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合群是因害羞还是思想深刻

窃以为,一人被旁人贴上“不合群”之标签,要么是因为太害羞不好意思说话,要么是因为不愿意泯然众人状。

前者攻破起来较易,他若被动,你以主动攻之,久而久之,他就如一棵树上的柿子,软硬涩甘不会差太远。

后者就不一样了,不愿泯然众人之货,如果再被虐的深刻些,不管是他人还是自己,多半会成长某某大家,这时候就不得不拿尼采和梵高举例了。

都是清一色的精神病重症患者。旁人会把这种反差感称作怪物。

毕竟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最安全的做法就是从众。

1.

昨天刚看完《月亮与六便士》,文中男主角斯特里克兰,在人到中年后突然“顿悟”,以磐石不可移之势,抛家弃子,卷巴卷巴财产离家出走,他觉得是那个循规蹈矩的家庭和寄身于他并不断消费他的妻子,阻碍了他画画的梦想。

我们不讨论道德,毕竟人人都不是完人,不能保证从始至终不触犯上帝的戒命。

所以我们只探讨男主角的性格特征。

斯特里克兰在离家出走后到死,在物质生活上都是极其贫乏的。

性格古怪暴躁,没有传统的道德观,对物质的追求比肩原始人,为人处世,社交能力为0,是个十足的坑王。

整天一副爱TM谁谁的嘴脸,内心强大到不管是谁张口就是一句“你赶紧去死吧,傻*!”即使是你要请他吃饭,他也会在饭前饭后骂你个体无完肤。

就是这样一个异类,不但成功俘虏各种妹子的贼心,堪称绝世好哥们,有一种兄弟之妻我不欺谁欺的舍我其谁之气。还成为那个时代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家。

2.

抛开作者毛姆的杜撰成分,正是男主角的不合群,不在乎他人的看法,只遵从自己的内心和生理需求,从四十多岁到死,从没有过放弃和后悔,最终在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后,离开人世。

他最常挂在嘴边的话除了粗口,就是其思想的精华——我不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

并且用一生去践行。

但大多数的所谓的不合群都介于两者之间,既不想泯然众人矣,又不敢百分百做自己。

显的既木讷又每个性。

我就是酱。

所以就活成了下面这句话。

大多数人成为的并非他想成为的人,而是他不得不成为的人。

3.

再有就是自信不够,太过于在乎他人的看法,不敢把真实的自己呈现出来,总觉得自己不够好,完全活成他人手中的木偶,首先是父母手中的木偶,性格的形成来自于原生家庭的教育,而我不想去罄竹难书。

要合群无非是多跟别人说着无意义的话,跟疯似的随大流,别人怎样你也怎样就好。

一般我都会对这种行为嗤之以鼻。

但是回头想想,跟自己的家人,说的最多的不也就是废话吗?

说废话的好处是让他感觉你是在乎他的,关注他的,自然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慢热的问题,我理解的慢热就是,我觉得你跟我气场相合,我就跟你废话,跟你合群。

但不是对每个人都如此。

人跟人的性格不同,差异就在于,有的人跟谁都合得来,而有的人只跟一小部分人合得来。

哪个更好呢?

who knows?

who care?

只愿,你能坚定自己的立场,不要左右摇摆,要嘛从众,不然就特立独行。

毕竟从众也需要勇气。

也许只有偏执狂才拥有强大的内心,敢于踏上特立独行的荆棘路,用中指比着传统,对它嘘嘘。

如此才能做到活出自己而非别人给你的定义。

共勉吧,不合群的怪物们。

如果你也跟我一样,欢迎留言讨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不合群是因害羞还是思想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