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家 | 写给所有曾经面对生活不将就的文艺青年们

生活家 | 写给所有曾经面对生活不将就的文艺青年们_第1张图片

在生活中,发现不一样的快乐

离开工作发现闲适的快乐,

离开城市发现安静的快乐,

离开人群发现孤独的快乐,

离开饭局发现美食的快乐,

离开网络发现无知的快乐,

离开键盘发现书写的快乐。

在生活中,发现不一样的快乐。

双11狂欢的硝烟尚未散尽,黑色星期五、双12年终盛宴又接踵而至。我们就还是拿双11来说,为了这一天,有人已经准备了一年,希望把购物车里存了很久的清单全部扫光。很少有消费者去思考为什么创造了“双11”这个节日,狂欢购物的背后是什么?很多人都曾经因为打折而买下一堆根本没有用的东西,回归理性才会渐渐明白:物质越丰富的时代,内心需要的其实却越简单

人的一生劳顿疲惫,却始终在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幸福和诗意。然而,我们沉寂在繁华城市带来的现代文明和条条框框时,纵使钢筋水泥的居室收留我们的肉体,也无法掩饰我们灵魂深处对自然和诗意生活的渴望,因为我们无法真正触及那新鲜的空气和自然的水。

也许你我只是最平凡的人,拥有最平淡的人生,但即使如此,我们还是应该认认真真地对待自己的人生。不因为攀比就忘记原则,不因为落后就不择手段,不因为寂寞就迷失自我。我们也许很难抵达尊贵而不失自然的诗意生活,但至少,我们可以给自己寻找一些不一样的快乐!

生活家 | 写给所有曾经面对生活不将就的文艺青年们_第2张图片
我们灵魂深处对自然和诗意生活始终渴望

有人买到山野原生的蜂蜜,要求附赠一束阳光。

有人穿着草木染制的衣服,要求附赠私家花园。

有人吃到古法手工的挂面,要求附赠一辈子的回忆。

有人爱上鱼鳞铸铁的茶壶,要求附赠一场难得壶涂。

收集与生活不将就的创意方式,

善待您的亲友,礼遇您的生活。

我们生活在这个最好的年代,每一个产品只要有自己的特点,都可以有大量追随者。同时这也是最坏的年代,太多好东西被快速模仿和山寨。不管什么年代,在各种低价的劣质品和假货面前能够生存下来,没有真材实料是不行的。

大众的美感是基础,审美缺席造成了今天的产品良莠不齐。我们可以慢慢地把它们拾回来,但是不一定只能从西方的设计和艺术里汲取养分。中国人“明白同一棵树的早晨与夜晚、明朗的白天与迷雾的清晨,影子和色彩是怎样的不同”,生活本身的艺术化是中国文化中最经久不熄的品质,曾经在江南得到了最为充沛的表达,而现在则早已烟消云散。

生活家 | 写给所有曾经面对生活不将就的文艺青年们_第3张图片
汝窑: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史书上说,有一次宋徽宗梦见雨过天晴,醒来便下一道谕旨:“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所以你看汝窑的东西这么美丽,都是能工巧匠克服困难做出来的。清代的几位皇帝处理政事之余,还特有闲工夫把玩器具,便是一点花瓶上的纹样,木刻上的落款不满意,也下令工匠一改再改改到满意为止。这样的上行下效,结果是连贫农穷书生家里也拾掇的雅致,贫也讲究个清字,什么叫“为浊富不若为清贫”,就是家里东西少,但是维持的像样,窗明几净的。

收藏家马未都讲他得到过一只很美的古董碗,以为是皇帝用的,没想到原来是普通百姓用的碗。这让他对文物产生了兴趣,也使我对传统工艺的造物之美有更深的认识。可明清以降,经过迭次的极端革命造成文化断层。那种仿古家具,假大理石和酒吧灯光的组合相信很多人都领教过。

古代的物品为什么好看,这跟都是手工做的有关。手带着几十万年进化得来的灵活灵巧,古代一逢盛世,就出现巧手夺天工的神匠。工艺之美与人生经历的交织,古人智慧的奇巧与今人在繁华世界中的不断追寻。心手相连,每一门传统手工技艺的背后,都闪现着手工艺人的心血与智慧,每一个精美绝伦的瞬间,都凝聚着岁月与人生的坎坷沧桑。

对无农药的儿时味道一向偏食,

对农家自酿的桂花酒一向偏心,

对手作的扎染棉麻一向偏好,

对留着小胡子的摩羯座男人一向偏爱。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着自己不愿将就的偏见,

只为真实的那个自己。

我们喜欢传统的东西,却叹息传统的好东西总是在时代的潮流里沉没。我们相信传统的内核是不能够改变,但越是传统的越需要用时代的展现方式来表达,否则就容易被时代给淘汰。我们拒绝被物欲左右,不为消费而消费,只为内心真实的那个自己。

生活家 | 写给所有曾经面对生活不将就的文艺青年们_第4张图片
我们都在寻找真实的自己

在差不多五六年前,我中断了自己曾经热爱的独立杂志,很多年都消失在文艺圈,几乎是心甘情愿地变成了“自己最不喜欢的那个中年人”。引用多年前和朋友聊天时候说到的一句话,“那些文艺青年都去哪儿了?他们去生活了。”过往中的各种事情毋须多言,好在我们重新站在了一个新的道路上。这也许是而立之年的我们,对于生活的最后一次“不将就”。

生活家 | 写给所有曾经面对生活不将就的文艺青年们_第5张图片
我们期待从现在开始对自己的生活“不将就”

我们花费了一年的时间进行“心理建设”,终于还是迈出了这一步。这一步很小,小到事情几乎还是如风中火烛一般渺小。但它同样也是重要的一步。走出这一步,意味着我们离开了安逸清闲的打工生活,离开了丰厚的年薪待遇和优越的社会境况。我们回到原点,如同最初的创业者一样,试图以我们的力量为中国广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生活带来改变。如同曾经创办独立杂志时候的青春热血那般,以泛着傻气的姿态去对抗时下日益庸俗的美学环境。

事实上,每个人都是一颗浮尘,在生活这场风中起伏。偶尔风停下来的时候,恰好可以试着换个方向。无论多宏大的事业,我们都需要一步步地走过从0到1。我们并没有优于常人的先见之明,也不可能选择捷径。因此,我们更愿意带着单纯而沉静的想法,去做点对这个世界有益的事情。相对于很多人对于这个时代的无比热衷和言不由衷,我们做着自己喜欢去做的事情。

任重道远,却心甘情愿!▲

(文/孔乔。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欢迎您分享至朋友圈。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活家 | 写给所有曾经面对生活不将就的文艺青年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