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爬山的过程看6岁孩子的行为,认识到大人与小孩的记忆区别。

从爬山的过程看6岁孩子的行为,认识到大人与小孩的记忆区别。

周六很快就到了。

我们家每周六爬山,周日在家里举办读书会。

周末生活丰富多彩。

2017年3月18日,我们选择的景点是黑铁山风景区,同样是不收门票的。(在淄博圈子问好的,问的都是亲自去过黑铁山的淄博游客。去过才有发言权,才更实际。)

一、出发前准备。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我用2天时间准备好公交路线图,转乘车,一个背包(卫生纸,保温水,手机,易经口袋书,国学经典合集口袋书。公交卡,手机。饼干与苹果。)

说到苹果是周五来我家收物业费的楼上邻居给的,

邻居刚下班回家就来我家,当时是城禹开的门,看到城禹独自在桌前做立体手工,还能边做边介绍手工作品名字边交流,这么可爱,跟城禹开心聊起来了。

邻居很和善,交流中提到房租费,觉得高,帮我出了几个主意,我一听,细细分析,觉得可行。

只要是为了推广国学,方法可行,我都有乐意尝试。

二、出发路上的趣事。

8点30分出发,按照之前规划好的路线图,很顺利找到了转乘车站牌,可是却没有76路车呢,

想到了《孙子兵法》九地篇第十一提到的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如何用乡导者呢?

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呗。

那就张开嘴问呗。

我问了这个站牌上等公交车的阿姨,阿姨建议我去那条路的也是同一个站牌名字的公交站牌上去看看,那个路口右走就是。

谢过阿姨后,我和城禹一起去,大约2分钟就到了,果然,这里有76路公交站牌。

找到了,同时看到不少学生们,也在此站牌等候,难道他们也是去黑铁山?

不敢确认。

很快过了5分钟,76路公交车来了。

这些学生们还真不错,让我们没想到的是,居然能主动礼让我和城禹上车,满满的感动,跟之前我接触的学生不太一样。

快到目的地的时候,有位爷爷奶奶带着孙子下车前问公交车司机师傅,这里是不是黑铁山,没等司机师傅回答,那些学生们都齐声喊到,“不是,到下一个站牌就是。”

太好了,

君子以类族辨物。

我观察并确认跟这些学生们去的是同一个地方-黑铁山。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周易-系辞上传》

因为我们是第一次来黑铁山,下了站牌后,不知道具体的哪条路通往黑铁山,那就跟着熟悉去往黑铁山路的这些学生们去。

三、爬山趣事。

跟随着这些学生们的脚步,我们到了黑铁山山脚下,左边有个纪念馆。

从爬山的过程看6岁孩子的行为,认识到大人与小孩的记忆区别。_第1张图片

我们选择先去纪念馆,逛了大约20分钟,里面都是抗日战争历史时期的遗物,,报纸,书,照片,感到自己心情沉甸甸的,倍加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

那些学生早早爬了山,不见踪影。

接下来要靠自己以及观察别的游客动向了。

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行者,不能行军。-《孙子兵法》九地篇第十一

爬山前,我们看了黑铁山整体图,做到心中有数,行走有路,知道哪条路可行,哪条路不可行。

准备爬山,城禹走的快,刚开始简直是跑着上去的,我被远远的甩在后面。

不放心的我喊道“城禹,等等我。我都看不到你了。”

这时候,城禹偶尔会停下来,在上面等到,或者走的慢一点。

总之,还是在我前头。

这才6岁的男孩爬山如同在平地走路似的,不知道累,还是没有累这个概念?

到了山腰,有个黑铁山英雄纪念碑,好高,看看照片。

从爬山的过程看6岁孩子的行为,认识到大人与小孩的记忆区别。_第2张图片

休息片刻,继续往山顶方向爬。

城禹还是继续往上爬,丝毫不顾我似得。

我也仍然提醒道,不能离开妈妈的视线之处。

没办法,我主动加快速度,得跟上城禹去。

到了山顶,我在想,这就是真正的山吧,几乎没有放得下整只脚的小平地。

从爬山的过程看6岁孩子的行为,认识到大人与小孩的记忆区别。_第3张图片

这时候,城禹不管三七二十一,手脚并用跟个猴子似的继续爬,从这颗石头到那颗石头,旁边的游客看了都想扶着他爬,到了中间,城禹总算休息会,我趁着这休息片刻,拍照留念。

就这样,山顶的每个石头,都被我们爬遍了,来回一圈,我们爬回去刚才上来的地方。

这时候,有位孩子爸爸问我,“只有你带着孩子来爬?”

我说“是啊。”

接着那位爸爸竖起大拇指,“厉害。”

这位爸爸一家4口人来爬,一儿一女,妻子,孩子显得有点害怕,妻子不断地抱怨什么,孩子爸爸不耐烦的把孩子从这石头抱到那石头。

刚才还遇到一家3口的,男孩明显的害怕,害怕的到了山顶不敢站起来了。

爸爸妈妈不断地安慰,鼓励。

现在不知道如何了。

山下风景:

从爬山的过程看6岁孩子的行为,认识到大人与小孩的记忆区别。_第4张图片

在这里也看了看山下的风景,一目了然,一览山下的风景,山下的纪念馆外面造型尽收眼底。

也只有站在一定的高度下,才不会出现让自己因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而不识国学经典的真面目。

也不会让自己成为类似井底之蛙故事提到的那些见识短浅而又盲目自大的人。

四、下山路上确定下周六爬山事宜。

下山的时候,城禹行走的速度还是明显的快,我再次跟不上。

于是,我又喊道“城禹,等等我,都跟不上你了。”

城禹停下脚步,反而上来,说,“妈妈,你的速度也太慢了。”

于是拉着我手,手牵手慢慢下山。

城禹提到下周六,我们去白云山。

我很惊奇,“你是怎么知道白云山的?”

城禹不以为然的说,“在纪念馆看到的。”

“我啥没注意到呢。”我若有所思的问。

到了山脚下,我们没有休息,看到城禹想喝椰子汁,又想要如意金箍棒,又想要弓箭,

我提出,只能选一样。

城禹选择了椰子汁。

价格挺贵的,但这是城禹第一次喝,果断买下,尝个新鲜吧。

反正平时吃的简单,省下来的钱周末玩,爬山,锻炼身体,见见世面,开开眼界,何乐而不为?

因为只要理财正辞了,才能禁民为非啊。

事后,我对城禹说,“这次买椰子钱,从你的零花钱里扣”,

城禹表示同意。

从山脚到公交车站牌路旁,有养马的。

城禹这是第一次现实中看到马。

从爬山的过程看6岁孩子的行为,认识到大人与小孩的记忆区别。_第5张图片

想继续看一会,好吧。那就看吧。

时间到了12点后,我们开始坐公交车回家,发现那些学生也在公交车站牌下。

缘分呐。

五、回家路上要摸铁轨。

车上,城禹说想摸摸铁路,也就是铁轨。

我问城禹“你知道在哪里下车能摸到铁轨吗?”

城禹说“我知道,来的时候我注意到了。”

“好吧,那就听你的吧。”

一路上,城禹不断地看外面,生怕错过了能看铁轨的站牌。

到了城禹说的目的地。

城禹摸着铁轨,嘴里念叨着,“总算摸到了,原来是这感觉。”

我趁机拍下,城禹的第一次摸铁轨。留念。

从爬山的过程看6岁孩子的行为,认识到大人与小孩的记忆区别。_第6张图片

接下来该找能回家的公交车了。

我继续往前走,看看有其他能通往家门口的公交车吗?

到底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这次不用转车到家就直接到家门口了。

因为看到了88路车,可以路过家门口站牌的公交车。

也由这次经历知道了,88路车的终点站是哪里了。

一举好几得啊。

我们到了家,吃了点拉面。

下午休息,看书,整理家。

没想到的今晚央视《朗读者》播出的主题是第一次。

结合我们人生路上的N个第一次,以及今天爬山城禹的N个第一次,今晚的《朗读者》看着很有感触。

六、周日读书会采访经典宝贝城禹。

2017年3月19日。每周一期的读书会继续。

德德妈,德德9点后就到了。

9点30分钟准时开始。

这周我看了所有家人的学习经典的分享,更新了周日的读书会流程。

1.先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环节包括姓名,学校,哪年接触经典,几岁时候,这周家庭正音跟读,朗读,诵读的经典内容有哪些,要求都是介绍自己做过的事情,没做过事情一概不言。

2.领读2样经典。

3.全体朗读1样经典。

4.采访。

在自我介绍环节,2位经典宝贝都介绍的比较好,德德没有介绍出这周家庭学经内容。

在采访环节,我采访的是城禹昨日爬山事宜,以此来认识小孩和大人的思维的区别。

1.问:昨天山顶,那么多石头,几乎没有放脚的地方,你觉得难不难爬?

答:不难,手脚一起爬,就过去了。

2.问:是上山容易还是下山容易?

答:都一样。

3.问:你觉得在山脚好玩?还是山顶好玩?

答:山顶好玩,山顶能看的高,看的远。

4.问:你当时哪里来的勇气,在山顶那么危险的石头,也没有防护栏,就敢爬来爬去的?

答:因为我太兴奋了。

5.问:在山顶爬来爬去,也不害怕吗?

答:就是不害怕啊。

6.问:那妈妈在你后面提醒你,要注意安全之类的话,你什么感受?

答:我不听,因为我太兴奋了。

7.问:你觉得黑铁山山顶那么难爬,你是觉得不难爬呢?还是没有难这个概念?

答:没有难这个概念,反正就是好玩,我太兴奋了。

采访完毕。

这段对话采访再次颠倒了大人对小孩的片面认识,许多大人以为《易经》那么难懂,小孩子能学的懂吗?

总结6岁男孩的采访记录,学东西没有难易之分,有的只是有没有这个环境和坚持。

爬山的环境,周围游客都在爬,我也能爬。

想起来前几天在某位关注儿童教育的退休爷爷博客看到的下面这段话:

婴幼儿没有难易之分

成年人往往把自己的难易观强加给孩子,认为"最容易"的教孩子尚可,千万莫"难"为了孩子,结果严重地束缚了婴幼儿的发展.

其实,婴幼儿的难易与成人绝然不同,婴儿眼里根本没有难易之分,他们也不知"难"和"易"为何物,

好奇就接收,厌烦就拒绝.

有趣的学就是玩

婴幼儿学有两种,

有趣的学和枯燥的学;

有趣的学就是玩.

婴幼儿玩也有两种,有益的玩和无聊的玩;

有益的玩就是学.

我们要求学中有玩,玩中有学,这是最优的不露痕迹的教育.

如果提倡无聊的"玩",孩子没有兴趣,没有成人的关注和参与,没有兴致勃勃的思考、操作、阅读……

游游荡荡无所事事,那才是儿童的"监狱"!

爬山中城禹强调的最多的就是好玩,

什么知难而上,知难而退,那都是大人的说辞,

对孩子来说根本没有难易之分,更别提难易概念了,一点没有畏难情绪。

也有无数的例子证明了这个道理,

有成千上万的儿童经过培养能背诵?《易经》、《论语》、《老子》、《大学》、《中庸》等内容,恩师的女儿经过几个月的培训就能背诵许多古文,认识几千个汉字,

深圳电台、深圳电视台、凤凰卫视、深圳晚报、深圳特区报等对恩师女儿的成长过程都有详细的报道.

我的孩子城禹,经过适当的培训,也达到了这个目的.

所以都说孩子像海绵宝宝,你给他什么知识他就吸收什么知识!

对他来说没有难易之分,所以要把最好最系统的经典给他们!

记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退化的,宝宝的记忆是最好的!

面对现在的国学热,

我们现在学习国学,学习中国文化,那么中国文化的代表著作是什么,我们要很清楚.

如果说我们要学孔子、老子,

那么,我们也要清楚,孔子、老子学的到底是什么.

如果我们学习孔子、老子,

却不学习孔子、老子所学的经典,

反而去学孔子的弟子、老子的弟子,

甚至连弟子都不是的弟子的弟子的弟子写的东西,

这样我们能够学到孔子、老子的精髓吗?

这是一点思考.

其二,经典的顺序是非常有讲究的.

我们非常清楚,儿童学经典,没有难易之分,那为什么不从我们成人认为最难的经典开始呢?让孩子一步达到最高峰,接着学其他经典,就会"一览众山小".

而有些家长总是担心孩子不懂,非要从最简单的经典开始学,等于一开始就让孩子在山脚,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去读更难的经典,

就像爬山一样,会越爬越累.

这是从道理的层面,我们可以进行思考的问题.

实际的情况,我们也提出来让大家思考.

我们先读《易经》一两年时间,再读《弟子规》,这是一种方案;

或者我们先读《弟子规》一两年时间,再读《易经》,这是另一种方案.

请问:这两种做法有区别吗?

这两个人的收获会不同吗?肯定是不一样的.

就如爬山,如果一开始就把你抬到高山顶上,以后你慢慢下山,会很容易.

因为小孩子学习经典没有难易之说,所以一开始把他拉到"山顶"还是"山脚",对他来说是没什么区别的.

如果一开始让他学《三字经》《弟子规》,背儿歌,以后越学越难,

等长到十几岁,已经有了畏难情绪,再去学《易经》,相对来说就会很难.

这就是读经次第的问题,道理说起来很简单,大家自己去体悟,去决定,我们只是引导大家.

如果我们不认真地思考,人云亦云,就会走错路了还不自知.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爬山的过程看6岁孩子的行为,认识到大人与小孩的记忆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