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妈打卡】流程图vs.惯例表——baby step

这是2018年7月17日“崔律精时力之四化”系列第1.2讲的课后实践

实践事项

尝试做一个流程图

【熊妈打卡】流程图vs.惯例表——baby step_第1张图片
识字流程图

实践日志(记录)

1、我在本讲中学到的知识点:

流程化中“化”字表现转变的过程,是从自然水流到人工运河的过程,也就是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自觉到自发,从偶然经验到规律总结的过程;

流程化的过程意味着主动的将有效的方法总结固化、形成规律,通过不断重复使用,再变成无意识的内化习惯;

流程的三种常见形式:流程图、流程表、文字流程。

我在生活中用到比较多的是流程表,因为通常流程是线性简单的,不涉及太多选择条件,但图形在用作沉淀、重组和优化时确实会更有优势,而且能够更加具体和有趣,方便孩子理解和执行。

文字流程多用于配合图表做详细解释,更注重细节内容,搭配使用效果更好。

流程化制作的三个阶段:草图(工具:便签、白板、纸张;方式:手写,便于修改)-规范存档(工具:word、ppt、wisio,方式:电子版,便于保存复制修改使用)-具体呈现(方式:打印,图、表配合使用,视觉呈现方便使用)

梳理方式:1、时间顺序依次理清步骤;2、先画出记忆深刻的关键步骤,再在各部分增加衔接步骤

2、我在实践中的亮点:

通过设置流程让行为变成思维习惯,这不正是正面管教工具“惯例表”的思想精髓吗?惯例表不仅仅是时间安排,任何一件事都可以通过细化成一系列步骤来进行学习、熟练,形成习惯,最后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做事的规则。只是以前我在操作的时候没有明确的意识,今天在带领孩子识字的时候,我有意识的在每一轮学习中采用了相同的顺序和规则(以前也是这几个环节步骤,但顺序并不严谨,常常会有打乱,我之前还觉得灵活调整挺好的),并把每一步的名称和方式明确的告诉孩子,很快他就记住并习惯了,到第三轮学习时我故意误过了一个步骤,他都很积极的提醒我~

因为识字步骤比较简单,没有做电子版,而是直接画在纸上,配合文字说明呈现。孩子很快就熟悉了,会积极的主动核对。发现另一个好处是,这个东西做出来,分享给其他家长也一目了然,基本上不需要我做太多解释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熊妈打卡】流程图vs.惯例表——baby st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