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读写“富、饶、蠕动”等生字词;摘抄、背诵文中喜欢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感受文中描写西沙群岛的优美语言,以读促悟,提升语言鉴赏能力;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自主学习文章第五、第六自然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产生对西沙群岛的喜爱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第二、三、四自然段,了解西沙群岛的美景以及富饶的物产,感受语言美。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开始,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去旅游过吗?你们都去过哪些地方,能说说那里的景色吗?……(学生自由回答)
“同学们都去过这么多地方,那同学们都去过西沙群岛吗?(生摇头)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西沙群岛游览一下吧,看看那里有什么样的景色”,以此导入新课。
二、新授
(一)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初读文章,解决以下问题:
1、大声朗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弄清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扫清阅读障碍。老师讲解部分疑难字词。
“蠕动”,借助视频观看毛毛虫爬行,一次理解蠕动就是“像虫类爬行一样地动”的意思。请同学开火车读PPT上面的字,读不准的加以纠正。
2、再次朗读课文,请学生思考西沙群岛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作者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西沙群岛的。
学生总结回答: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作者分别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这四个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
(二)精读文章,读中品悟
(1)朗读文章第2-4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1、学生找出句子:“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五光十色(颜色很多的意思),“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写出了西沙群岛的海水五光十色。联系生活实际,教师问学生平时同学们看到的海水是什么颜色的(蓝色),而西沙群岛的海水却与众不同。接着,老师展示图片,学生观看西沙群岛的美,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最后教师点名指读,读出海水的美丽以及对海水的喜爱之情。
2、教师提问:文中3、4自然段作者描写了海底的哪些物产,这些物产都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作者写了海底的珊瑚,海参,龙虾,还有鱼,它们的特点分别是:各种各样,懒洋洋,威武,多。
3、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因为“懒洋洋”、“威武”用的比较精妙。
联系生活实际,温暖的午后晒着太阳,这是一种懒洋洋的状态,十分舒适自在。那么海参在海底就生活的自由自在,龙虾因为有一层厚厚的外壳,所以如同战士一样“威武”,也能够体现出龙虾在海底世界的生活十分舒适。然后,老师请同学表演。最后,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这种自由自在的感觉来。
4、学生继续找出喜欢的句子:“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联系生活实际,请学生说说自己平时见到的鱼是什么颜色的(红色、黑色、条纹……),而西沙群岛的鱼种类繁多,十分美丽。教师播放西沙群岛海底视频,学生观看,感受鱼的美丽。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读出鱼的多,鱼的美丽。
5、教师继续提问,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排比)引导学生使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造句。
6、教师提问:文中还有哪句话体现出鱼的多?
学生回答:“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7、学生集体朗读并且分角色朗读2-4自然段,品味语言的优美,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体会作者对西沙群岛的喜爱之情。
(2)自主学习文章5-6自然段,小组讨论,思考作者写了海滩和海岛的哪些物产,乌龟的“趣”在何处。
作者写了海滩的贝壳和海龟,海岛的鸟蛋和鸟粪。
乌龟被翻过身来,四脚朝天,动弹不得,十分笨拙。
三、巩固小结
西沙群岛不仅海水,海底美,它的海滩、海岛也很美,请同学们再次朗读全文,然后根据前面讲到的内容,闭上眼睛,张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西沙群岛的海滩、海岛会是什么样子的。
这篇文章十分优美,从文中的字里行间,能够看出作者对西沙群岛的喜爱之情。而且,我们国家还有很多如此美丽的地方,同学们以后有机会可以到处去走一走,看一看,体会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壮阔。
四、作业布置
1、摘抄文中优美的语句,背诵喜欢的段落。
2、根据文中描写西沙群岛海底的段落,画一幅海底景物图。
3、课下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歌和谚语等。
五、板书设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