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民都去网络投票,谁来维护比赛的公平性?

日前,云南某高校学生梳理的“在学校,最让你蓝瘦香菇(网路用语,意为难受想哭)的十件事”中,“革命友谊变成了投票、转发、拉粉丝”名列第七。(12月14日扬子晚报)

微信朋友圈本想看看朋友的近况,朋友做了些什么。而现今呢?成了一个投票圈。固然这是当今一种网络营销方式,但是从投票来看,不管是先关注再投票,还是一个微信号只能投一个人,抑或是关注了在投票,取关之后票数会消失等等类型,从中会发现,这些比赛并没有公平性可言。

朋友圈里投票主要是比赛性质的,不管是国家级的比赛,还是社区里,班级里的比赛都有微信投票的存在。可是投票真能决定比赛选手有何种能力吗?真能反映出获奖参赛作品的优劣吗?就拿前几天我看到的一个市级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的一个微信公众号推的一条微信投票来说,这是“第六届感动某某十大最美人物评选”活动,30位候选人中,年龄最长的有93岁,最年轻的也有24岁。这位最年长的老人家曾荣获过“第二届中华慈善人物”称号,到现在为止得票数也就174票,最高得票数将近她的20倍,在这些侯选人中,这位老人家的得票数连前15都没进,距离比赛结束也就不足十个小时的时间,她如何能争得过其他人?由此就能推出她不适合当“最美人物”吗?时代的快速发展,有些人已经完全与时代脱轨了。对于年长的人来说,微信投票终究是新奇之事,而投票对其自身来说就有失公允。在比如,幼儿园里的各种本班级的比赛是数不胜数,对于天真单纯的孩子来说,他们可能不知道的是他们的获奖是父母在朋友圈里的各种请求投票而获得的,这种方式难道不违背比赛的公平性吗?作为孩子的家长,用不公平的手段让孩子赢得了比赛,用财力和人脉圈赢得的比赛,对于孩子良好的教育有何意义可言?

我们现在已经适应了朋友圈里的各种比赛投票,当这种适应成为了社会风气,成为了社会常见现象之时,我们是否会反思其造成的后果呢?国家型的公众号推送的本应该是社会主流,本应该是具有社会导向的。现在这些国家型的媒体也难逃投票的厄运,也成为网络投票比赛队伍中一支“前锋军”。他们向社会传递的是何种价值观?本应是对国人起示范作用的组织,却自身传递不公平。这种社会导向是正确的导向?

当全民都进入投票大军中,看似是非常的热闹,看似很是公开,实则却暴露的是当下我们对于网络比赛公平的忽视。不管何种比赛,本就是以比赛的形式存在,有比赛规则,不会偏袒任何一方,比赛的选手们都应站在同一起跑线的。然而,微信投票呢?有些人会因为朋友圈强大,有些人会去网上出钱让人投票,由投票数量多而取胜,投票之人有去关心比赛本身吗?我们现在都在投票,明知是不公平的,但是我们因为各种人情关系而加入到投票大军中。这种行为现在也渐渐的被我们所接纳,虽是有些不满,但是还是会去做。我们似乎渐渐的忽视这是场比赛,是要讲公平的。当我们把不公平当成常态,当成理所当然,谁来维护我们的公平性呢?作为比赛的主办方,比赛要向我们宣传了什么?看似主办方赢得人气,赢得粉丝,选手赢得比赛的名次,是双赢的局面,但参与者们却失去了心中的公平。而要维护这种公平性就让比赛回归比赛本身,通过比赛自身的方式获得名次。这也只有主办方以身作则,担当起身上的责任,才是合理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全民都去网络投票,谁来维护比赛的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