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从红灯区路过是怎样一种体验

每天从红灯区路过是怎样一种体验_第1张图片

一、初识红灯区

2013年7月,我大学刚毕业,在市里找到了一份工作,并和别人合作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这套房子位于离单位不远的城中村里,由于村子周边全是新修的路,不通公交车,所以那一年我上班基本靠走。

每天早上要早早的起床,走出村子,一路哼着小曲去上班。每天下班基本都是夜里,沿着原路,踏着夜色,哼着早晨没哼完的曲子回到村中。

在上班的途中,要经过一段拆迁区,这片区域位于主干道两侧,属于我所租住的村子与城市交界的地段。城市的迅速发展,使得每一个城市当中,都会有那么几处处在城市和乡村之间中间地带。这里被城市的车水马龙和高楼大厦所包裹,构成一副城市化进程中特有的城乡结合部景象。当然,村民们也不甘落后,在自家的土地上,建起独门独户的、高约四五层左右的楼房,用以出租,临街的就作商用,自家经营些生意,或租给外来人员开个铺子,不临街的就建成几室几厅的格局,出租给外来务工人员。虽然这里没有像城市小区那样完备的物业管理和环境设施,但因为这里的房租要远低于小区居民楼的房租,所以这片区域吸引了大量刚刚踏入这座城市谋求人生发展的年轻人,或者是常年奔波于各地的外来劳动人员。这样就使得这一片城中村子,有着稠密的人口数量,参差不一的人口构成,规模不等的私家店铺,包罗万象的商业构成。

我所经过的这一段路,正处在村子出入口处。底层一排商户,不锈钢门窗制作、土杂商铺、快捷旅店、便民超市、理发足浴、成人用品等等,如此种种。当然也有未悬挂招牌、门窗紧闭的店家。

那会儿正值七八月盛夏,夜晚来临时,大地冒着腾腾的热气,把每一个人都从屋里逼到屋外。每天下班后,我打村口路过,这里总是热闹非凡,人声鼎沸。各种各样的小商贩,占地开张,有光着背卖烤肉烤鱼烤韭菜的,有推着玻璃推车卖凉菜卤肉的,有沿街摆摊卖凉鞋袜子小饰品的,叫卖声、讨价声、划拳声,不一而足,熙熙攘攘。

这种情景,虽然让人有一种杂乱无章的不适感,但毕竟是夏日的夜晚,需要这一份热情与喧闹。热闹的人群中,总是有成堆的男男女女站在那一排门面房外,女的浓妆艳抹打扮入时,男的或赤裸着臂膀或胳臂上印着纹身。当时的我单身未婚,涉世不深,觉得这里大概是他们谈情说爱的地方。

日子久了,慢慢才发觉,那一段路并不是相恋男女约会的地方,站在那里的男女也并非是纳凉避暑。那些白日里门户紧闭未挂招牌门面,也并非无人经营——一到晚上,这些门面房统统开张,屋里亮着昏黄的灯光,门口坐着三五个女子,衣着暴露,抽烟聊天。

直到有一天晚上,我从这里的路过,被两三个女的给叫住,她们原本坐在半开的门里,但见我走过来,统统起身走到我面前:

“小哥,来玩呗!”

“来嘛,来嘛。”

“耍不耍,耍不耍?”

我才意识到,原来这里是红灯区!

在我意识到这里是红灯区的那一刻,脚步不自主的快走了几步,急于走过这段路。从小到大,一直是家长眼中的好孩子,老师同学面前的好学生,红灯区也只在书上和电视里看过听过,没想到自己天天走的这段路竟然就是红灯区,在这灯光昏暗的夜色里,忽然被风尘女子给叫住,也着实让我吓了一跳。

所以,当时的感觉以害怕为主。这就好比,天天在电视上看血腥的暴力电影,虽然死尸、血浆天天见,但毕竟那是隔着屏幕演绎出来的,要是真的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碰上了杀人现场,尸体倒在地上,满身是血,还真是让人浑身一颤,不敢直视。

我不敢去看那几个叫我的女子,至于容貌、年龄、身形统统没有注意,心里只想着赶紧走过去,赶紧走过去,仿佛被她们叫下就会发生极为恐怖的事情。当时那种情绪,是区别于羞耻的一种感受。羞耻是说你做了你认为不该做的事情,觉得见不得人才有的感受。而那一晚的感受更多的是未知的害怕,因为我不清楚这些女的是谁,也不清楚她们一拥而上会对你做些什么。所以脑袋当中没有多想,本能地产生一种对未知危险的应激,伴随而来的自然是惶恐和害怕。

急匆匆地走过这段路后,我才意识到,我只是打此经过的路人,又没做什么坏事,有什么好害怕的,恰恰相反,越走的快,反而越是心里有事!所以走过之后,心情也平静了下来,对自己刚才的过激反应呵呵一笑。

二、好奇至上

那晚,在匆匆走过红灯区后,因为明白了那些女子的用意,心里就不再害怕了,转而变成了对她们的好奇——而且不是一般的好奇,是那种两性之间才有的、无比的好奇。

好奇心是人类的通病,也是人类发展的动力。

对女性的好奇是男人通病,更别说我当时是一个单身未婚、涉世不深的年轻小伙了。

所以通过那段路后,我就一直在想这究竟是个什么地方,哪些女的多大了,究竟长得什么样子,这么明目张胆地拉客难道不怕被抓吗……

就这么想着走着,竟然不自觉的回了几次头,甚至出现了“再返回去重走一遍”的冲动。当然,立马又觉得这是一种愚蠢可笑的想法。不过,直到临睡前,一晚上都在想那片区域和那些女子可能的模样,心想着第二天一定要看个清楚。

所以第二天一大早,带着前一晚的好奇心我早早的出门了。在离那片区域还远的时候 ,我就注意着那排门面房。结果,远远就看到除了几个从村里出来的上班族匆匆走过外,没什么人在此逗留。路过时,我扭头朝那些门面看过去,都是门窗紧闭,看不到一个昨夜的女子,只看到偌大的一个“拆”字用红色的油漆印在那些门面的墙上。这分明是一派败落的冷清景象,与前一晚的热闹场景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让人很难将此地与风月场所联系起来。

大概是没有看到自己所好奇事物的原因,心里竟然有点小失落,你说人的心理奇怪不奇怪!

每天从红灯区路过是怎样一种体验_第2张图片

三、我的观察

随后几天的观察,逐渐发现了这里的作息规律。白天基本全部关门,但也不绝对,偶尔有那么一两家开着门,但都是开一条缝,门里做一个长发女郎,低头玩着手机,头发遮住了面庞,看不清模样,她们也不会像夜晚那样上街拉客。

到了傍晚时分,这里统统开张,仔细数数大概有10余家左右。每晚打此路过,我总会从远处就开始观察她们。每家门口都坐着四五个女子,有的坐在门内,有的坐在门外台阶上,也有的干脆坐在路边的马路牙子上。她们大都留着长发,且烫出不同的颜色,穿着艳丽的上衣、超短的短裤和高跟鞋,让人们远远就看到能她们身姿和大腿。她们当中也有不少会抽烟,在门口、在路边,嘴里叼着香烟,闲逛拉客。我本就对抽烟的女子有不好的印象,难以想象一个满嘴烟味的女子同你说话会是什么样子,更别提要同你行亲密之事。光想一想,都让人觉得反感。

走近时,我不会去看她们,因为一旦与她们有目光的交汇,她们便会将我当成是寻她们而去的人,径直走来招呼你、叫喊你,甚至纠缠你。所以我从未在近距离处仔细看过她们的模样。只是在路过时,余光瞟过处,扫她们两眼。从她们的衣着上看,她们的年龄应该都不大,但毕竟是涂了厚厚的妆,我又不是正眼去看,所以难以估计她们的年龄。有时路过时,被她们所招喊,或者是刚好碰上有客人同她们交谈,听得出她们当中有的确实年龄不大,虽久经红尘,但声音中还保留有年轻女孩子特有的高亢和稚嫩。当然,也有年龄不小的中年女人,虽然她们粉脂加身、打扮入时,但一开口就暴露了年龄。妆容可以伪装一个人的年龄,但声音不会

她们似乎也有各自的分工,我不确定。她们当中有的只是坐在门口,相互之间闲聊着什么,有的则站在路旁的树荫下走来走去,有路人过时,会上前搭腔招揽。所以是不是有人专门负责站街拉客,有人专门负责服务,有人负责坐店管理,我不清楚。

四、关于生意

因为我只是路过此地,并不是蹲守观察,所以恰好碰上的生意上门、男性被领进屋的机会并不多。

她们在招揽生意时,也分场合,如果是单独一名或一群男子从门前路过,她们会花枝招展、极尽妩媚的招喊你,邀请你到屋内坐坐。只要你稍微有一点反应,比如扭头去看他们,或者搭她们的话,她们就会上前与你交谈纠缠。就我恰好碰到的情况来说,前来此地的,有一个人单独前来的,也有三五成群前来的。基本上都是三句话内谈定服务项目和价格,直接进屋。

但如果你身边有女性随同,她们一定不会发声。在我还是单身狗的时候,只要从那儿路过,总能听到她们的招呼声,不过还好,我总是目不斜视,渐渐的基本上她们只喊一声“来嘛来嘛”,就不再在我身上多费口舌。我一直认为这是极高的职业素养。可能有人会笑,她们还有职业素养这一说?我敢肯定,她们从事这一行时间久了,一定能一眼看出来什么样的人有诱惑的价值!

后来,我认识了自己的妻子,向她讲述这段路上我所观察到的故事。晚上,我俩一起从这里路过,再没有听到过她们的叫喊声,妻子总是开玩笑“她们都认识你了,叫你没反应,所以不叫你了”。确实如此,从最开始的紧张害怕,到后来的好奇,再到现在的平淡无奇——日子久了,也就那样,你拉你的客,我走我的路,你不叫我,我不理你,你叫了我,我也不理你!

当然,有时候赶上重要时期,诸如城市建设评估、城市旅游月,或者扫黄打非的风口,这里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有的铺子都关门,白天晚上都是冷冷清清。不过,警察管的了开不开张,但却管不了男人的欲望。所以,一旦重要的日子过去,这里就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她们是游走在法律和人性边缘的老手,对于风向有着敏锐的嗅觉。

碰上严打的时候,从这里路过,看到这门庭冷清,反而会让人感觉不适应——原本红尘人事在这里热热闹闹,你可以不参与,但看着也挺有意思,现在一下子没有了,心里空落落。当然,这种不适应并不是鼓励和支持她们。这就好比,住在临马路的房间里,每天造成被车流声吵醒,日子久了慢慢就习惯了。如果突然有一天,早上没有车流声了,你反而会觉得不习惯——是你喜欢车流的噪声吗?显然不是,只是那些存在于头脑中已经成型的对于世界的结构的认识,突然发生变化时,你就会去思考其中的原因,而并不是说你真的留恋和怀念她们!

五、她们是谁?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们当中一个上了年纪的妇女。

红灯区所在的那条路两旁种满了高大的法国梧桐,到了晚上,路灯本身是昏黄暗淡,加上茂密树叶的遮挡,所以很难看得清路旁那些女子的模样。我想这也是她们选择在此处经营的一个原因——人口密集,人员混杂,昏暗隐蔽。走过这段路大约100米,就是一个十字路口,路口灯光辉煌,而且没有树荫的遮蔽。任何一个在晚上站在路口的人都会被灯光照射得清清楚楚。我要说的这个妇女便站在这里。

第一次看见她站在路口的时候,我还以为是路人在此等红绿灯,但绿灯亮时却不见她通过。就这样,连续几晚她都站在此处,我才意识到原来是和她们一伙的。我估摸着她有四五十岁,脸上涂抹着白色粉脂,在黄色的路灯下呈现出无生气的蜡黄色。虽然粉脂很厚,但盖不住岁月在她脸上留下的皱纹,让她的整张脸显得松弛无力。她几乎每天都穿皮短裤或者豹纹短裤,胳膊上挎一个手提包,双手交叉相握放在腹部,在路口晃来晃去。如果恰好赶上红灯亮起,路人停住等待,她便会在只身一人的男性旁边低声细语,偶尔也会有几个男性在简短几句交谈后随着她而去。

令我震惊的是,其他的女子都躲在不远处黑夜和树荫庇护下的角落里,为何她会站在这灯火通明的交叉路口处?我猜,她一定不是本地人。

是什么样的勇气让她站在灯光下,直刺每一个过路人的心?

之所以说她直刺每一个过路人的心,是因为从此通过的每一个人都能看清她的模样,在她招揽生意时,任何一个稍有阅历的人都能知道她所做的事情,在我们的社会和文化中并不光彩;况且以她这样的年龄,应该是儿孙绕膝,享受生活,她却站在此地做着皮条客的生意!

我不敢说路过的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感受,至少每天我见到她时,内心如针扎。路过的大家嘴上可以不说,但心里不会不想——“你是谁,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还做这事,家里人知道吗?”

这是唯一一个我能清晰记得长相的人。

对于我这样匆匆的路人来说,她们是陌生的,选什么事做什么事是她们的自由,违不违法该不该抓是警察的工作——这都与我无关。但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她们可能是那些人的女儿、妻子、母亲、姐妹,只要她们不是只身一人生活在这世界上,那么在远方的某处一定有人牵挂着她们。那些远方的人们是否了解她们在这座城市的生活景象,她们又是如何向远方牵挂她们的人描述自己在这座城市里的故事?

我懒得去推测和分析是什么原因让她们选择这样的道路,因为那是一场无休止的争论。正如有人说这是生活所迫,就有人反驳说这是不劳而获,总能找到另一份工作;有人说她们也有家庭要养,就有人反驳说她们是挥霍拜金,这种选择来钱快;有人说她们是在败坏社会风气,就有人反驳说她们是靠自己劳动所得,总比贪官污吏强上百倍。这样的讨论不会停息,因为这样的现象长期存在。

我不相信她们会在此一生,所以我关心的是,当她们重新开始一段生活时,是否会常常回忆起在这里的这段岁月?这段岁月在她们的记忆里会占据什么样的位置,伴随记忆的是怎样的情感?正如有一天,当你脱光衣服,站在镜子前面,审视你自己的时候,面对那些曾经留在你身上的痕迹,你究竟是要遮掩还是要正视!

六、胡思乱想

1、身体?商品?价值?

我无意评价她们工作性质的高尚与不高尚——那是道德家和法律人士干的事情——她们不过是抓住了人类自进化以来所保留的本性。但将如此私密东西,我是无法想象当作商品来交易的。更别提还可以讨价还价!你可以想像一下下面这样的对话,画面自行脑补:

“来嘛,来嘛!”

“多少钱?”

“100。”

“都有啥?”

“****(此处省略好多字)”

“就这服务还要100!别人才80,行不行?”

“行吧,来吧!”

虽然上述画面略带喜感,但喜感过后,我反正是不知道怎么去衡量这100或者80或者其他价格背后所代表的价值。

如果说工作的价值在于,创造那些我们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比如教师的价值在于教书育人,医生的价值在于救死扶伤,工人的价值在于社会建设。那么她们的价值该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呢?

2、爱?

那些接客的女子,会不会爱上某个常来做客的男子?

各行各业,只要商品好、服务好,都会有回头客。我只能用外行人的思维来推测这一行业,毕竟日久生情这种事很正常。如果真的爱上了,怎么办?其他行业,对老客户自有对老客户的办法。比如,卖水果的碰上常来的老顾客,多送一串葡萄一个苹果的,算是一种表示;再比如学校餐厅的食堂小哥爱上某个常来打饭的女学生,那就多打两勺菜,也算是一种表示。那么这些出卖身体的女性,如果有了回头客,或者是爱上了某一个常来的男子,该做何表示——对他服务好一点!?服务时间长一点!?来十次送一次!?发张优惠券!?再不成从良嫁给他吧!?

正常生活中与爱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性,在她们这里的成了商品用以出售,那么在她们的生活中,会用的什么来作为表达爱的出口呢 ?

或者反过来问,会不会有一天,某个男子爱上她们中的一位,那他又该如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呢——天天来光顾?好像不合适,光顾本身似乎更是一种发泄!祝福她生意越来越好?好像更不是!或者是带她走?这种关系下建立起来的感情是否能达到这样的程度,谁都不确定!

所以,不管是从任何一方的角度看过去,重新开始一段生活,似乎都避不开这样的考虑。这也正是我前面所说的,当你脱光衣服站在镜子面前审视你自己时,该抱以何种心态!

七、写在最后

后来,我搬离了那里,但偶尔还会从那里路过。上面的这些,我只是猜测和说说,但对她们来说却是全部的生活。五年了,那一段路丝毫没变,五年前写在那些店铺墙上的“拆”依然还写在那里,那些房子除了旧了一些,并没有被拆掉,那些人除了老了一些,应该没其他的变化——就某个个体而言可能有重生的变化,但她们是一个群体,估计没什么变化。

我敢肯定,五年前曾经在夜里坐在马路牙子上招揽客人的女子当中,一定有一些从这里离开,变成了别人的妻子,随后成为了母亲,开始新的生活。

当然一定也有一些曾经年少的少女,来到这里,开始新的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天从红灯区路过是怎样一种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