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软件业:努力“向上升级”

印度软件业:努力“向上升级”

 

   
  神秘而古老的印度,正以信息科技扭转世人的眼光。明亮宽阔的软件园区里,40万专业人才用一道道程序写出令全球刮目相看的科技竞争力。蓬勃发展的软件业,正带领印度走出贫穷,找回失落的骄傲。

    苏醒的巨象

    没有人能忽略印度崛起的步伐。美国《商业周刊》形容印度是“苏醒的巨象”。从1991年开始,印度软件产业每年以50%的速度增长,去年总产值达到83亿美元。预计到2008年,印度软件产业将达到500亿美元的规模。

    在世界分工体系里,印度的角色也逐步确立。《财富》杂志全球1000家大企业中,有266家外包软件到印度去。印度商业部计划在两年后,将这个数字提高到400家。

    除了数字之外,更值得注意的是,印度软件产业在品质上的实力。

    为衡量软件公司发展软件程序的成熟度,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建立了一套“SEL—CMM指标”。截至目前,全球只有37家公司达到指标中最高的第五等级,其中有20家位于印度。

    因为软件公司众多,“印度硅谷”———南方大城市班加罗尔与新兴都市海德拉巴,顿时成为吸引全球资金争夺软件人才的焦点。

    微软、思科、IBM等领先企业相继在印度设立研发基地。过去3年,进入印度的资金估计超过10亿美元;未来3年,预估将有100亿美元涌入印度。

    目前,印度软件产业出口额已占国家总出口额的1/10。软件成为印度重塑国家竞争优势的利器。印度软件协会主席米塔说:“IT两个字,既是IndiaToday(今日印度),也是IndiaTomorrow(明日印度)。”

    预见软件优势

    印度软件产业的历史,最早可以回溯到50年代。当时,外商如IBM与英国国际电脑公司主导整个印度信息产业。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1978年,印度政府要求外国公司持股降至4成,IBM愤而全面撤出。

    1984年,拉吉夫·甘地上台。他热衷科技,被称为“计算机总理”。印度开始政策大转向,计划性地踏上IT产业之路。

    选择软件,对印度有不得已的成分。印度第一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信息系统公司亚太区助理总裁狄斯分析,发展硬件需要基础建设与大量资金,印度没有这些条件。

    但更重要的是,尽管当时硬件仍是驱动科技进步的主力,印度却出现一批产业精英,预见软件潜力,积极游说政府,建立有利软件发展的环境。

    今年75岁、说话简洁的科利,就是早期代表人物。他首先把软件概念带进印度,被誉为印度“软件教父”。科利回忆,开发软件需要设备,当时最困难的工作就是游说政府,解除电脑硬件进口管制。

    印度软件协会主席米塔则是年轻一代的领袖。他一个月有16天在路上旅行,四处奔走。印度软件协会目前有800个会员,是印度软件产业最具影响力的机构之一。

    1991年,印度软件协会因为首先为软件业争取到租税优惠而一举成名。米塔说,他锲而不舍尝试16次,才得到与财政部长会面半小时的机会,说服他提供给软件业一年所得免税权。

    1994年起,印度软件协会开始大力在印度推动反盗版条款。7年间,印度软件盗版比率降低30%。这不仅使印度免于当年美国301条款的制裁,更大幅提高外国企业投资设点的意愿。

    有识之士大声疾呼,加上政府官员意识觉醒,印度由上到下倾国家之力扶植软件产业。政策成为印度软件业向前冲刺的引擎。大体来说,印度的做法涵盖产业与教育两个方面。

    因为国内硬件不发达,印度发展软件用的是百分之百的外销策略。

    外销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印度软件公司外派工程师,驻扎在国外客户处完成专案,称为“到府服务”;另一种则更进一步,软件程序在印度开发完毕,再传送到客户端测试、安装。这两种形态业务,目前合计占印度软件产值的92%(分别占57%和35%)。

    换句话说,印度有品牌的套装软件所占比例很低。所以也有人称印度软件业的模式为“软件代工”。

    表面上看,印度有大量便宜的人力,所以吸引欧美国家外包软件到印度。但印度政府与企业全力迎向商机,更加速了这股潮流。

    在全印度,有18个软件科学园区,区内企业超过5500家。孟买软件科学园区局长指出,他的辖区内有800家软件公司,1998年以前只有44家。现在,他每个月平均会收到20件申请函。

    园区里,有24小时服务柜台、卫星天线与网络设备,基础建设与园外有天壤之别。不仅如此,政府更提供区内企业进口关税完全减免、10年所得税免税、作业单一窗口等优惠。

    企业的义务,除了缴纳园区管理费,就是达到一定外销额度。以海德拉巴软件园区为例,企业必须满足最低年外销额5万美元。

    印度与美国时差正好12小时,运用通讯设备,这里于是产生著名的“日不落经济”。每天晚上,印度公司把工作成果传给欧美客户,对方测试评估后,隔天早上传回。作业环环相扣,形成全天候接力。

    去年,全印度软件园区的出口值增长68%。有成功经验在前,未来两年印度计划继续兴建28个软件科学园区。

    追求高品质

    外销导向带来的最大影响,是印度特别重视严谨的软件开发程序与品质控制,以便取得国际客户信任。

    不但企业自己重视,印度政府也有系统地鼓励企业。政府不但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合作,建立如SEI—CMM的指标评鉴,IT产业部更实际负起考核品质、测试软件的责任。

    这些指标严格要求软件的交件程序、品质。企业也通过取得认证,充实管理基础。在印度,排在前几名的软件公司,如信息系统公司,员工动辄数千人。

    在印度,软件业是年轻人的第一志愿。去年底,印度已经有41万人投身软件业。丰厚的人力资源,使政策奖励点起的火花足以燎原。

    成为全球化企业

    印度因为承接外包软件而崛起,现在也面临硬件产业遇到的瓶颈:技术很强,但没有直接面对市场的行销能力。同时,如何不断提升附加价值,也直接影响产业未来发展。因此,努力“向上升级”成为印度软件业最热门的议题。

    虽然从软件代工起家,但是愈来愈多印度软件公司不甘于只撰写程序。它们都试图涉足更上一层的企业e化建设、IT策略咨询。

    它们的优势在于长期提供给客户技术支援,了解行业特性、流程。例如信息系统公司,就将IT策略咨询独立出新事业单位,目前有70个咨询专家,结合管理知识,赋予技术更高价值。

    这意味核心能力需要转换,同时也潜藏未来可能与现有客户竞争的难题。但“那是我们唯一能走的路”,信息系统公司亚太区助理总裁狄斯说。

    走出印度,成为全球化企业,是另一股趋势。维普罗公司董事长毫不讳言,他们正计划通过收购加快扩张与国际化。他说:“寻找好的目标,特别是美国公司。” 

    

你可能感兴趣的:(印度软件业:努力“向上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