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笔记

关于作者

        第一作者 彼得·蒂尔(Peter Thiel)是一个天使投资家,也是一个思想家,在各种折腾的过程中,善于不断的总结经验与思考。他于1998年创办了PayPal并担任CEO,于2002年将公司以1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了eBay,促使电子商务开创了新的局面。他在2004年对Facebook做了外部投资,并担任董事。同年成立软件公司Palantir,服务于国防安全与全球金融领域的数据分析。蒂尔联合创办了Founders Fund基金,为LinkedIn、SpaceX、Yelp等十几家出色的科技新创公司提供早期资金,其中多家公司由PayPal的同事负责营运,这些人在硅谷有“PayPal黑帮”之称。他成立了蒂尔奖学金(Thiel Fellowship)鼓励年轻人在校园之外学习和创业。他还成立了蒂尔基金(Thiel Foundation),推动科技进步和对未来的长远思考。

        由此可见,作者蒂尔是一个在互联网领域具有丰富的实践和理论经验的人。作者认为本书是他的得意之作,是多年高科技企业打拼的经验总结。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笔记_第1张图片

关于本书

        全书一共14章,从内容上可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3章),回顾了2000年以前科技界的环境以及科技公司面临的境遇,对早期成功的科技企业做了分析。

        第二部分(4-8章),探索成功科技企业的共性,比较传统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的异同,分析几个知名科技企业成功背后的本质;

        第三部分(8-14章),讨论如何打造一个科技创业公司。这一部分是作者多年人生经验的总结,可以看做是长者的智慧:)

分享知识点 1、垄断与竞争(“从0到1”与“从1到N”)

        作者将本书命名为“从0到1”,是因为这个词能够很好的总结科技企业成功的本质:“技术创新”。只有技术创新才能形成垄断,而垄断才是企业赚钱的本质。

        所谓“从0到1”,指的是一家企业建立过去从未存在过的业务,建立全新的盈利模式或者开创一个全新的生态圈;而“从1到N”,则指的是重复别人成功的案例,企图在一个已有的商业圈中去分一本羹。在这里,作者举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例子,对比了谷歌和印度菜餐馆。谷歌是“从0到1”模式的代表,印度菜餐馆是“从1到N”模式的代表。

        印度菜餐馆只是硅谷成千上万餐馆中的一个,它试图在无数的餐馆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强调自己的特色(虽然并没有什么特色),强调自己在某一个小领域的垄断性,比如一份得自曾祖母的传奇配方、一个地中海风格的装修氛围。而所有这些都不是不可替代的,这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商业环境,为了一点小钱,大家绞尽脑汁,最后不得不靠运气存活下来。

        而谷歌则不同,它是一个真正意义上提供独一无二服务的公司,他通过优秀的搜索算法几乎垄断了搜索市场,在技术和商业上碾压了竞争对手雅虎和微软,占有了搜索市场68%的份额。令人奇怪的是,谷歌却不强调自己在搜索引擎领域的能力,反而处处宣称自己是一家广告公司。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作为一家广告企业的谷歌,不容易被人看出其行业垄断的地位,作为广告公司,即时谷歌垄断了搜索市场,独得每年搜索市场的170亿美元,相较广告行业每年4950亿美元的资本来看,只占3.4%,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卒。这样一来就避免了被美国司法体系通过反垄断法拆分,过上闷声发大财的生活。(又是长者的智慧。。。)

        所以真正的垄断者会为了自我保护而撒谎,会想方设法隐瞒行业垄断的事实,并夸大竞争。这就是“从0到1”和“从1到N”的根本不同之处。

分享知识点 2、开放的思想

        要做到“从0到1”,从无到有,必须有开放的思想,才能在当今商业活动分割异常细致的环境下,凭空开拓出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做到人无我有。开放的思想能够带来技术创新和理念创新,这两者创新才能使自己的企业不至于在激烈竞争环境中随波逐流。企业家应该有宽阔的胸襟和思维去容纳不同的人文,历史,社会学,新技术等。你有自己跟别人对某个重要事物不一样的见解,有可能就是因为你有足够开放的思想和知识让你看到了创新的机遇。很多人说不出究竟有哪些重大事情你是有独特的看法的原因是你自己根本不知道哪些是“独特”的事情。在创业者的角度来说,就是你根本琢磨不透究竟下一波创业浪潮来自何处。这样的话,你就充其量只能做从1到N的C2C(Copy to China)的量变的创业,永远跨不过从0到1的质变的创新。

分享知识点 3、速度

        雷军分享过自己搞创业和创投的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凡事无快不破,再天才的想法也会死于拖延。这与本书的观点也不谋而合。

        因此,你应该让你的产品在还没有任何竞争者的情况下就进入市场。经验之谈,你不可能在该市场中作为后来人而想后来居上。即使在其他已有的大部分竞争者竞争能力都不强悍的情况下,也不应该这样做,因为就算只有一个有能力的竞争者比你先进入市场,就会大大的降低你成功的可能性。你必须在别人之前先找到一个适合创业的潮流趋势,在该市场广开大门的情况下开始大展拳脚。千万不要把自己陷入到全面竞争的境地,去和一大帮智商并不低的人血拼。

分享知识点 4、心态与态度

        对未来不明确的悲观主义者:一个对未来不明确的悲观主义者看到的未来是阴郁的,但却是束手无策的,所以这种人会喜欢把钱存起来以应对不明确的未来,却也正是因为未来的不明确而不会去进行投资。作者举例说当今的欧洲就是这种情况。

        对未来明确的悲观主义者:在对未来明确的悲观主义者相信未来是可知的,但却是暗淡的,所以必须提前做好准备。所以贫困点的就能省则省,有点钱的就会大肆投资掠取金钱以备‘寒冬‘的到来。作者这里认为中国其实就是这种情况。我深表赞同。

        对未来明确的乐观主义者:在对未来明确的乐观主义者眼中,如果计划缜密,工作努力,未来会比现在更好。所以这样的人都不会寄希望于储蓄,而是坚信未来是光明的,更愿意去投资去开创事业,赚取更大的利益!作者举例认为1950-1970年的美国就是这种情况。这种人的成功几乎可以在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找到例子,成就大事的大人物往往都是目光坚定的乐观主义者,早早的对未来进行投资,有计划的进行布局,最后获得无可限量的投资回报。

        对未来不明确的乐观主义者:一个对未来不明确的乐观主义者只知道未来会变得越来越好,却不知道究竟有多好,因此不去定制具体计划。他想在未来获利,但是却没有必要制定具体计划。与其努力数年开发一种新产品,迷茫的乐观主义者选择改进已有的产品。所以进入并主导利基市场,然后规模化的进行垄断,往往会被这些人忽略掉。

        作者在这里花了大量的篇幅去描述最后一点“对未来不明确的乐观主义者“,这是因为在他看来这就是美国当前的情况。但是,无论你处于哪一种主义之中,只要你想打造一个垄断级别的企业,你都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规划,而不是坐等上天来给你安排。

感想 中国互联网的抄袭文化

        近几年国内互联网创业上非常流行一种C2C(也就是Copy to China - 拷贝到中国)的创业模式,打的就是一个时间差和地域差。将在国外的如硅谷等已有的创新拷贝到中国来实现,然后因为“中国特色”的各种保护情况,很多人竟然都做成功了。小的抄袭多如牛毛,大的抄袭也屡见不鲜。如腾讯qq起家抄袭的就是OICQ,据说微信也不是先行者,而是拷贝What’s up 。

这是因为,在国内互联网环境算是一个封闭的环境,国外的企业不能直接进入。因此,当国外出现一些互联网的新事物时,如果国内的企业“抄”得足够快,赚钱和形成垄断的概率就足够高。这种抄袭本身并不能简单的评论其好坏,但是随着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这种“抄袭”文化一定会逐渐消失,慢慢成为记忆。如果国内企业始终只想着赚钱而不思考进取的话,国内企业终究会失去国际上的竞争力,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所谓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技术,三流企业做产品,四流企业做服务。只有标准和思想的提出才能实现“从0到1”的突破。

部分摘抄

        商业世界的每一刻都不会重演。下一个比尔.盖茨不会再开发操作系统,下一个拉里.佩奇或是谢尔盖.布林不会再研发搜索引擎,下一个马克.扎克伯格也不会去创建社交网络。如果你照搬这些人的做法,你就不是在向他们学习。

        当然,照搬他人的模式要比创造新东西容易。做大家都知道如何去做的事,只会使世界发生从1 到n 的改变,增添许多类似的东西。但是每次我们创造新事物的时候,会使世界发生从0 到1 的改变。创新的行为是独一无二的,创新发生的瞬间也是独一无二的,结果新奇的事物诞生了。

        我们当下的任务是找到创新的独特方式,使得未来不仅仅与众不同,而且更加美好,即从0到1。最重要的第一步是独立思考。只有重新认识世界,如同古人第一眼看见这个世界一样新奇,我们才能重构世界,守护未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