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真的是上帝吗?

         这些年来,咱们奉行"顾客就是上帝",但在生活中商家好像对待客户像不会象上帝那样,反而把上帝的踩在脚下。

       比如在2008在广州新市的家乐福,有安保人员怀疑一位女顾客偷东西,强行带到禁闭室进行搜身,结果是没搜出任何脏品,事后该女顾客表示抗议并报警还要求家乐福超市相关人员书面道歉。结果呢?无人搭理,没有任何超市领导和工作人员表示歉意,并且直言不讳的要求要求该女顾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我们也不怕被告,气焰嚣张,由于该顾客无故被保安大叔,强行猥琐搜身,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找有关监管人员,不搭理,找媒体《今日关注》后背报导,超市这边人员才有所谓经理出面,口头道歉,并且愿意赔偿100元现金卷。

       如果是你,你会接受吗?不要说上帝了起码的尊重都没有,对于这样的商家,被无故猥亵一顿,并且要求你在他超市继续消费,相信很多人都觉得太无耻。对于商家的这种行为,我们消费者是弱势的一方。当下的消费者保护机制过于繁琐,既挫伤了消费者维权积极性,也是在客观上保护了所谓商家的利益。消费者维权难,维权系统复杂,成本高,在加上有关监管滞后,出问题也只是消费者与商家协商。

      又比如,国庆假期曝光携程捆绑销售一篇题为《一年100亿?揭秘“携程”坑人“陷阱”》的文章在朋友圈流传,由于正值假期订票高峰,引发大量关注。作者指出,其预订了河北航空的NS3268次航班,价格显示是1037元,但进入结账页面价格变成1152元。点开明细发现,增加的115元来自“成人套餐”,除了机场建设费50元,还有36元“酒店优惠券”和29元“贵宾休息室”费用。

           曝光查看自己订单,原来我也套路了这么多次,买了7次酒店优惠券,13次专车优惠卷,一大堆不知情的产品,多次向携程投诉无门,客服就把责任推给我们,说买之前没看清楚,问题是我们。

   12月4日携程收到上海保监局的40万的罚单,公司和总经理李小平相对处罚30万和10万,原因是客户不清楚保单内容,2016年度携程旅行网销售保险产品过程中存在“未明确披露承保公司、代理销售主体,未明确披露产品条款信息及批备编号”等违法行为。那么为什么携程如此热衷附带保险销售,原来,作为销售渠道,OTA对保险费的抽成比例十分惊人。

有业内人士甚至透露,部分代理公司从航意险中获取的手续费收入可达九成之多。保险公司在这个行业完全没有话语权。

    除了携程,其他多家服务平台目前也是这么做,哪怕携程挨罚之后,现在点进机票结算,航意险上还是默认打勾,其他服务平台,去哪儿,同程旅游网也都是在机票结算,依然默认勾选保险组合,即航空意外险和延误险。

       在线平台敢这么做一方面因为目前机票代理已经赚不到什么钱,做机票的人多同质化竞争激烈,为了保留流量入口,有的平台甚至是亏钱引流。另外一方面,不公开保险公司,有利于平台垄断,分走大部分保险利润,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漠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是理所当然,隐瞒消费套餐,打车优惠券也觉得合情合理,商家逐利无可厚非,但逼格能否高点,不损害消费者权益前提下呢?

      所以说顾客是“上帝”在咱们国家是一些商人为了达到某些利益目的而说的话,并不能当真。所以当某些商家说顾客是上帝的时候,咱们听听就可以了,不要当真,商业中利益交换才是目的,我们享受方便的时候也应该檫亮眼睛。

你可能感兴趣的:(顾客真的是上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