骑自行车,用石头和柳枝搭建起一座座想像的城堡。
院子里的电线杆高高吊起一盏旧灯,吱吱扭扭摇摇欲坠,渴望照亮整个小院,可惜它太老了,也不足够明亮。还好它的旁边就是月亮,让它在黑暗的夜空中不至于那么孤独。偶尔有几颗星星围绕,它便绽开了无比欣慰的微笑,虽然掉了几颗门牙,脸庞也被皱纹包裹得皱皱巴巴。
“月亮掉到水里啦!”
“月亮掉到水里啦!”
只要一个小孩开始喊,其他的孩子就像回音壁一样,一瞬间小院里回荡起无数的回响,夹杂着童真的欢笑和时光的印记。
最讨厌的男孩名叫阿飞,比我大三四岁,不是撅着屁股专门对我放屁,就是拿走我可爱的熊宝宝,惹我哭鼻子。不过听说他现在已经结婚了,还生了个大胖儿子。不知是不是跟他小时候一样淘气,爱欺负女生,我想到这,忍俊不禁。
02
童年是美妙绝伦的梦一场。
搬家已经三年有余,昔日的玩伴也都散落天涯,我常常在水泥墙里通过手机看看别人的丰富多彩,很少主动认识新的邻居,也再没了昔日满脸的泥土,和傻甜傻甜的笑容。
孩提时的星星似乎分外清澈明亮。比着课本还能找到勺子形状的北斗七星,和夜空中最亮的北极星,说是星光灿烂也绝不为过。现在抬起头,高耸入云的建筑物璀璨耀眼,绚烂的霓虹承包了整个夜空的闪亮,星归何处,恐怕只有教科书里吧。
小时候我们常常抓萤火虫,兜在塑料袋中,争先恐后地看着它们翩翩起舞。看着飞舞的小精灵们,我们似乎也拥有了闪烁的光芒和自由的翅膀。
“不许吃蚂蚱!”妈妈们经常这样嘱咐。
可哪里有在野地里自由生长的孩子能忍住烤一两只蚂蚱来吃的冲动呢?
下雨天是户外游戏的绝佳时机,举着偌大的雨伞,拖沓着妈妈巨大的雨靴,在水坑里放肆地蹦跳,忘我地飞翔,与小伙伴在水花四溅里湿漉漉地哈哈大笑。下雪天是更加可遇不可求的狂欢节日,打雪仗、堆雪人是每一个北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天性解放。
那么多次夏季的夜晚,一听到窗外小伙伴的呼唤,我就从餐桌上一跃而起,紧接着被妈妈一把揪住,强按在餐桌上吃完晚饭,我赶紧扒拉两口饭,把碗一掀到底,胡乱着边擦嘴边往门外跑去。不管是学青蛙“呱呱”叫,还是学布谷鸟“布谷布谷”,都能引得我们咯咯大笑。
什么叫做无忧无虑,现在回想,这定是了。
03
有一种梦醒名叫长大。
小院昔日的邻居渐渐搬离了故居,曾经热闹无比的院子如今冷冷清清。
我的奶奶还住在那里。每逢夏夜,都会搬着小板凳坐在昏暗的小楼前,摇着蒲扇,模糊地盯着大门口的方向,注意是否有熟人突然走来,热情地大喊一声:“婶子,我来了!”
我们多次把奶奶接到新家来住,无奈老人家受不了楼房的束缚,顶多住上三天就会浑身不自在,吵吵嚷嚷着要回去,回那个冷落凋零的小杂院。
“还是自己自由啊。”奶奶常常唠叨这样一句话。
在外求学已有六年之久,回到小院的间隔越来越长,停留的时间也越来越短,来不及回首往事,细细回味纯真的美好。也没机会感悟未来,将此刻的心情延续下去。
我躺在四角铁床上,闭着双眼,慢慢把自己放空,似乎听到了寂静的小院里此起彼伏的清脆蛙鸣声。几个小朋友叽叽喳喳地围在花池边,比着谁手心里的蜗牛爬得更快,谁抓住的蚂蚱更大。我们玩得汗流浃背,可谁都不肯停下来追逐打闹的脚步,直到奶奶举着水杯在楼梯口大喊一声:“快来喝水!”我才百米冲刺似的地赶了过去,眼睛始终盯着游戏的孩子们,接过水杯匆匆地灌进肚子,水还含在口中没来得及下咽,就又飞奔回小伙伴的队伍中去。
我翻了个身,感觉喉头有些发紧,清咳一声,竟有一丝哽咽,我清醒了很多。
窗外明亮的路灯透过窗户直直地射进我的双眼,“嘀嘀”声不绝于耳。我努力想回到刚才的浅梦中,再把奶奶唤我名字的声音回味一遍,却驱不散楼下传来的刺耳鸣笛声和醉酒划拳声。
关上了房间所有的灯,拉紧了窗帘,可怎么也唤不回小院独有的“万籁俱静”。蛙鸣声在深夜里努力穿透响亮的发动机的轰鸣声和嬉笑吵闹,挣扎着发出微弱的令人难以分辨的“呱呱呱”。
我当下决定,明天就回那个令我魂牵梦萦的小杂院。奶奶一定就坐在门口最显眼的地方,摇着一把破旧的蒲扇,眯缝着双眼,迷离地盯着门口,看看有没有熟人归来,有没有她最亲最爱的孙女回来,兴高采烈地大喊一声:“奶奶!我回来了!”
那童年的希望
是一台时光机
Nico,90后法学硕士,自由撰稿人
愿你所念,都能如愿
感谢你拉到这里,谢谢你的喜欢,(づ ̄ 3 ̄)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