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读三

心灵的作坊

一个传统教会家庭出身的女士韦弗小姐突破家庭的狙击,和另一个文学斗士庞德一起为乔伊斯对抗整个社会对作品产生的偏见。我一直好奇的想知道一件事情,自从第一次接过伊甸园的苹果后,人类学会了羞耻。在那之后,注重仪表什么时候发展成忽略本能,谈性色变了?难道孩子们性教育的缺乏的后果还不够可怕吗?

人类大脑的发展,最原始那部分,我们称为爬虫脑,经过上万年之后才进化出另一部分拥有道德文明的大脑。而爬虫脑唯一会获得快乐的只有两件事情,交配和进食。我们也称之为本能。这也是弗洛伊德的潜意识为何一切从性出发的原因。

另外,中国古代历史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以貌取人。不长得仪表堂堂一表人才,都不可以为官,一个才子如果不但有才情还有品相,才更容易成名。卧龙先生的名气和成就远高于凤雏,不就是因为他更帅吗?用品相和才情同时来塑造社会偶像不是更符合人性吗?或者说生物性?总比满大街没有演技,却只有秀色可餐倾国倾城的小鲜肉演员要好太多吧。毕竟,色相才是本能,本能优先于道德还有文明。 #随感 进度[心灵的作坊]

  读这一章时,我在想支撑乔伊斯心灵作坊的原料是些什么?本章有这样一句话,《画像》中叛逆的史蒂芬逃离爱尔兰去“在我的心灵的作坊中铸造出我的民族还没有创造出来的良心”,显然,这里的心灵作坊是乔伊斯作品思想诞生的摇篮。于是我猜想本章一定会从主客观两方面呈现。本章重点提及韦弗小姐、庞德、马斯登对乔伊斯作品的欣赏与支持,他们三人为了出版乔伊斯作品,与一个个出版商周旋,屡遭拒绝。在庞德看来,“拒绝乔伊斯这样一个作家是协约国搞错敌人的最新例证。”甚至希望让审查员们去死。此时的马斯登投入到作家的创造中,认为乔伊斯的写作风格有一种自己无法说明的特质,深深吸引了她。而韦弗小姐,一个循规蹈矩、一丝不苟,被误以为是贵格派教徒的人,为出版乔伊斯作品,决心把伦敦的出版商全部试一遍。最后,韦弗小姐提出,就在自己编辑的《自我主义者》出版。或许,这个小团体的支持,这个客观外在因素的存在是乔伊斯作品诞生的心灵作坊?

  前面章节提到,乔伊斯在法国图书馆曾投入到亚里士多德、阿奎那、本.琼生的世界,这些都是具有理性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或剧作家,与乔伊斯的思想体系明显不同。前文还提到无政府主义,那是在的里雅斯特---一个意大利人占多数却被奥地利统治的港口城市,客观外在环境适合无政府主义思想成长,而乔伊斯离开爱尔兰,寻求的正是这样的土壤。无政府主义是乔伊斯作品的思想?显然比这丰富。而本章并没有新增对乔伊斯产生影响的人物或思想,推测催生乔伊斯思想走向成熟的,有叔本华,尼采,柏格森,弗罗伊德?威廉·詹姆斯?或者还有福楼拜、托尔斯泰?作者为什么没有呈现相关内容?难道乔伊斯在本书出场攻击诗圣叶芝时,思想已经成熟,毋庸赘述?令人费解。  #随感 进度[心灵的作坊]

心灵的作坊

乔伊斯的《画像》因为内容不雅问题被伦敦所有出版商拒绝时,有一段出版商的回复,称其“松散、结果不清、漫无章法,充斥的丑陋、扎人”等等。庞德对此评价“这些害虫在文学圈里爬行,哀哀艾艾地把粘液吐在我们的文学作品上”。

我在想,有时候,我对一些文学作品做评价的时候,也有在逞口舌之快,动机是为了用激烈的言辞引起注意,自己心中也有一只吐着舌哀哀艾艾黏液的害人的爬虫,在还没成长为大害虫之前自勉,要更客观,更多元的,更开放、更包容的去看作品。#随感 进度(心灵的作坊)

“自由”毕竟虚了一点,一遇现实,往往不击自碎。要“自由”,必须从我做起,落到实处,求个“真”字。

草草读了《心灵的作坊》这一章节,此节的主人公无疑是韦弗——一个真正的读者。吸引她阅读乔伊斯作品的是乔伊斯与其作品遭遇的苦难,而当她阅读,直面的是作品的直率与真诚,正中她当时所处社会环境的要害,她很清楚,这是她,象她一样的人所渴求的作品。马斯登是有极强个性和表现欲的人,她会关注,但不可能全力以赴支持乔伊斯。庞德会全力以赴但也仅限于穿针引线,他有自己的事业和追求。此外,他们也无财力支持。还好有韦弗出现。幸甚。#随感# 进度[心灵的作坊]

读《心灵的作坊》这一章,突然想起前几天看《汉娜•阿伦特》的几个片段。汉娜作为《纽约客》特派记者去报道阿道夫•艾希曼审判案件,并将其全部过程及观点记录在《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关于艾希曼审判的报告》中。阿道夫•艾希曼曾在屠杀犹太人中扮演重要角色,被视为“恶魔”一般存在的人,但汉娜却认为他并不具有十分深刻的个性,而是一个普普通通、平凡到近乎乏味的人。基于这种判断,汉娜在文章中提出了“平庸之恶”的观点,她认为,阿道夫•艾希曼之所以发出处死数万犹太人命令,原因在于他根本不动脑子,作为组织的机器,他只有顺从,同时麻木。

文章一出,《纽约客》的编辑们就开始争论起来,汉娜的观点理性客观又如此有力,但跟主流的价值观却背道而驰,如果出版肯定会引起轩然大波,甚至《纽约客》本身也会受到影响。

有人建议删减部分章节,或者稍加改动,但主编非常坚定,一字未删。结果可想而知,汉娜的朋友开始与她划清界限,甚至还有人向她发出了威胁。

回到《心灵的作坊》,其实很喜欢韦弗小姐这样的人。纯粹、大胆、正直而坚定,与伦敦那些知名的出版商们、印刷商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对乔伊斯的作品视若珍宝,哪怕改动一个字都不允许,就算引火焚身,也没有一点点畏惧感。她和庞德一起,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四处奔走,不断尝试,可惜终究难以得到预期的效果。在《画像》《都柏林人》漫长而艰难的出版抗争中,我们见识了英国出版审查制度的严厉,然而,变本加厉的是那些尚未认识到乔伊斯的价值就口出恶语的出版商们,庞德称他们为“害虫”。

像是时代的隐喻,那些越是被禁得厉害的书,经过时间的洗礼越会被读者所喜爱,其价值也会被重新认识。#随感 进度【心灵的作坊】

想象乔伊斯

提到爱尔兰,就会想起凯尔特组合,想起大河之舞……没有读过任何一本乔伊斯的任何一本著作,只听人家说是蛮厉害的作家。午夜巴黎的场景,莫名的变换在乔伊斯的故事情节里。乔伊斯带着自己的女友,背井离乡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乔伊斯当老师,其女友帮人家洗衣服,两人过着似乎很清贫的生活。作为一个写作者,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旁人不是很在乎(理解)他的作品。比如,乔伊斯的女友。对于创作的灵感来说,作家又不能安于现状,必须做出一些不寻常的刺激来寻找所谓的灵感。乔伊斯选择喝酒,用酒精刺激……倘若乔伊斯没有写出什么好作品流传于世的话,那么乔伊斯是不是也就是一个有趣一点点的酒鬼而已呢?# 随感 进度[想象乔伊斯]

想象乔伊斯

提到爱尔兰,就会想起凯尔特组合,想起大河之舞……没有读过任何一本乔伊斯的任何一本著作,只听人家说是蛮厉害的作家。午夜巴黎的场景,莫名的变换在乔伊斯的故事情节里。乔伊斯带着自己的女友,背井离乡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乔伊斯当老师,其女友帮人家洗衣服,两人过着似乎很清贫的生活。作为一个写作者,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旁人不是很在乎(理解)他的作品。比如,乔伊斯的女友。对于创作的灵感来说,作家又不能安于现状,必须做出一些不寻常的刺激来寻找所谓的灵感。乔伊斯选择喝酒,用酒精刺激……倘若乔伊斯没有写出什么好作品流传于世的话,那么乔伊斯是不是也就是一个有趣一点点的酒鬼而已呢?#随感 进度[想象乔伊斯]

韦弗小姐对于《自由女性》杂志的支持,对乔伊斯作品不被删减的坚持,甚至冒着被监禁的危险决定由自我主义者出版社出版他的书籍,这样的勇敢的确是鼓舞人心的。

在那个充满着避讳的年代,很多话题就宛如难以启齿的病症,不被提及似乎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审查制度的虎视眈眈,个人生活的自我保全,在这个人人自危的大状态之下,大胆直言该是多么刺耳不适的声音。人们愿意面对炮火的危险,也不愿对墨守陈规的道德禁区营生出稍稍越界的念头。

在这样的社会的高压之下,庞德和韦弗等人仍一如既往的支持着乔伊斯去对抗那个不可阻挡的帝国巨人,为那些被谎言蒙蔽的人,重现"灼热的真理",或许他们觉得真理并不应该只被少数人知晓。对此刻作为读者的我来说,具有很强的鞭策性,尤其是在这个寂寞无人的深夜,给了我胡思乱想的力量。#随感 进度[心灵的作坊]

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困惑

        很长时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认为政府这种低效能,又充满腐败的官僚机构迟早会成为历史。可是最近,特别是看了《人类简史》之后,我开始反思,如果我反对统治阶层的话,那么我所期望社会到底是一个什么模样?

        “的里雅斯特”一章中提及了一段无政府主义的思想根源----如果你不是自愿同意,那就一定是被迫同意的。国家和教会都建立在伪装成根本真理的幻象概念的基础之上,实际上却只是为了保护专权,宏大的概念,都具有奴役性质。这一段论述可谓深得我心,谁愿意成为大机器上的一颗无关紧要的小螺丝钉?谁不想成为一个自由而独一无二的灵魂?

        但我想,所有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无政府主义者,都是言行不一的混蛋,包括我。即便是我现在正在使用的手机,也是流水线产品,不知道把多少个本该独立自由的灵魂变成了流水线上的幽灵。现代社会自身已然形成了一台巨大无比的机器,我们其实早已被吞噬,早就成为了这台机器上的寄生虫,我们不得不用自己的大脑或者身体去生产,再享用别人如是产出的产品。就像生物链一样环环相扣。

        是的,我再不敢标榜我自己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了,但我依然渴求自由。乔伊斯那一代人提出了问题,但并没有提供解法,如果说他们是解构的一代,那现在应该我们这一代人去创造些什么了。#随感,进度[野性的疯狂]

乔伊斯告诉我们,想象力迸发的瞬间,是对时间的深层认识:到了未来,即过去的姊妹到来时,我也许就能见到现在坐在这里的我,不过是通过将来的我的映影而看到的。乔伊斯在的里雅斯特的困顿生活,给他的创作增添了厚重感和复杂性,还有一份哲学的思辨。#随感 的里雅斯特

乔伊斯的饮酒寻欢,是为了逃避令自己窘迫无力的生活?还是因为自己对周遭事物的深刻洞见,以此来躲避这令人失望的现世?可是面对这些他又是拿起笔杆剖析实质引领思潮与之对抗。难道是酒精的迷醉也催生他的灵感?这些真的有点想不通,我们也只是透过这部作品去了解乔伊斯,作者的论述有大量的材料予以佐证,已经相当客观,但是作者本身也是有他自己的倾向,为了某个点引用串联这些材料,而这些材料本身也是第三方的论述。但即便我们真的与之真实的接触,我们对于这个人又能了解多少?人内心世界的矛盾复杂及隐秘,我们看到的永远是冰山的一角吧!而我们本身也不可避免的带着主观,可能或多或少的产生曲解。                                  由此也想到了脱离尘世的僧侣,他们的修行为何非要远离尘世?难道是轮回之外更能清楚的看透轮回?那乔伊斯的饮酒迷醉是不是也是短暂的跳离出去来看清事物的本质?(乱糟糟的[捂脸])。本来已经提前写好了小现代主义的随感,结果昨天看了《芬尼根的守灵夜》的前言和译者序,看的太激动了,重写了和今天进度不大搭边的随感,一阵胡言乱语。但守灵夜的序比《最危险的书》好太多了,看完就有要去挑战《守灵夜》的冲动。其实这篇译者的序对了解乔伊斯的写作风格的养成有参考意义,文章嘛,看不懂,根文言文一样[捂脸],谁回答下我的好奇,你是否会为了思想上、意识形态上或者某些立场上的分歧不惜与家人朋友决裂?不太可能,因为价值观类似的人才会成为朋友。至于家人,只要不违反基本道德原则,都没有必要。吾爱吾师,但是吾更爱真理这种人,如果爱真理更高于家人的话,那叫禽兽不如。

即使是玩世不恭的天才,也不可避免地要被所谓的爱和欲望夺走一部分心力,也为了一个“有”字带着对方私奔。一战爆发前的伦敦,无政府主义、妇女运动和后印象派艺术的漩涡,乔伊斯也被这离心力卷入其中。现代主义。什么是现代主义?故事似乎才刚刚开始。但对乔伊斯有所帮助的女性们已经一步一步坚定地在走来的路上。#随感 进度 漩涡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世界各地都兴起了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在中国有五四和《新青年》,欧洲的《自我主义者》,美国的《小评论》…在心灵作坊到苏黎世这四章节里出现了几个重要的人物,他们是杂志的创办者,杂志与艺术家的赞助人,还有核心中介庞德。他们无一不是怀着现代主义的文艺复兴理想而为这些事业拼搏着。有力出力,甚至乔伊斯还收到了等同于他一年薪水的一笔匿名的馈赠。乔伊斯虽然看上去很幸运,但老天也对他是残忍的。苏黎世这一章看的有点让人心疼,文中对他虹膜手术的前后有详细的阐述,而病痛却没有让乔伊斯被打败,他在忍受煎熬的同时还会像孩子般带着热情去了解身边的一切,从而为他的创作加上一个又一个的词汇。 #随感 进度 苏黎世

读漩涡这章,脑海里总是浮现罗素先生'参差多态才是幸福本源'这句话。社会现实有很多方面需要做出改变,更需要关注不同群体的'人', 而人们面对现实的残酷,也会有不同的反应。当人们沉默或他们的声音与主流相比较弱时,并不代表他们的声音可以被淹没而不被关注。群体需求受到漠视,长期以往,也许就像漩涡一样,'从人才聚集的漩涡中汲取力量',集结能量。但'狂热的运动'几个字总感觉和我们中国老百姓没啥关系。政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许多人得益于它的余荫庇护而健康成长,而有部分人却因它的不透明而受到伤害。理性是需要的,善良也是需要的,权威是可以质疑的,哪怕我曾受益于它。若你对社会上的不公熟视无睹,你便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它带给你的美好一切,但前提是你不得质疑,你的一切想法都在体系内,不得跨界。愿社会能凝聚一股漩涡的能量。#随感 进度【漩涡】

乔伊斯是幸运的,在短短的两年里,从一个没出版过作品的小说家,成为一个被热情的支持者环绕、被一小群狂热的杂志读者喜爱的作家,更可贵的是,他背后有一个无所畏惧、乐于助人的出版商。庞德、韦弗小姐和朵拉,有这几位都是他的伯乐。尤其是韦弗小姐在这章描写篇幅较多,她和乔伊斯是一类人吧,她被乔伊斯的作品中那种追求尖锐的精神,触目惊心的深刻所吸引,正好她还有些遗产,可以不计利益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她的杂志社给了乔伊斯的作品生长的土壤。#随感 进度 心灵的作坊

无政府主义、妇女参政论者、意象派诗人、社会主义者悉数登上20世纪初的舞台,玛格丽特·安德森携《小评论》隆重登场,在她逐渐与古德曼政治学意义上的“个人主义“分道扬骠之后找到了通道:“个体不是通过抗议和炸药而是通过哲学、艺术、文学来战胜集体主义”。我有一些胡思乱想,先锋思想或者哲学发轫于艺术当然大放异彩,皆大欢喜,但往往转移到政治就容易引起动荡与不安。事实上并不能做一个简单的切割,某些思想只能在艺术里发酵转移不得,恰恰是所有的思想或哲学最终都会参与到政治中去。类比一个不知道恰当与否的例子:现今,互联网上的“站队文化“,一个事件出来后,急于站队,与我不同者,皆是异类,陌生人之间我还稍微能够理解,但,这让我想起当年反日浪潮中,那种对日的仇恨可以反弹到身边人的人甚至亲人身上,然后我很好奇,你是否会为了思想上、意识形态上或者某些立场上的分歧不惜与家人朋友决裂?#随感 进度 小现代主义。我觉得她们是在探索自由的边界,以此判断自己的地位

刚刚读完小现代主义,里面提到的人物让我感觉很极端,尤其是安德森把房东家的圣诞树砍了。是怎样的时代特征及家庭环境催生出了这样的人物性格?想到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对她们这种放飞自我又很向往。#随感 进度 [小现代主义]

刚刚读完小现代主义,里面提到的人物让我感觉很极端,尤其是安德森把房东家的圣诞树砍了。是怎样的时代特征及家庭环境催生出了这样的人物性格?想到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对她们这种放飞自我又很向往。#随感 进度 [小现代主义]

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现代主义在这一章交错出现。无政府主义主义者在20世纪前后利用了个人主义回归了自身的传统,那是一种不强调政治暴力,更注重艺术和美的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正如作者在开篇所言,只是一系列松散的文化反叛活动的集合。摇滚音乐,独立电影,诗歌文章,现代主义的基调被艺术和文化作品浸染蔓延。我们甚至意识不到现在习以为常的行为艺术或许已经是无政府主义在个人主义方向抵达的尽头。反抗的形式变得更加平和而隐蔽,却更具有生命力,于是今日我们可能因为一本书的一句话走上个人主义主义的道路,却对游街的暴力革命报以怀疑和警惕的心态。那,乔伊斯探索的,正是个人主义道路上,现代主义最伟大的反叛之一。 #随感 进度【小现代主义】

“我要让生活的每一刻都灵感焕发。”安德森在创办杂志时的宣言讲出了很多艺术家、对生活有热望的人的心声。树立坚实的信念之后,不断探索,不断推进,用热情感召相似的灵魂,互相感染激发,才是《小评论》在这个时代能吸引到大批“令人瞠目结舌”的撰稿人的根本原因吧。出众之人会互相吸引,思想也是最具吸引力的武器!#随感  进度【小现代主义】

艺术的创作最能体现个人的创造。从艺术中去发展个人主义的现代主义是最具突破性和革命性的,而从无政府主义的政治角度去追去个人主义,总会过多过少的存有一些限制,政治暴力也在所难免。#随感 进度 [小现代主义]

安德森是《小现代主义》一章毋庸置疑的主角了吧。在作者记录描绘的安德森身上,个人理念信仰发展的脉络很清晰。在殷实甚至富裕的家中长大,可能在对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追求上,有更多选择权;有姐妹,意味着父母的精力不可能集中于她一个人,从另一方面说,安德森只是家族发展中的一支,一个能被容忍失败的选择;她去外地上了大学,仍有来自家庭的物质支持,但远离了家庭的掌握和控制——安德森的成长环境好像很适合培养传统意义上的出格者,而她可能是其中比较好的一个。这样的年轻女大学毕业生,遇到了地下无政府主义领袖后被立即俘虏,似乎是顺理成章的,没有任何问题。直到在工作中又遇到了一个风格截然不同的人——较之于面向大众饱含煽动性的演讲,更擅长面向个人循循善诱的对话的人——安德森又被俘虏了。我觉得,如果说只有能力的人遇到只有思想的人,前者被后者俘虏是必然结果的话,那么安德森遇到古德曼、遇到希普之后的发展,似乎就稍微好理解些了。从一腔热忱信誓旦旦改变世界,到拥护呼吁革命的无政府主义(我觉得这就是典型的打碎饭碗又不给出路的流氓)并为之宣传,再到认同“革命是手段、艺术是目的”“革命只是手段之一,为了艺术奋斗还有其他更好的手段”“外放性的革命只会吞噬艺术等一切美好成为新的最大的恶,内省式的个人主义探索才是切实可行的通往未来的路”,安德森的路带有强烈的时代色彩。风云变化的20世纪前半页,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等,都经历了数次发展方向的改弦更张,才寻找到更和平稳定的发展道路。而在文学艺术领域,对时代气息更敏锐的艺术家们,显然行动的更早一步了——我不知道现在的艺术家们,又在做些什么呢?#随感  进度[小现代主义]


6小现代主义

乔伊斯的一切的确很危险。两周前的乔伊斯对我来说,仅仅是一枚飘渺的文学符号,可现在,我对《尤利西斯》、《芬尼根的守灵夜》等作品跃跃欲试地想要尝试乔伊斯拉开的后现代文学大幕。我恍惚成为了一个“乔迷”。同样,旁边的另一位朋友,早已打开了对《尤利西斯》、《画像》、《荷马史诗》等作品的尝试。美国兰登书屋编辑小组公布了“20世纪一百本优秀英文小说”,乔伊斯的三部长篇全部入选,其中《尤利西斯》和《一个青年的画像》分列第一和第三,《芬尼根的守灵夜》排在77位,乔伊斯的文学生涯真是有一种热血沸腾的魅力。他的笔下欲望的梦昧与喃喃地自语:人类为何而活?为了欲望,而又为何遮遮掩掩?文学以何为养料?言说的内容,而又为何仅仅关注言说的形式?

当乔伊斯完成自己最后一部作品《守灵夜》时,说过自己只剩下一件事去做,等待死亡。这是乔伊斯永恒的开始。《尤利西斯》是白日中的都柏林人,那么《守灵夜》是黑夜中的梦话,《画像》是他自己,循环往复,喃喃自语在作品里,真的永恒了。#随感 进度 小现代主义

6小现代主义

乔伊斯的一切的确很危险。两周前的乔伊斯对我来说,仅仅是一枚飘渺的文学符号,可现在,我对《尤利西斯》、《芬尼根的守灵夜》等作品跃跃欲试地想要尝试乔伊斯拉开的后现代文学大幕。我恍惚成为了一个“乔迷”。同样,旁边的另一位朋友,早已打开了对《尤利西斯》、《画像》、《荷马史诗》等作品的尝试。美国兰登书屋编辑小组公布了“20世纪一百本优秀英文小说”,乔伊斯的三部长篇全部入选,其中《尤利西斯》和《一个青年的画像》分列第一和第三,《芬尼根的守灵夜》排在77位,乔伊斯的文学生涯真是有一种热血沸腾的魅力。他的笔下欲望的梦昧与喃喃地自语:人类为何而活?为了欲望,而又为何遮遮掩掩?文学以何为养料?言说的内容,而又为何仅仅关注言说的形式?

当乔伊斯完成自己最后一部作品《守灵夜》时,说过自己只剩下一件事去做,等待死亡。这是乔伊斯永恒的开始。《尤利西斯》是白日中的都柏林人,那么《守灵夜》是黑夜中的梦话,《画像》是他自己,循环往复,喃喃自语在作品里,真的永恒了。#进度 小现代主义

小现代主义

小现代主义就是“现代主义”的前身,一个小字反而显得更可爱了些。一切主义在初创阶段的萌芽,都是要可爱一些,年轻的、莽撞的、有力量的声音撞击些当时的社会。就像Goldman女士和Heap女士(用书里的中文名都找不到这两个人)之间关于个人主义、现代主义有不小的分歧,但是并不影响她们都是小现代主义时期的斗士。而且我国我党早期的奋斗历史,绝大多数人还真是热血和单纯的。

每一种主义的萌生,都伴随着许多其他的运动,比如和Heap女士相爱的Anderson女士(来源于Wikipedia),不但是《小评论》(The Little Review)的初创人,被Goldman女士折服后成为无政府主义的信仰者,并首次白纸黑字倡导同性恋权益的女性等等。每一个动荡的时代,带来的可能是战争和苦难,还有文明的碰撞,思想的火花。可能每一个时代都有让年轻知识分子失望的地方,可是至少不要失去为希望去斗争的勇气。 #随感 进度[小现代主义]

艺术家是革命派,是义无反顾,从现在社会上对艺术家的定义以及最危险的书中的展现,艺术家总是最有勇气保持自我的人,表现出人的不同的特性。人是复杂的,不只是席卷抽象世界的个体。个体是冲突的,多重的,矛盾的存在,看起来渺小,也掺杂着抽象。我无比热爱艺术,美是一生都在追求的东西。我们总是会对艺术家无比崇拜,不是他们身上有我们没有的东西而是我们失去的那一方面被他们表现了出来。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渴望的东西。#随感 进度 [小现代主义]


的里雅斯特

        第一部分第一段总结了《尤利西斯》的成书背景:正值一场战争爆发前夕。接下来讲述了乔伊斯抵达的里雅斯特及在这里的生活状况。当时的的里稚斯特可谓繁华,由此也对比出乔尹斯的落魄。这一部分提到的关于乔伊斯为什么不娶娜拉的原因有两点:1、“乔伊斯认为婚姻是将历史和信仰的梦魇强加在孩子身上的第一步,他们走了这么远不就是为了逃离这些吗?婚姻是财产和权利的强迫制度。”(前不久题听一个音频节目讲了一下婚姻的由来,大概就是说过剩的财产需要自己的后代来继承而催生出了婚姻)感觉这种想法挺乔伊斯的,向往个人的自由,又有点看透事物本质的意思。2、“父亲身份对于乔伊斯来说是个负担。23岁时他还没有准备好承担为人父的责任,像他父亲一样拖儿带女地把这个穷苦的家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的预感时刻缠绕着他。"这里看又有逃避的感觉。尤其是其沉醉在酒精中来逃避做父亲的责任,尽管生活早已入不敷出。而他在面对其写作中的困难时又是那样的坚韧,从不退缩逃避。伟大的人物也是这样矛盾的与现世格格不入。

        第二部分主要讲乔伊斯的思想形成,他的个人主义部分源于无政府主义。书中谈到的许多观点感觉都细思极恐。“统治本身就是在侵犯个人的自主权。”“推翻君主政体建立民主国家只是把国王的专政换成了大多数人的专政-如果你恰巧属于少数群体,那二者没有任何区别。”“无政府主义者相信,国家和教会都建立在伪装成根本真理的幻象概念(比如合法性或道德义务)的基础之上,实际上却只是为了保证专制权力的实施而杜撰出来的说法。”这本书好不危险啊!最后阐明乔发表毫无保留的yinhui文章-以此来全面否认“yinhui”属于法制范畴-是揭露和拒绝一切国家权力专断独行之基础的方式。

        而的里雅斯特是实践无政府主义思想的沃土。第三部分阐述的里雅斯特的复杂性,多文化融合和多民族斗争,由繁华到凋亡。乔伊斯在其中,通过另一个帝国看到自己国家的问题,看到地区问题中潜藏的全球性原则。

        第四部分讲述乔伊斯创作巜尤利西斯》的灵感、构思和意图。他要让爱尔兰人通过他那磨光的透镜好好看看他们自己的真容。他赋予这一天一种眼花缭乱的复杂性,使之既成为历史循环的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时代的整体影像。

        虽然的里雅斯特的特殊性催生出这部伟大的作品,但更多的源于乔伊斯对“最平淡无奇的事物的灵魂”的深刻洞见。#随感 进度【的里雅斯特】

       

       

你可能感兴趣的:(单读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