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档三部片都看了么?
有人说,因为时间太密集,仿佛看到一个“献礼宇宙”——
杜江刚从惊险万分的空难里逃生,就穿越到22年前给香港回归升旗;
吴京刚登完珠穆朗玛峰,转眼又成为乒乓球国手;
张译最惨,先受到严重核辐射,后被冰雪冻伤成了瘸子。
刷脸怪?
Sir反倒觉得,他,刷得还不够多。
今年,这两张脸始终还没有出现——
△《一秒钟》《八佰》
对。
张译。
今年本该是属于他的爆发之年。
然而,即便是只有两次匆匆的露脸,他也足够惊艳。
是时候说说张译了。
容易被忽略,是注定。
——没演过什么英雄、偶像、男神,履历上是一溜的平头小人物。
“鸡毛飞上天”,也是注定。
——从草根,到草根之王。
小演员
张译是个小演员?恐怕很多人会不乐意了。
10年演员生涯,32部电视剧,26部电影。
成绩不能说不亮眼:
2009年,《我的团长我的团》,获得深入人心电视形象大奖;
2014年,因《亲爱的》获得金鸡奖最佳男配角;
2015年,《山河故人》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2017年,因电视剧《鸡毛飞上天》,获得飞天奖优秀男演员;
2019年,主演的《一秒钟》入围柏林电影节。
但过去说起他总是孟凡了、史班长。
在角色、作品之外,一演完,似乎就消失了。
细长脸,三角眼,鼻子形状不够精致。
土气,又不是完全的老实,小眼睛一觑起来还透着股蔫坏。
没帅出特点,丑也没有丑出特别。
说得好听是平凡。
说得更直接,是缺少当演员的本钱。
他自己都说:
我一直在我们团里跑龙套。人在自信的时候,五官才会长开。我是部队学员,团里实行连队式管理,当新兵时天天挨训,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很不自信,人也挺难看的。
2000年,还呆在战友文工团里的时候,文工团都在排练《爱尔纳·突击》,即话剧版的《士兵突击》。
分配给张译的角色是,袁朗B角兼场记。
直到最后一出《爱尔纳·突击》表演结束,张译虽然跟着排练,但一次袁朗都没当上过,“B”在台下,干了三年的场记。
因为起点低,张译经得起当“小演员”,凡是沾点边的也行。
在团里做场记、试过编剧、主持人,甚至因为字写的好,当过录入员。
差点,就这么一直“平凡”下去了。
有次听说团里要转他做文职,打电话回家一通抱怨之后,父亲为了支持他的工作,寄来了两本书——《实用公文》和《公文写作技巧》。
一次次徘徊在演员门槛朝里望,一次次被现实拿着扫帚往外扫,只有吃灰的份。
可能连他也没想到。
沾上的满身灰尘,日后会变成丰厚的羽翼。
熬到头
张译听说过一条deadline。
是在《乔家大院》跑龙套时,导演胡玫对他说的:
“你记着,男演员28岁再不出来,您就洗洗睡吧。”
张译听了惊得一身冷汗——
当年,他已经27了。
好像是一语成谶似的,28岁,背水一战果然来了:康洪雷决定要开拍《士兵突击》。
他给康洪雷写了一封《我的请战书》。
在战战兢兢把“请战书”递上去后,张译才知道,康洪雷早就已经相中自己了,在酒桌上,就把张译给敲定了下来。
也好像是和命运说好了似的。
《士兵突击》火了。
那个退伍转业时路过长安街,望着北京天安门哭的眼泪一把鼻涕一把的史班长。
既是戏外张译正在经历的人生抉择,也成为他给观众心里烙下的第一道印。
三年后,康洪雷拍了《我的团长我的团》。
当然没有落下张译这块宝。
这一部电视剧,张译饰演的孟凡了,足足让人记了10年。
小人物。
尤其是被碾过的小人物,往往才是一个时代下的最好注脚。
Sir曾经写过,《团长》是一部异常艰难的电视剧。
孟凡了这个角色,更是让张译在身心上,都备受折磨。
为了让自己看上去更强壮,进组前每天喝两三袋面粉泡蛋白粉,后来被查出肾结石。
直到拍完《团长》才有时间看病的他,落下了病根,时不时还会尿血。
孟凡了在剧里被日军刺坏了一条腿,变成了瘸子。
《团长》拍了172天,张译就瘸了172天,最后他发现左腿比右腿细了一厘米。
全剧1500场戏,我有1450场,一场拍十次我就得有14500场,每场都是导演一喊开始,我就一瘸一拐地出来。
而张译用令人心碎的表演,把他的魂魄召回来了。
作为当时读洋书的知识分子,孟凡了对祖国未来的憧憬被战争一点点撕碎,绝望侵入骨髓。
报国无门,参加的军队都节节败退,因为自己苟且偷生,而被日军刺伤落下腿疾,他身上的文人气节荡然无存。
第一次,有电视剧告诉我们战争和人性,还有这一面。
什么是小人物。
就是你不需要抬头瞻仰。
他小得可以钻进你的心里。
让你跟着笑,跟着痛。
孟凡了因为当逃兵,被五花大绑捆柱子上,手不能动,但还不忘调侃着自己旁边的兄弟。
唯一一条不瘸的腿,还不老实的一个劲撩拨。
烂命一条,死了拉倒。
但他真的连做人的尊严都没有了么。
不。
当小醉来到他的面前时,孟凡了的样子完全就变了。
他先是头往左一歪,不想看,也不想让小翠看到自己这样子。
当小翠被拉开之后,他紧紧闭着的眼睛又追着她被拖走的方向,死死盯着。
为了劝小醉放心自己不会被枪毙的,孟凡了嘚瑟地说,自己是他们团的传令官,副官,参谋长。
最后,他缓了几秒,咬了咬牙。
喊:
我是你爷们儿!
这一瞬间,他收起了所有嬉皮笑脸的表情,睁圆了眼,嘴角下沉,声音颤抖。
孟凡了在生死关头动心了,也认真了。
演一个角色,不仅是给他一副面孔。
张译还给了孟凡了分明而冲突的层次——
他的思想是进步,他的性情是下流,他的意志是涣散至最后,猛地爆发。
原来,没有哪个小人物是注定要埋没的。
对于一个真正的演员来说。
一个角色,就是一个小宇宙。
小下去
《士兵突击》《团长》之后,张译也算是个角儿了。
戏开始多起来。
以前,老想怎么冒出头。
现在,他却在考虑着怎么藏起来。
2015年,可能是张译出现在大众视野最频繁的一次,他却公开声称:我不是明星。
骨子里那个害羞、怯场的张译,还没变。
多的,是一层怕被名气裹挟的担忧。
被人拍绯闻,他会觉得害臊。
我自己本身不够厚,我经不起太久的消费。
(被偷拍过),我当时最大的反应是害臊,你拍我有什么用啊。
一朝成名在演艺圈并不罕见。
但张译有他的清醒。
飞上天的鸡毛,依然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飞上天的鸡毛,依然知道要落地。
成了角儿的张译,没飘多久,马上又平凡回去了。
Sir无法不被他演绎的那种隐忍所打动。
无以言表,欲哭无泪。
《亲爱的》里演暴发户。
在酒桌上,他一边宣布着自己媳妇儿怀孕,一边猛地亲在别人儿子脸上,忍着泪走出酒桌。
《鸡毛飞上天》里,陈江河在火车上遇到找了整整八年的骆玉珠。
他的第一反应是喊她。
喊不出来。
试了一次,只喊出了哑嗓的“玉珠”两个字。
这次在《我和我的祖国中》中。
他更忍。
没告诉女友自己的去向,便隐姓埋名。
被女友在公车上逮到,也全程不摘下口罩。
因为身份特殊——
参与1964年原子弹研发,又不幸遭遇辐射后重病住院的幕后科研工作者,高远。
在公车上,基本上只有任素汐在说台词,絮叨俩人恋爱故事。
张译因为生病免疫力低,只能戴口罩,但这段相认戏全程最大看点也在张译身上。
她的每一句话,都能在他的眼睛、肢体语言里得到回应。
印象最深的,是在任素汐说,找不到他,自己很担心,想要在这里表达心意。
他头原本在无意识地晃动,但听完这句,马上转头看向她,死死定住,眼睛大睁。
Sir在评《我和我的祖国》时曾说过:
高级的“煽情”,不是大开大合的戏剧性,是具体而微的生活细节。只有普通人的生活细节,才具备击中普通人的温度。
这只露半张脸的角色,好演吗?
《我和我的祖国》里,张译只吃黄瓜, 10天瘦15斤,为的就是那几分钟不露脸的短片。
过去,这些“小人物”因特殊的年代而被淡忘和低估。
直到今天,我们才通过银幕塑造的角色,了解到他们的不可取代。
那天,同事在看完《我的祖国》之后,跟Sir说:
为什么还是记不住张译。
但Sir认为,张译成功了。
因为在镜头前,当灯光亮起,他已经悄悄撤退。
只留下一个你也许永远不可能知道名字,但记得他付出的科研工作者。
记住这一幕。
《我和我的祖国》中,胜利的喜报在街上沸腾,他在准备拉开口罩的那一刻,突然被撞了一个趔趄。
口罩还是没有拉开,他只能轻轻点点头。
还是这一份隐忍。
但不是委屈和不甘,而是反复确认过后的无悔。
人群和这个戴口罩的人擦身而过,没有人知道他是谁。
这也是《我和我的祖国》感染我们的地方——
欢呼的人群是“我”。
默默付出的高远也可能是那个“我”。
我们或许不相识,但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岗位。
正是这一点一滴生动的“我”,才能绘成一出大时代图鉴。
截至今天,《我和我的祖国》票房13亿,评分8.1,当然不止因为它的故事。
观众看到的,也是自己投射在荧幕上的影子。
不再忽视小人物,让演员张译被观众再次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