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成像原理详解

相机成像原理详解

[email protected]

被摄景物反射出的光线通过照相镜头(摄景物镜)和控制曝光量的快门聚焦后,被摄景物在暗箱内的感光材料上形成潜像,经冲洗处理(即显影、定影)构成永久性的影像(百度百科)。当一束与凸透镜的主轴平行的光穿过凸透镜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会被凸透镜汇聚成一点,这一点叫做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就叫这个凸透镜的焦距。一个凸透镜的两侧各有一个焦点。

理论上只有处于镜头焦点距离的景物是成像清晰的,而在焦点前后,光线开始聚焦和扩散,成像变的模糊,成像点形成一个扩大的圆:弥散圆(circle of confusion),而人眼的分辨能力有限,只有当弥散圆直径大到一定程度,我们才感觉到模糊,比如图 1的草地看起来中间一段都是清晰的,通俗的说,这一段“看起来清晰”的距离就是景深(Depth of Field)。

相机成像原理详解_第1张图片

图 1 草地上看起来清晰的一段距离就是“景深”

在焦点前后各有一个容许弥散圆,这两个弥散圆之间的距离称为焦深,对应在被拍摄点处即为景深,换言之,被摄物体前后景深距离内,呈现在成像平面(传统相机的感光元件是胶卷,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一般是CCD、CMOS传感器)上的影像模糊度都在容许弥散圆的限定范围内。小孔成像模型示意图如图 2所示。

相机成像原理详解_第2张图片

图 2 透镜与小孔成像模型

影响景深的因素有镜头的焦距、光圈值、拍摄距离光圈是相机镜头中可以改变中间孔大小的机械装置,如图 4所示。其对于相机成像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控制进光量和景深光圈对景深的影响如图 3所示。

相机成像原理详解_第3张图片

图 3光圈对景深的影响

相机成像原理详解_第4张图片

图 4相机光圈示意图

控制其他条件不变,三者对景深的影响总结如下:

  1.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适合做背景虚化效果,如人像;反之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2. 焦距对景深也有影响,通常焦距越大,景深越小,如长焦镜头的景深比较小,而广角镜头的景深都比较大。
  3. 拍摄距离越远,景深越大;距离越近,景深越小

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经评论区提醒,已修改):

对焦:就是改变镜头(光学中心)到成像平面之间的距离,也就是像距。用于调整成像的虚实,达到使影像清晰的目的,变焦时可以看到镜头伸长或缩小。

变焦:改变镜头的焦距,可以让不同远近的物体,聚焦到底片上形成清晰的影像。镜头焦距的改变,是通过镜头内部镜片的变动来实现,其光学中心到底片的距离不变,因此镜头不会伸长或缩短。

在计算机视觉应用中,由于拍摄景深的限制,对空间中不同物距景物清晰采样前需要进行对焦操作,而对焦过程将稍微改变镜头到成像平面的距离,使得相机内参发生变化[1]


之前说光圈可以控制进光量,快门也可以,光圈从空间上限制进光面积来控制进光量,而快门则是从曝光时间上来控制。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快门挡在镜头或底片前,平时处于关闭状态,成像时快门打开一段时间再关闭,完成成像,这个快门打开的时间就是快门时间,通常以1/N秒为单位。快门除了可以控制进光量从而影响照片曝光,还可以制造一些特别的拍照效果,快门时间太长会导致图像太亮,即过曝;快门时间太短会导致图像太暗,即欠曝。对SLAM应用来讲,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曝光时间尽量短是一件好事,可以减少rolling shutter造成的“果冻效应”和传感器因时间不同步带来的误差。

 

 

Reference

[1]   周佳立, 贾禄帅, and 武敏, "适用于动态对焦的高精度灵活标定方法,"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vol. 29, pp. 481-491, 2016.

https://yq.aliyun.com/articles/62472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104/17/50354283_719051589.shtml

你可能感兴趣的:(SL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