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读书,一定要开口?

为你揭秘诵读经典的诀窍!

读书——心开窍于舌。

我们是带着孩子走向知识,

还是带着知识走向孩子?

家里应是书声琅琅,

还是教声嚷嚷?

当下,朗读的意义被普遍忽视。

《黄帝内经》说:

“心开窍于舌”,

通过动口朗读,

舌动、窍开、心明,

从而开慧增智。

经典诵读中,书声琅琅而入耳,

智慧似清泉潺潺而出心。

因此,中国古代把学习简化为“读书”,是有其道理的。

通过动口,而达到动心,

是学习掌握中国文化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现在佛道修行的早课、晚课还保留着诵经的传统。

如何诵读?

老子说:

“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这就是诵读经典的诀窍。

“心为神之脏,脑为神之腑”,

诵读就是连接心与脑的方法。

“高下相倾”,

“高”就是大脑,

“下”就是心腹、丹田。

读者的气脉,要从下而上,从丹田而出,不是从喉咙发出。

诵读要把气读顺了,

不仅是文章的气脉通顺,

读者自己的气脉也要顺,

并且两股气脉合二为一。

气顺了,心就定了,

杂念没了,智慧就开启了。

大脑能给人聪明和智慧;

内脏给人心情和力量。

诵读中要注意“音声相和”。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读书,一定要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