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牧羊少年

昨晚翻存货,看到【牧羊少年奇遇记】,想起一个喜欢看书的学弟说挺好,花了一个晚上搞定了。

这不是书评。看的过程中我整页整页地标注,甚至有买上几本送人的冲动。不过送书这类事情好比送药,必须摸清了对方的脾性口味才能送得精彩,所以忍住了。读完不到12小时的我已经忘了那些信息量巨大的句子。读的过程中我的理智总想批判,可是感情却在百分百地相信。想起一句歌词“在歌中捏造的世界里,一首一首地寻找着自己。”

读书这件事到底应该怎样?以前读【人性的枷锁】,很厚的一本书,没有感觉读了很久,就是因为一直在找印证,找自己的影子。结局刻意捏造的痕迹很严重,感觉是毛姆写不下去了,匆匆忙找一个大团圆结局给自己和读者一点信心。我们总是看到我们想看到的。某个句子写到了心坎儿里,标注,得到了某种安慰。从这种印证中、从自己身上认识人性。这大概就是害羞的人认识别人的方式。关于文章有两个很好的说法:“人情练达即文章”、“文过饰非”。

读书有什么用?装x的讲,以前我是不屑于想这类问题的,显得太功利。直到我开始读30系列,包括30个成功人士的习惯,30岁之前必须上的理财课,30天生出健康宝宝的秘诀······读芦苇推荐的那本关于电影编剧的教材,原来感动是可以设计的。虽然我一直隐约地这么觉得,不过看着故事被这样精确而科学地写出来,感觉人的感情被这样巧妙地“玩弄”,多少还是有些失落。

感情是什么?这样问下去没完没了,也不像是阳光少年该有的奔放气质。这种气质往往需要两瓶啤酒来发掘。或许该找个女朋友。单身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以为不单身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或许我该像牧羊少年那样等我生命中的另一半,当我第一次见她我就确定要和她共度此生。而不是找个周末约出来、大众点评搜附近的美食、豆瓣电影查最近上映的电影,如此循环往复直到我们聊到了自己的童年和家庭,我们结婚,到某个岛国度假,第一年很幸福,第二年很快乐,第三年挺好,直到某天她脱光了衣服满屋子晃悠我仍目不转睛盯着电脑······也许我确实不该看那编剧教材。

活在当下不要去管未来,好像是很流行的一种说法。生活因希望而精彩--想想你等快递的日子就明白了。鬼脚七关于开悟的文章被一个网友说是盗版,他的正版讲到开悟就是毁灭自我。这大概是对自己太关注的极端:关注来关注去就那点东西,实在要憋死,索性泯灭自我,便曰得道。我想起了年时候的(······)一位硬科幻拥趸,我们在影院等【创战记】的时候他告诉我,他的理想是所有人类造出一个完美的机器统治着宇宙,然后灭掉人类这种不完美的生物。他说完之后很鄙夷我的不理解,像看蚂蚁一样看着我。虽然我比他高,他还是感觉他的灵魂比我高大--甚至可以用“宽广”来形容。后来我只记得那3D眼镜有问题,影片的大半段我是裸眼看的。

现在的那个同学已经不玩科幻这个显得太宅的东西了,他瘦弱的身躯承载着三个平板一样的手机卖出买进,分分钟我也不知道多少上下。一切绝对的东西总是显得那么格格不入。

和菜头评了冯唐的新书。有一句话说得真好:当年看【不二】,结构松散主次不分,看完他的新书回头想想,也没那么差。冯唐生得性欲旺盛,笑话说得一流,不过他的小说实在不值得做成实体书,不环保。这个想法在我看到有那么多漂亮姑娘捧着他的书合影之后越发强烈。

P.S. 夏天是一个让人失望的季节。我经常拧油门追过去、看穿着热裤的长白腿们的脸,每次我都为这种野蛮低俗的做法后悔。人生若只看看腿,理想和现实,恰如腿和脸,大部分情况下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牧羊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