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讳言死亡,沙丘病危,接班人之事随即泡汤,和咸鱼摆在一起掩盖尸体散发的味道。没有处理好接班人问题的帝王,最后真的和咸鱼没有什么分别了。汉高祖刘邦身重流矢,选定刘盈作为接班人,吕后辅佐,没有料到刘盈早逝,一度造成政局动荡。唐高祖李渊没有处理好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的关系,导致李建成被杀,李渊被囚禁,终成遗憾。
从秦朝至清朝,每每谈及帝王的代际传承,不得不感叹帝王心里苦呀!
帝王们对于接班人的选拔,真的是耗尽心血,费了老大劲呢,结果仍有不少帝王抱憾终身,尸骨未寒,争斗迭起,身后之事,不胜悲凉。
面对混沌局面,仍有不少帝王,炉火纯青,明察秋毫,以其高超的政治技法,顺利的完成帝王的代际传承,安享千秋令名。
隋文帝便是这其中的佼佼者,窃以为隋文帝在接班人方面的政治操作技术,堪称经典,继往开来,足令后世效法。
帝王的代际传承,不仅涉及到帝王和接班人之间的关系,还涉及到帝王和外戚势力、宦官势力的博弈。这些人平时和帝王距离最近,如果这些人意图谋害或控制帝王,常常具有先天优势。敌国军队攻破都城需要三至五年,这些人控制或谋害帝王可能最多需要三至五天。
在接班人问题中,帝王对于外戚和宦官势力的处理,通常采取比较严格的控制措施。对于外戚势力,有经验的帝王常常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汉武帝临死的时候,为了防止后宫擅权,汉武帝立刘弗陵为太子后,赐死其母钩弋夫人;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成为采取立子杀母的策略;明太祖朱元璋为了防止外戚势力强大,基本从民间为儿子遴选妃嫔。
对于宦官势力的控制,帝王既要任用宦官,同时又严防宦官专权,明太祖朱元璋规定:“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帝王的代际传承需要高超的操作技艺,是因为这是一个拨弄人性的系统工程,以帝王一人拨弄群臣人性,着实考验帝王的预测水平和执政能力。
接班人的培养和选拔,既要保证培养的接班人不会造反,出现囚禁帝王的局面,又要保证接班人具有较强的施政能力和配套的行政系统,平稳顺利的实现皇权的交接。
帝王通常会先选取接班人,禁止接班人培植私人班底,然后培养接班人的制衡力量(塑造第二梯队的接班人),让双方相互制衡,以此保障自己帝位的稳固,防止被太上皇。
对于已经有私人班底的接班人,对于这些私人班底,帝王通常或关或杀或贬,防止“私人班底”勾结太子造反。为了保障新一代帝王顺利继位,老帝王还是会物色辅佐新朝的人选。
十二月戊午,诏东宫官属不得称臣于皇太子。……(隋文帝)又雅好符瑞,暗于大道,建彼维城,权侔京室,皆同帝制,靡所适从。……灭父子之道,开昆弟之隙,纵其寻斧,剪伐本枝。
——《隋书·帝纪第二》
隋文帝“诏东宫官属不得称臣于皇太子”,给皇太子保留了行政班底,又从制度上将这些东宫官属从皇太子的行政编制里剥离出来,告诫这些东宫官属别忘了吃谁的饭给谁当差。相比李渊因李世民虎牢关之战,授予李世民天策上将,设天策府,允许天策府自置官属,导致李世民私人班底坐大,结果不太如意的做了太上皇,不知道高明到哪里去了。
李渊童鞋没有向杨老师好好学习,结果就很悲催。杨老师不愧是一流高手,玩起平衡牵扯之术,绝不心慈手软,“灭父子之道,开昆弟之隙”,让子嗣互相制衡,由于做的比较激烈,连后世史官都看不下去。杨老师更为厉害的是,对死亡的感知能力,隋文帝晚年,也许感觉去日无多,逐渐开始安排接班后事,软禁三子杨俊,贬太子杨勇为庶人,立太子杨广,贬四子杨秀为庶人。
两年后,也即公元604年,病重的隋文帝在卧榻上,和百僚握手辞诀,交代身后之事,还特意制作了遗诏,要“前帝后帝,沿革随时”,昭告群臣。秦始皇因为没有这自知之明,结果死亡来得太突然,就像龙卷风,卷走了秦帝国的辉煌。秦始皇和唐高祖作为开国者,这一流政治家,仍旧无法避免接班人陷阱,悲哉!
隋文帝做到了,顺利的完成帝王的最后使命。考察隋文帝接班人的培养和选拔逻辑,共有九条规则必须遵循,前八条规则谋事在人,每位帝王各有所长;最后一条规则就考验帝王的自我感知能力和预测能力,成事在天了。隋文帝作为帝位传承之道的集大成者,依照隋文帝遴选和培养太子的逻辑总结出的九条规则,可称之为“隋文帝规则”。
隋文帝规则:
(1)接班人具有帝王潜质;
(2)接班人不会不能造反;
(3)接班人继位后有班底辅佐,
(4)接班人未继位前,不得有私人班底;
(5)帝位能够稳定的传承;
(6)接班人的竞争不能过于激烈;
(7)为接班人继位后的施政方针铺路;
(8)对接班人的权力有制衡措施;
(9)准确预测自己的死亡时间,把握好每一步的节奏。
后世英才朱棣童鞋,称得上是隋文帝的好学生,其操作手法和隋文帝如出一辙。明成祖朱棣选定长子朱高炽为接班人,但是又释放二子朱高煦有可能被立为太子的信号。结果朱高炽和朱高煦展开了长达数十年的权力角逐。在这场角逐中,才子解缙因积极参与“争国本”,结果被朱棣处死,太子朱高炽在朱高煦的攻击下,小心翼翼的行事,不敢有造反的念头。
朱棣为了保障帝位的稳定继承,同时为了防止太子及太子班底造反,采取保守的政治策略,将东宫属官关押在诏狱。朱高炽继位后,才将自己的政治班底从诏狱中释放出来辅佐自己。在整个接班人的棋局安排中,可谓用心良苦。朱棣不这样做,可能被囚禁的命运又会落在他身上。
隋朝虽然三世而亡,隋文帝的帝位传承之道却被后世帝王铭记。凡是遵循以上九条操作规则的,基本能够实现帝位的顺利传承。后世帝王亦是遵照这九条规则展开接班人的培养和遴选的,只不过会在具体的细节上进行完善。
经历过九子夺嫡的雍正皇帝,深明其残酷性和危害性。雍正皇帝采取秘密选定接班人的制度,帝王亲写传位诏书并密封,放在“正大光明”匾额之后。雍正皇帝通过秘密立储制度,既保护接班人,又防止篡权的局面出现,籍此实现候选人之间的良性竞争。
帝位传承之道,温柔而又残酷,刚猛却又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