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10选股是重中之重


原创2017-02-10  金学伟说

1999年4月上旬,湖南卫视推出了一个新栏目:财经派对,由鄙人和深圳的某一大腕做首期嘉宾。

节目共分三档:第一档看图测涨跌,第二档是各类投资理论和知识抢答,第三档则是对后市的观点陈述。由于这是一个财经娱乐节目,因此最后的胜负将由第三档的投票决定。

对方的观点是:4月份还是长阳,5月开始大跌,后市的底深不可测,理由是“我感觉,我判断”。

我的观点是:4月冲高回落,拉出1510点来的最后一条阴线,5月份将以一条长阳,结束调整,上证指数将创历史新高。理由包括了形态、周期以及以长期国债利率为代表的社会平均资本收益下跌(这将提升股票的相对投资价值)。

应该说,在这么短时间里,要求观众对2种观点的对错作出判决是有难度的。但从“经济理性”的角度,我认为我胜出的概率会更大。一是我的逻辑链完整,论据也更详实更充分。二是我的观点成为现实对股民更有利,它意味着好日子即将开始,盛宴即将开场。如果是对方的观点成为现实,那就意味着更坏的日子还在后头。因此,无论从逻辑还是从期望角度,股民都会倾向于我的观点而非对方的观点。

但投票的结果,鄙人却输了,80%以上观众都把票投给了对方。金融行为学上的一个著名实验——在“赚1元、亏10元”和“亏1元、赚10元”中,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赚1元、亏10元”,在这档节目中得到了完美体现。

这件事给我印象很深。

一是它表明,确实实存在2种理性。一种是经济学理性,一种是现实的选择性理性。从“经济学理性”角度,我描绘的前景无疑是最有利股民的。但股民并不买这个帐,他们的逻辑很简单,也很现实:明天是明天的事,先把今天的1元赚到,明天会不会亏10元再说。

二是人们对不同的观点做出选择时,在乎的不是它的逻辑有多强大,论据有多充足,能否通过理性审视,只在乎它是否符合自己的当前欲望。符合就赞同,不符合就反对。

这2点可以解释很多现象。比如,为什么人人都知道长期的价值投资可以赚钱,但真正去实践、去坚持的很少?还有,为什么5178点前,人人都知道,一旦杠杆爆掉,就会遭灭顶之灾,却很少有人采取行动,设置预警,甚至当现实已经爆掉,依然在那里死扛?

股票市场,长期看是个称重机,短期看是个投票机,就像上面说的节目现场。这里的短期,也许是1年、2年,也许是3年、4年。在这个不短的短期内,决定股价涨跌的不是经济学和金融投资学理性,而是股民的选择性理性。依据经济学和金融投资学原理构建起来的因果关系,以及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投资分析决策,常常在市场面前碰壁,也就毫不奇怪了。

“在理性交易者和非理性交易者相互影响的经济体中,非理性对价格的影响是长期的和实质性的”。

在这样的市场中,经济学理性的用武之地其实很少,无论对个股还是大盘,我们都需要更多地借助知性,用“知”来代替“思”,用零散化的概念与范式集成代替单一的系统化投资理论。

好的投资都是知性的,而非理性的,或感性的。当今股市,尤其如此。因为现今的投资理论都已经历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实践,能被其搜罗并覆盖住的股票早已挖地三尺、巨细无遗,除非是特大熊市的底部,否则,不管你用哪一种价值或成长投资理论挑选出来的股票,都可用同一种理论把它驳得毫无投资的必要。

当今的投资,更需要查理·芒格的格栅化思维。格栅化,其实就是将不同领域里的概念与范式组合起来,组装成一个新的、个别化的系统集成。它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巴菲特神话得以延续的哲学基础(很多巴粉缺少的就是这一点,误以为巴菲特就是靠他讲的那一套延续他的神话的,所以讲起巴菲特一套一套,实际做起来却不行)。

这种哲学思想可以在很多成功投资者那里找到踪迹,比如,比尔·威廉姆斯的“占有全部优势”,伯顿·马基尔的“充分利用随机性”,威廉·欧内尔的“飙升股特质组合”……他们风格各异,具有不同的理论底色,对投资和市场的信仰也不同,关注的面以及组合的概念范式更不同,但有一点是相似的——他们都是知性投资者,都擅长将不同层面的概念与范式的进行系统化的集成。

猴年的股票市场创下了A股历史上最小波幅,我戏称为孙猴偷了王母娘娘蟠桃,打翻了太上老君炼丹炉,被如来佛压在了五行山下。鸡年的股市,开局第一天就拉了一条阴线,按某种说法,农历新年的第一个交易日,暗含着全年走势的基本特征。这一说法在过去若干年内都得到了实际走势印证,尤其是猴年大盘,几乎是完全复制了新年第一天(2016年2月15日)的走势,今年股市,会不会继续复制这一统计规律,不得而知——建立在统计规律上的“全称命题”都是可以证伪,而且必然会被证伪的。

但基于下列2个因素,我想,2017年的股市依然会是一个小年。

首先是估值。到本周四为止,以国证A指的数值衡量,A股的平均市盈率为43倍,平均市净率为3.61倍,市销率的中位数为7.7倍,均显著高于历次大牛市启动前的水平。

其次是供求。同样以春节前2周的保证金余额来比较,2016年是16539亿元,今年是12631亿元,减少3908亿元、23.6%。如果说“量为价先”的量就是资金,那么,鉴于供求关系的量的底部,尚未探明和形成。

因此,2017年要走出大行情不现实。换句话说,以大盘波动为主的选时交易,用武之地依然很狭,选股是重中之重——我甚至认为,在今后相当长的年份内,选时交易能派上大用场的机会都不多。近几期关于感性、知性、理性的议论,都是为本专栏从宏观的大市把握切入到微观的选股技能做的一个务虚,一个理论铺垫。从下期起,我们会围绕选股、投资主体,介绍一个个零星的概念与范式。

2017年股市已交易了5周,5周来的走势呈现出非常典型的中立市特征。中立市,按一般解释,是长线投资者各执一端的产物,它的比较典型的表现是创新低后会回升,创新高后会下跌。因此,下周大盘冲高回落的概率很大。但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我们曾经说过的“SKDJ的超强势表现对后市的意义”?如果不记得了,可再复习一下:如果一波涨势,SKDJ最高达到90以上,那么即使有回调,也还会有一波上涨,至少需要对高点做第二次确认

至于个股选择,我们上次介绍了相对价格强度,相信近几天有些读者已经有点收获了。这指标的应用其实很简单,就是反映比价和强弱变化。比价到位的、走势转强的,一般都会成为好标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7-2-10选股是重中之重)